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定量評估左室射血分數(shù)正常的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分層應變
本文關鍵詞:應用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定量評估左室射血分數(shù)正常的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分層應變
更多相關文章: 二維斑點追蹤成像 肥厚型心肌病 分層 應變 跨壁階差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定量分析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分層應變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入選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確診的HCM患者51例,最終入選28例作為HCM組。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HCM診斷標準,LVEF50%,未接受治療或只應用藥物治療。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和/或糖尿病,且血壓和/或血糖控制欠佳者;合并中重度瓣膜疾病、嚴重心律失常、其他心肌病及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另外,選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應用GE Vivid E9超聲診斷儀對HCM組和對照組行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常規(guī)測量舒張末期室間隔厚度(IVSd)、舒張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d)、左房收縮末期內(nèi)徑(LAESD)、左室舒張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量(LVESV)、LVEF、舒張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峰值(E峰)、舒張晚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峰值(A峰)、左室側(cè)壁處二尖瓣環(huán)運動速度(e'),計算E/A值、E/e'值。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三腔心切面和兩腔心切面各3個連續(xù)心動周期心率一致圖像后存儲并導入Echo PAC工作站,應用Qanalysis進行二維應變分析,獲得左室整體及各層各段收縮期峰值縱向應變(LPS),計算跨壁階差(△LS)及跨壁階差百分比(△LS%)等指標進行分析。結(jié)果:1.兩組間性別、年齡、心率、體表面積和舒張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CM組收縮壓高于對照組(P=0.017)。2.常規(guī)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比較:與對照組相比,HCM組IVSd、LVPWDd、LAESD、E/e'明顯增高,e'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A、E/A、LVEDV、LVESV、LVEF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心肌分層應變參數(shù)比較:⑴對照組內(nèi)左心室三層心肌間整體LPS存在梯度特征,即三層心肌LPS由心內(nèi)膜至心外膜依次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HCM組內(nèi)左心室三層心肌間整體LPS與對照組相似,但中層心肌與心外膜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HCM組左心室整體和三層心肌整體的LPS明顯降低,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⑵對照組內(nèi)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整體LPS由心尖段至基底段依次減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HCM組內(nèi)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LPS較對照組相似,但基底段與中間段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左心室基底段、中間段、心尖段三段心肌LPS自心內(nèi)膜至心外膜逐層減低,其中左心室基底段心內(nèi)膜與中層心肌、中層心肌與心外膜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CM組左心室基底段、中間段、心尖段三段心肌LPS與對照組相似,其中左心室中間段中層心肌與心外膜之間及基底段三層心肌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HCM組左心室基底段、中間段和心尖段三段心肌的LPS均明顯降低,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⑶HCM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及整體△LS較對照組降低,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CM組和對照組各組內(nèi)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LS%由心尖段至基底段依次減低,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HCM組中間段、心尖段的△LS%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結(jié)論:1.正常心內(nèi)膜至心外膜三層心肌間縱向應變存在梯度特征,即由心內(nèi)膜至心外膜逐層減低。心尖段至基底段三段心肌間縱向應變也存在梯度特征,即由心尖段至基底段依次減低。HCM患者左心室各層各段及左室整體縱向應變和縱向應變梯度均較對照組降低。2.HCM患者即使LVEF正常,其左心室局部或整體收縮功能已受損,表現(xiàn)為左心室局部和整體的縱向應變以及應變梯度的異常。舒張功能的降低可能與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體縱向應變降低有關,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3.應用心肌分層應變技術可以準確判斷HCM患者左心室局部或整體的收縮功能,為臨床上評價HCM患者心肌受累程度提供了一種新的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但目前尚缺少相應的診斷標準。4.跨壁階差百分比可能在反映跨壁階差變化方面敏感性更好,尚需更多的研究以探討其應用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45.1;R542.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志玉;陳金玲;周青;曹省;宋宏寧;胡波;郭瑞強;;心肌分層應變評價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狹窄冠狀動脈供血節(jié)段心肌收縮功能[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5年11期
2 魏常華;丁曉;朱好輝;孫靜平;陳紀昀;王一灑;高帆;屈雪蒸;袁建軍;;應用分層應變技術評價高血壓患者左心室各層心肌功能的早期改變[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5年09期
3 崔洪巖;黃冬梅;夏稻子;張宇虹;禮廣森;;超聲二維應變評價無左心室重構(gòu)高血壓患者心肌分層應變[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5年08期
4 史靜;潘翠珍;舒先紅;陳海燕;孔德紅;;二維斑點追蹤顯像技術定量評價正常成年人左心室心肌分層應變[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5年05期
5 張晶;宋光;任衛(wèi)東;郭寶生;肖楊杰;商聰;詹瑩;;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心臟淀粉樣變性患者左室內(nèi)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縱向應變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6 王建華;;超聲斑點追蹤成像:從二維到三維[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4年03期
7 張晶;肖楊杰;任衛(wèi)東;劉爽;孫菲菲;喬偉;;斑點追蹤成像評價心臟淀粉樣變性患者左心室心肌分層應變[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年04期
8 鞏曉紅;王建華;王露芳;李增平;張利敏;;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室心肌分層應變的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年11期
9 王宇平;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qū)W認識及研究進展[J];華西醫(yī)學;2004年01期
,本文編號:1163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16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