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代謝調(diào)控酶與低氧相關(guān)基因表達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5 21:51
試驗以青藏高原牦牛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在基因與代謝調(diào)控酶對低氧環(huán)境的適應性。選用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雄性成年牦牛10只,采集心肌、骨骼肌、肝臟,利用差速離心法提取線粒體,測定酶活,使用實時熒光定量儀檢測低氧誘導因子1(HIF-1)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基因在牦牛心肌、肝臟、骨骼肌中mRNA的表達水平。結(jié)果表明:牦牛心肌中HIF-1、EPO基因的相對表達量最高,明顯高于骨骼肌與肝臟。心肌中乳酸脫氫酶(LDH)的活性較強,且LDH活性遠大于檸檬酸合成酶(CS)活性。上述結(jié)果說明,心肌組織中不僅具有代謝調(diào)控酶還有低氧誘導基因。因此,牦?蛇m應低氧、高壓的存活環(huán)境。
【文章來源】: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 2020,(1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牦牛肝臟、心肌、骨骼肌的LDH的活性比較
牦牛肝臟、心肌、骨骼肌的CS的活性比較
對牦牛的HIF-1和EPO基因進行PCR擴增的結(jié)果見圖3。由圖3可知,PCR擴增產(chǎn)物均為單一特異性條帶,與預期大小基本一致。2.2.2 牦牛組織中基因的熒光定量PCR測定結(jié)果(見圖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原低氧環(huán)境快速習服與長期適應機制的研究進展[J]. 余章彪. 銅仁學院學報. 2013(02)
[2]基于骨骼肌線粒體超微結(jié)構(gòu)研究生長期牦牛低氧適應性[J]. 張勤文,俞紅賢,荊海霞,李莉,魏青,牛海林,薛乾,梁林.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13(03)
[3]藏羚羊與藏綿羊心肌、骨骼肌中肌紅蛋白含量和乳酸脫氫酶活性的比較[J]. 馬蘭,楊應忠,靳國恩,格日力. 動物學雜志. 2012(03)
[4]低氧誘導因子1在骨缺損修復過程中的應用[J]. 李諶,劉丹平.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8(50)
[5]常壓模擬高住低練對紅細胞相關(guān)指標和促紅細胞生成素、低氧誘導因子-1mRNA表達影響的研究與進展[J]. 林喜秀,瞿樹林.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7(07)
[6]人與動物的呼吸系統(tǒng)對高海拔低氧的適應[J]. 李慶芬. 生物學通報. 1991(10)
碩士論文
[1]高原鼠兔組織中精子特異性乳酸脫氫酶的作用機理[D]. 王志潔.青海大學 2018
[2]牦牛四個低氧適應基因的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D]. 汪琦.西南民族大學 2017
[3]牦牛和藏羚羊高海拔適應機制的趨同進化研究[D]. 王則夫.蘭州大學 2016
[4]不同強度訓練對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謝關(guān)鍵酶影響的機制研究[D]. 楊靜.西北師范大學 2015
[5]紅尾沙蜥乳酸脫氫酶對高原低氧環(huán)境的適應[D]. 王慧慧.蘭州大學 2014
[6]高海拔和低海拔部分家畜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基因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D]. 許海霞.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18859
【文章來源】: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 2020,(1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牦牛肝臟、心肌、骨骼肌的LDH的活性比較
牦牛肝臟、心肌、骨骼肌的CS的活性比較
對牦牛的HIF-1和EPO基因進行PCR擴增的結(jié)果見圖3。由圖3可知,PCR擴增產(chǎn)物均為單一特異性條帶,與預期大小基本一致。2.2.2 牦牛組織中基因的熒光定量PCR測定結(jié)果(見圖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原低氧環(huán)境快速習服與長期適應機制的研究進展[J]. 余章彪. 銅仁學院學報. 2013(02)
[2]基于骨骼肌線粒體超微結(jié)構(gòu)研究生長期牦牛低氧適應性[J]. 張勤文,俞紅賢,荊海霞,李莉,魏青,牛海林,薛乾,梁林.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13(03)
[3]藏羚羊與藏綿羊心肌、骨骼肌中肌紅蛋白含量和乳酸脫氫酶活性的比較[J]. 馬蘭,楊應忠,靳國恩,格日力. 動物學雜志. 2012(03)
[4]低氧誘導因子1在骨缺損修復過程中的應用[J]. 李諶,劉丹平.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8(50)
[5]常壓模擬高住低練對紅細胞相關(guān)指標和促紅細胞生成素、低氧誘導因子-1mRNA表達影響的研究與進展[J]. 林喜秀,瞿樹林.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7(07)
[6]人與動物的呼吸系統(tǒng)對高海拔低氧的適應[J]. 李慶芬. 生物學通報. 1991(10)
碩士論文
[1]高原鼠兔組織中精子特異性乳酸脫氫酶的作用機理[D]. 王志潔.青海大學 2018
[2]牦牛四個低氧適應基因的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D]. 汪琦.西南民族大學 2017
[3]牦牛和藏羚羊高海拔適應機制的趨同進化研究[D]. 王則夫.蘭州大學 2016
[4]不同強度訓練對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謝關(guān)鍵酶影響的機制研究[D]. 楊靜.西北師范大學 2015
[5]紅尾沙蜥乳酸脫氫酶對高原低氧環(huán)境的適應[D]. 王慧慧.蘭州大學 2014
[6]高海拔和低海拔部分家畜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基因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D]. 許海霞.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188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5188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