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動物源隱孢子蟲種類的分子鑒定與亞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03 18:15
本文關鍵詞:三種動物源隱孢子蟲種類的分子鑒定與亞型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隱孢子蟲是一種具有重要醫(yī)學和獸醫(yī)學意義的原生動物寄生蟲,可感染包括人在內的絕大多數動物。野生動物和牛均是隱孢子蟲的重要儲存宿主,目前研究人員已在多種野生動物中發(fā)現了不同隱孢子蟲蟲種/亞型,且某些地區(qū)野生動物源與牛源隱孢子蟲存在交叉感染,甚至具人獸共患性。因此,為了探尋四川省某些野生動物源隱孢子蟲與牛源隱孢子蟲蟲種/亞型間的關系,進行了本研究。本試驗收集了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間采自四川黑熊、藏酋猴、羚牛和獼猴養(yǎng)殖場,成都、碧峰峽動物園,成都、雅安大熊貓繁育基地的圈養(yǎng)野生動物糞便樣品共計465份,采用飽和蔗糖漂浮和巢式PCR法對其中隱孢子蟲的感染情況進行了檢測和鑒定,同樣利用巢式PCR法鑒定本實驗室保存的四川地區(qū)牛源隱孢子蟲陽性糞便樣品53份;擴增GP60及MLST位點(MS1、MS2、MS3、MS16)基因鑒定隱孢子蟲亞型。并運用Structure分析了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的種群結構,探索四川地區(qū)C. andersoni的種群特征。糞便漂浮后鏡檢結果顯示野生動物感染隱孢子蟲為陰性。但巢式PCR檢測到了松鼠猴源、駱駝源隱孢子蟲(SCSM01、CDBC01)各1份。同時有48株牛源隱孢子蟲分離株(SC01-SC48)的18S rRNA基因位點成功擴增。結合18S rRNA基因位點序列同源性和種系發(fā)育分析判斷SCSM01為C. hominis, CDBC01為C. andersoni 。而SC01-SC07、SC08-SC15、SC16-SC29和SC30-SC48分別為C. parvum、C.ryanae、C. andersoni和C. bovis。四川地區(qū)的牛源隱孢子蟲的優(yōu)勢蟲種為C. bovis。且分離株SC20-SC29與CDBCO1的18S rRNA基因位點無堿基的差異,而SC16-SC19與CDBCO1僅在431位顯示一個堿基序列差異,四川省野生動物與牛隱孢子蟲可能存在交叉感染。SCSMO1與SCO1-SC07的GP60基因位點序列的種系發(fā)育表明,SCSM01為新亞型,命名為IkA7G4;而SC01-SC07亞型為IIdA19G1。CDBC01和SC16-SC29的MS1、MS2、MS3和MS16四個微衛(wèi)星位點(MLST)的序列種系發(fā)育則表明,CDBCO1的亞型為A6、A5、A2、A1,SC16-SC24亞型為A4、A4、A2、A1;SC25-SC28亞型為A4、A4、A4、A1;SC29亞型為A1、A4、A4、A1。將我國所有的C.andersoni亞型進行種群結構分析,共得到了3個族群,各族群均有本試驗所得亞型,且優(yōu)勢亞型分布在第1族群,與第2族群中的亞型相比具有一定的區(qū)域特異性。綜上所述,本試驗首次在四川地區(qū)檢測到了松鼠猴感染隱孢子蟲,彌補了松鼠猴感染了隱孢子蟲的空白,豐富了關于非人靈長類的宿主范圍,鑒定出的IkA7G4填充了C. hominis的亞型數據庫。再次鑒定出駱駝源C. andersoni預示著C. andersoni可能為四川省感染駱駝的優(yōu)勢蟲種。同時鑒定出四川地區(qū)牛與駱駝均可感染C.andersoni,驗證了四川地區(qū)的牛與野生反芻動物之間的隱孢子蟲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推測。首次在四川地區(qū)檢測到牛源C. parvum并鑒定亞型,確定了四川地區(qū)牛源隱孢子蟲的優(yōu)勢蟲種為C. bovis,為牛隱孢子蟲病的預防提供了基礎數據。分析了四川地區(qū)C. andersoni亞型種群結構,確定了四川地區(qū)的C. andersoni存在獨特的種群特征。
【關鍵詞】:隱孢子蟲 松鼠猴 駱駝 牛 18S rRNA GP60 MLST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852.723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2-25
- 1 隱孢子蟲簡介12-14
- 2 隱孢子蟲分類14-16
- 3 隱孢子蟲的分子鑒定16-20
- 4 松鼠猴和駱駝源隱孢子蟲研究現狀20-22
- 5 牛源隱孢子蟲研究現狀22-24
- 6 目的與意義24-25
- 第二章 松鼠猴源、駱駝源隱孢子蟲的蟲種鑒定25-37
- 1 材料和方法25-31
- 1.1 主要儀器和試劑25-26
- 1.2 糞便樣品采集26-28
- 1.3 樣品處理28-29
- 1.3.1 糞便隱孢子蟲卵囊鏡檢28
- 1.3.2 卵囊樣品的回收28
- 1.3.3 糞便DNA提取28-29
- 1.4 PCR擴增29-31
- 1.4.1 PCR引物的設計與反應29-31
- 1.4.2 PCR產物檢測31
- 1.4.3 PCR產物測序31
- 1.5 測序結果分析31
- 1.5.1 相關序列搜索與下載31
- 1.5.2 同源性分析31
- 1.5.3 種系發(fā)育分析31
- 2 結果31-35
- 2.1 鏡檢結果31
- 2.2 PCR擴增結果31-32
- 2.3 測序結果32
- 2.4 同源性分析32-33
- 2.5 種系發(fā)育分析33-35
- 3 討論35-37
- 3.1 松鼠猴源隱孢子蟲35
- 3.2 駱駝源隱孢子蟲35-37
- 第三章 牛源隱孢子蟲的蟲種鑒定37-46
- 1 材料和方法37-38
- 1.1 主要儀器和試劑37
- 1.2 糞便樣品37
- 1.3 樣品處理37-38
- 1.3.1 清洗樣品37
- 1.3.2 DNA提取37-38
- 1.4 PCR擴增38
- 1.4.1 PCR引物的設計與反應38
- 1.4.2 PCR產物檢測38
- 1.4.3 PCR產物測序38
- 1.5 測序結果分析38
- 1.5.1 相關序列搜索與下載38
- 1.5.2 同源性分析38
- 1.5.3 種系發(fā)育分析38
- 2 結果38-42
- 2.1 PCR擴增結果38-39
- 2.2 測序結果39
- 2.3 同源性分析39-40
- 2.4 種系發(fā)育分析40-42
- 2.5 不同年齡段牛感染隱孢子蟲種類42
- 3 討論42-44
- 3.1 牛源C.parvum42-43
- 3.2 牛源C.ryanae43
- 3.3 牛源C.andersoni43-44
- 3.4 牛源C.bovis44
- 4 小結44-46
- 第四章 隱孢子蟲的亞型鑒定與分析46-59
- 1 材料和方法46-48
- 1.1 主要儀器和試劑46
- 1.2 樣品46
- 1.3 PCR擴增46-48
- 1.3.1 PCR引物的設計與反應46-48
- 1.3.2 PCR產物檢測48
- 1.3.3 PCR產物測序48
- 1.4 測序結果分析48
- 1.4.1 相關序列搜索與下載48
- 1.4.2 種系發(fā)育分析48
- 1.5 C.andersoni種群特征分析48
- 2 結果48-56
- 2.1 PCR擴增結果48-50
- 2.1.1 GP60位點擴增結果48-50
- 2.1.2 MS1、MS2、MS3和MS16擴增結果50
- 2.2 測序結果50-51
- 2.3 種系發(fā)育分析51-55
- 2.3.1 GP60種系發(fā)育分析51-52
- 2.3.2 MS1、MS2、MS3和MS16種系發(fā)育分析52-55
- 2.4 C.andersoni種群結構分析55-56
- 3 討論56-59
- 3.1 GP60亞型56-57
- 3.1.1 SCSM01的亞型56
- 3.1.2 SC01-SC07的亞型56-57
- 3.2 MLST亞型57-58
- 3.3 C.andersoni種群特征58-59
- 結論59-60
- 參考文獻60-70
- 致謝70-72
- 附錄72-7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冰;張杰;許杰;何惠君;巴圖艾德尼;;隱孢子蟲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4年02期
2 高云霞;黃君禮;吳明松;李紹峰;;隱孢子蟲檢測方法[J];化學工程師;2008年04期
3 張龍現,蔣金書,劉群,寧長申,朱引潔,吳紹強;巢式PCR檢測隱孢子蟲卵囊的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3年05期
本文關鍵詞:三種動物源隱孢子蟲種類的分子鑒定與亞型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3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435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