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剪切波速度和超聲造影定量參數(shù)與病理微血管密度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 肝腫瘤 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 剪切波速度 超聲檢查 微血管 出處:《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年2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病灶剪切波速度(SWV)、超聲造影(CEUS)定量參數(shù)與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關性。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6月于中日友好醫(yī)院行超聲檢查檢出肝局灶性病變的187例患者中,選取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39例(肝細胞肝癌35例,混合型肝癌3例,膽管細胞癌1例)為研究對象。術前采用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VTQ)獲取病灶及病灶周圍背景肝組織SWV,通過CEUS檢查獲取病灶及病灶周圍背景肝組織CEUS定量參數(shù)(始增時間、始增強度、達峰時間、峰值強度、120 s回聲強度、峰值加速時間、強度增量、增強速率和消退速率),并測定病灶及病灶周圍背景肝組織MVD。結果病灶與病灶周圍背景肝組織SWV分別為(2.84±0.68)m/s和(1.67±0.47)m/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818,P0.001)。病灶始增時間、達峰時間、峰值加速時間以及120 s回聲強度小于病灶周圍背景肝組織(P0.05),病灶增強速率大于病灶周圍背景肝組織(P0.05)。病灶始增強度、峰值強度、強度增量、消退速率與周圍背景肝組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灶與病灶周圍背景肝組織MVD分別為(54.75±22.31)和(12.52±8.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060,P0.001)。病灶SWV與MVD無線性相關關系(r=0.143,P=0.385)。病灶達峰時間、峰值加速時間與病灶MVD呈負相關(r=-0.632、-0.781,P0.05);病灶增強速率與MVD呈正相關(r=0.696,P0.05);病灶始增時間、始增強度、峰值強度、120 s回聲強度、強度增量、消退速率與MVD無線性相關關系(P0.05)。結論 VTQ通過測定SWV可以定量評估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病灶組織硬度,但間接反映其血供的假設仍有待于更為深入的研究;原發(fā)性肝癌患者CEUS參數(shù)中的達峰時間、峰值加速時間、增強速率與MVD具有相關性,其在評估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供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shear wave velocity (SWV),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correlation. Methods 187 cases from July 2012 to June 2014 in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for ultrasound detec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 in patients selected by surgery, pathology of primary 39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35 cases, 3 cas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x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olangiocarcinoma in 1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Vtq technique before the operation (VTQ) to obtain the liver tissue around the lesions and background SWV, CEUS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liver tissue around the lesions and background obtained by CEUS examination (beginning by the time, began to increase strength, peak time, peak intensity, 120 s echo intensity, peak acceleration time, strength increment, enhancement rate and extinction rate), and liver tissue around the background lesions and MVD. results with the lesion week In liver tissue SWV were (2.84 + 0.68) m/s and (1.67 + 0.47) m/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8.818, P0.001). The lesion enhancement beginning time, peak time, peak acceleration time and 120 s echo intensity is less than the surrounding liver lesions (P0.05),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rate is greater than the liver lesions tissue around the background lesions (P0.05). The lesion was enhanced and the peak strength, strength increment, extinction rate and liver tissue around the backgrou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iver tissue around the background with the lesion MVD respectively (54.75 + 22.31) and (12.52 + 8.4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1.060 no, P0.001). Th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SWV and MVD lesions (r=0.143, P=0.385). The lesion peak time, peak acceleration time and the lesion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VD (r=-0.632, -0.781, P0.05); the enhancement rate and MVD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r=0.696, P0.05); lesion enhancement beginning time, began to increase strength, peak The value of 120 s intensity, echo intensity, intensity increment, extinction rate and MVD linear correlation (P0.05). Conclusion VTQ was determined by SWV 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primary lesion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t its hardness, indirectly reflect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hypothesis remai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 CEUS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the peak time, peak acceleration time, increase rate is correlated with MVD,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assessment of blood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or.
【作者單位】: 中日友好醫(yī)院超聲科;中日友好醫(yī)院病理科;
【基金】:首都衛(wèi)生發(fā)展科研專項(首發(fā)2011-4012-01)
【分類號】:R735.7;R445.1
【正文快照】: Correlation Between Shear Wave Velocity,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XUE Wei,ZHAO Yu-zhen,HE Qi-jia,et al.Department ofUltrasound,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Bei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曹永新;張健;郭琳瑯;朱偉良;汪森明;張積仁;;CD105,CD34在原發(fā)性肝細胞癌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與手術預后關系的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8年04期
2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s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orrelation with microvessel morphology[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0年06期
3 杜義江;肖長義;;微環(huán)境與肝癌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芳;祝英喬;韓光;羅瑩;張鈞;;治療后肝轉移癌的超聲造影診斷價值[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3期
2 郭志中;劉志蘇;黃建國;;消化道腫瘤肝轉移61例超聲造影分析[J];腹部外科;2008年03期
3 姜濤;宋世祥;張永波;董國強;董希忠;;普通鉬靶乳腺攝影機數(shù)字化實現(xiàn)[J];放射學實踐;2007年12期
4 洪峻峰;郭佳;梁麗瓊;冀建峰;;超聲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在肝臟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與肝腺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5 申金金;何云;楊紅;盧景寧;彭金波;吳玉泉;趙華群;;超聲造影參數(shù)成像在肝臟局灶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6 吳玉泉;楊紅;何云;彭金波;申金金;趙華群;;感興趣區(qū)的描繪對肝細胞肝癌超聲造影灌注參數(shù)的影響[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7 朱長富;楊光;王聰;;超聲造影對原發(fā)性肝細胞癌的診斷及與病理分化程度的關系[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8 邱君斕;孔文韜;張煒煒;仇毓東;;3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超聲造影時間-強度曲線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年09期
9 楊龍;王綺;吳剛;袁建軍;張連仲;郭文清;王文偉;;時間-強度曲線在肝細胞肝癌的應用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年12期
10 錢曉芹,楊光;血管密度、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超聲影像相關性研究進展[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煒;高強度聚焦超聲非熱效應損傷兔肝VX2腫瘤機制及影像—病理對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王燕;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塊鑒別診斷及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李穎嘉;超聲造影微血管成像對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的評價[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夏宇;肝臟局灶性病變的超聲造影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劉赫;乳腺病變超聲造影微血管顯像及與病理學對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
6 徐金鋒;超聲造影早期診斷肝細胞肝癌的臨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廖錦堂;肝細胞癌超聲造影定量參數(shù)與其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相關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8 肖際東;肝細胞癌中NGX6表達與血管生成及超聲造影特征的相關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陳起引;腎透明細胞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內皮抑素的表達與超聲造影相關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張青;乳腺癌動物模型及其超聲影像學和病理學發(fā)生演進特點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宗蘭;CD105在宮頸癌血清與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吉林大學;2011年
2 程文;超聲造影對肝臟腫瘤病變的診斷及評估肝臟原發(fā)惡性腫瘤動靜脈瘺[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陳紅;肝細胞癌彌散加權成像與腫瘤血管生成的相關性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2年
4 錢曉芹;高頻彩超結合實時超聲造影成像技術評價乳腺良惡性腫塊的血管特性[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王翔;聲學造影評價兔VX_2腫瘤血管化特征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劉艷麗;能量多普勒超聲與MVD、VEGF檢測乳腺腫塊血管生成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王清木;超聲造影測量肝臟動靜脈渡越時間對肝病鑒別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黃貴;CAD在乳腺腫塊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周軍華;原發(fā)性肝癌超聲造影血供定量與病理微血管密度對比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朱莉萍;超聲造影對胎盤屏障通透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icrovascular density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5年02期
2 王惠;劉蘭芬;董磊;張彥;張小龍;管一帆;;超聲造影在肝細胞性肝癌術后查找隱匿性病灶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兆文,汪金;原發(fā)性肝癌的特殊首發(fā)癥狀[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1年02期
2 俞順章;飲水中微囊藻毒素與我國原發(fā)性肝癌關系的研究(摘要)[J];復旦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1年05期
3 丁海,薛迪廣,李德春;基質金屬蛋白酶-2和抑癌基因在二期原發(fā)性肝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江蘇醫(yī)藥;2001年12期
4 周信達;原發(fā)性肝癌的根治切除標準:進展與評價[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年01期
5 陳孝平,陳漢;原發(fā)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年01期
6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外科學組;原發(fā)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消化雜志;2001年07期
7 羅時敏;原發(fā)性肝癌術后復發(fā)機理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綜合臨床;2001年10期
8 中華外科學會肝臟外科學組;原發(fā)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1年08期
9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外科學組;原發(fā)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外科雜志;2001年10期
10 李忱瑞,史仲華,郝玉芝,劉德忠,郭彥君,曾輝英,姜文浩,李槐,周純武;經(jīng)皮肝穿刺注射無水乙醇配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原發(fā)性肝癌[J];中華腫瘤雜志;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朝林;錫林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臨床觀察[A];中醫(yī)藥學術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5年
2 涂燕云;陳枝俏;許劍;;廣西原發(fā)性肝癌流行和臨床特點分析[A];泛中醫(yī)論壇·思考中醫(yī)2006——經(jīng)典中醫(yī)的特色和優(yōu)勢論文集[C];2006年
3 魏建平;;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后血管供應的變化[A];第十二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孟欣;周曉東;;彈性成像技術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初步應用研究[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八屆全國腹部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馬建科;;中西醫(yī)結合介入灌注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研究進展[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0年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侯煒;;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原發(fā)性肝癌78例總結[A];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7 湯煒;奚朗秋;;原發(fā)性肝癌伴低血糖16例分析[A];第九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8 魏邁程;;原發(fā)性肝癌42例臨床分析[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9 朱宏;;27例原發(fā)性肝癌肝動脈灌注栓塞化療[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10 鄧國忠;伍顯庭;李國友;;放療加護肝湯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分析[A];第八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一;中西醫(yī)互補治療原發(fā)性肝癌有優(yōu)勢[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3年
2 日升;拜耳支持原發(fā)性肝癌規(guī)范化診療推廣項目[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3 程祖亨;原發(fā)性肝癌到底要不要手術[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12年
4 胡繼雄;隱匿殺手原發(fā)性肝癌[N];大眾衛(wèi)生報;2003年
5 曾運紅 譚衛(wèi)仙;原發(fā)性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6 金鷗邋岳金鳳 記者 吳天飛;研究發(fā)現(xiàn) 吃樹莓葡萄蘋果能防原發(fā)性肝癌[N];哈爾濱日報;2008年
7 馮大夫;原發(fā)性肝癌的特點及診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冀京蕊;如何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肝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9 忠文;治原發(fā)性肝癌驗方[N];民族醫(yī)藥報;2001年
10 朱永康(江蘇省中醫(yī)院普外科主任);原發(fā)性肝癌不一定有臨床癥狀[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豐華;原發(fā)性肝癌證型分布演變規(guī)律及柴胡皂甙D誘導肝癌細胞分化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盧彥達;原發(fā)性肝癌三維適形放療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高姍;上海市區(qū)原發(fā)性肝癌的流行病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許飛;原發(fā)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及聯(lián)合調強放療的臨床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5 岳小強;舌質顏色的模式識別及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舌色的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高春;2型糖尿病對原發(fā)性肝癌影響的臨床和基礎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7 王娜;江蘇省海門市原發(fā)性肝癌時間趨勢及相關危險因素隊列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武嫣斐;原發(fā)性肝癌中醫(yī)證候潛變量分析及其生物學基礎的初步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趙建東;主動呼吸控制用于原發(fā)性肝癌三維適形和束流調強放射治療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王學軍;健康人和慢性肝病、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納米細菌感染狀況的檢測[D];中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哲嘉;轉化生長因子β1基因多態(tài)性與原發(fā)性肝癌的相關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2 牛永健;150例原發(fā)性肝癌的不同治療手段的臨床預后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田衛(wèi)東;胡志敏教授運用肝癌方治療原發(fā)性肝癌34例經(jīng)驗總結[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4 王建國;152例青年人原發(fā)性肝癌臨床資料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馮嘉;多西他賽介入方案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觀察[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6 李圣春;原發(fā)性肝癌舌質顏色評價的初步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7 高心宇;艾克達康顆粒對中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孫敏;原發(fā)性肝癌中醫(yī)證型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血供變化的相關性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劉香艷;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癥狀他評的可行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10 倪雅瓊;3602例原發(fā)性肝癌資料臨床流行病學特征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79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47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