放射性腦損傷大鼠腦組織細胞間黏附分子-1表達觀察
本文關鍵詞: 腦損傷 放射性腦損傷 細胞間黏附分子 出處:《山東醫(yī)藥》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放射性腦損傷大鼠腦組織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表達變化。方法取40只SD大鼠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只,觀察組制備放射性腦損傷模型,對照組大鼠不做任何處理。觀察組及對照組分別于照射第1、2、3、5、7天各取4只大鼠,斷頭取腦組織,觀察兩組大鼠腦組織內(nèi)神經(jīng)細胞及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血管的改變。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兩組腦組織ICAM-1總蛋白。采用免疫組化法結合計算機視圖處理軟件檢測兩組腦膠質(zhì)細胞與神經(jīng)細胞、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ICAM-1蛋白。結果照射第1、2、3、5、7天觀察組ICAM-1總蛋白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4.260±0.032、6.760±0.047、14.150±0.057、5.950±0.047、4.310±0.037,對照組為1.980±0.076,隨時間延長,觀察組ICAM-1總蛋白的相對表達量升高(P均0.05);不同時間觀察組ICAM-1總蛋白的相對表達量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不同時間觀察組腦膠質(zhì)細胞與神經(jīng)細胞、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ICAM-1蛋白的相對表達量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照射第3天時觀察組腦膠質(zhì)細胞與神經(jīng)細胞、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ICAM-1蛋白的相對表達量最高(P均0.05)。結論放射性腦損傷大鼠腦組織ICAM-1呈高表達,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膠質(zhì)及神經(jīng)細胞高表達ICAM-1蛋白,可能參與了急性期內(nèi)誘導水腫、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血栓等相關事件。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in rat brain tissu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 expression. Methods: 40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group, 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any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irradiation at 1,2,3,5,7 days each 4 rats were sacrificed to observe the brain, nerve cells and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in two groups of rat brain tissue, vascular changes. Using Western blotting method to detect ICAM-1 in brain tissue of two groups. The total protein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combined with computer processing software view detection of two groups of brain glioma brain cells and nerve cell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CAM-1 protein. Resul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irradiation 1,2,3,5,7 days were observed in group ICAM-1 of the total protein amount were 4.260 + 0.032,6.760 + 0.047,14.150 + 0.057,5.950 + 0.047,4.310 + 0.037, the control group was 1 .980 + 0.076, with the extension of time,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ICAM-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P < 0.05);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protein content of ICAM-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ifferent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brain glioma cells and nerve cell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ICAM-1 in cerebr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the amount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rradiation third days observation group of brain glioma cells and nerve cells, cerebr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CAM-1 protein was the highest (P 0.05). A high expression of ICAM-1 in rat brain conclusion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cerebr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igh expression of ICAM-1 protein of glial and neuronal cells, may participate in the induction of edema in the acute period, increas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thrombosis and other related events.
【作者單位】: 天津港口醫(yī)院;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基金】:天津市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13JCYBJC23800) 天津市衛(wèi)生局科技基金資助項目(2014KZ108)
【分類號】:R818;R730.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強;放射性腦損傷研究現(xiàn)狀[J];國外醫(yī)學(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冊);2004年04期
2 劉信基;放射性腦損傷的防治——附典型病例并文獻復習[J];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4年04期
3 蔣華勇;官鍵;陳龍華;;放射性腦損傷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神經(jīng)腫瘤雜志;2004年02期
4 樸穎哲,李文良,王曉光,王鵬,李鵬,劉群;手術治療放射性腦損傷2例[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5年01期
5 王宏琢;邱士軍;;放射性腦損傷~1H-MRS研究進展[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09年01期
6 劉家斌;李廣生;;放射性腦損傷機制及放射保護研究進展[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何強華;;晚期放射性腦損傷手術干預探討[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1年05期
8 魏旋;牛道立;孫建聰;何芬;;放射性腦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jīng)腫瘤雜志;2011年03期
9 梁燕;陳福慈;張繼青;;放射性腦損傷的研究進展[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10 許德穎;;淺談臨床常見放射性腦損傷的癥狀與治療[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杰;藺志清;張作洪;馮楠;費冰;;放射性腦損傷的治療[A];2009年浙江省神經(jīng)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潘綿順;王鵬;蔣華平;汪業(yè)漢;;放射性腦損傷及相關問題[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袁文佳;崔鳳梅;劉萍;王利利;涂_g;;硫酸鎂對放射性腦損傷大鼠腦細胞內(nèi)鈣離子含量的影響[A];中國毒理學會放射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中國毒理學會免疫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五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突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癌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方向明;胡春洪;;放射性腦損傷的影像學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5 初艷紅;初亞瓊;;鼻咽癌放射性腦損傷的早期預防和護理[A];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夏爽;阮林;韋力;李鑫;楊曉梅;;海帶多糖對放射性腦損傷保護作用[A];中國解剖學會2013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3年
7 張健;董曉榮;;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放射性腦損傷防護機制的研究[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8 韋力;阮林;廉春蓉;張文佳;莫立根;李小妹;;全腦照射后血腦屏障改變對放射性腦損傷的影響[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9 羅鳴;駱志國;明幫春;莫正英;;放射性腦損傷中小膠質(zhì)細胞激活的機制[A];湖北省抗癌協(xié)會青年委員會第五屆青年學術論壇資料匯編[C];2013年
10 段成洲;;放射性腦損傷的MRI表現(xiàn)[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博;大鼠放射性腦損傷模型早期分子靶向示蹤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陳旺生;鼻咽癌放射性腦損傷的多模態(tài)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汪延明;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定量分析放射性腦損傷微觀病理改變的動物實驗及臨床應用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4 歐廣飛;1.放射性腦損傷的動物模型及其早期發(fā)現(xiàn)與防治研究 2.一個新的放射生物學死亡—存活模型的理論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5 田野;早期放射性腦損傷發(fā)病機理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6 李華杰;少突膠質(zhì)細胞在早期放射性腦損傷中變化與作用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7 劉雅潔;放射性腦損傷發(fā)病機理及中藥防治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1年
8 王玉林;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術對膠質(zhì)瘤術后放射性腦損傷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9 劉俊麗;他莫昔芬對放射性腦損傷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邱士軍;~1H-MRS化學位移成像在鼻咽癌放療后放射性腦損傷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朦;硫酸鎂通過NF-κB/ICAM-1通路防治放射性腦損傷機制的初步探討[D];蘇州大學;2015年
2 范興文;電針緩解大鼠腦部照射后認知功能障礙及機制[D];復旦大學;2014年
3 楊光文;大鼠放射性腦損傷的擴散張量成像與病理相關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4 熊耀祖;選擇性Cox-2抑制劑在放射性腦損傷中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5 劉崗;放射性腦損傷中苯二氮(?)受體調(diào)控作用機理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6 徐府奇;低劑量輻射預處理對放射性腦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7 王琛;安定對放射性腦損傷防護作用機理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8 高漢晶;紅細胞生成素對放射性腦損傷防護作用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鐘靜;放射性腦損傷旁效應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張瑋;硫酸鎂對早期放射性腦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27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52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