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的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兩種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研究根據中獸醫(yī)學濕熱泄瀉的病因、病機和臨床證候特點,應用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和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兩種方法,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比較觀察各組大鼠臨床癥狀、血液學、血液流變學、病理組織學、細胞因子和腸黏膜分泌型黏膜免疫蛋白A(SIgA)等指標的變化,綜合評價這兩種方法所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為建立符合中獸醫(yī)學理論和臨床實際的濕熱泄瀉模型提供參考。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兩種方法建立的大鼠模型都表現為精神倦怠,懶動嗜臥,拱背扎堆,被毛雜亂、泛黃無光澤,采食和飲水減少,肛周紅腫灼熱,便溏、糞便黃褐色、惡臭,肛周和尾根粘有稀便,舌苔黃膩和體重下降等臨床癥狀,符合中獸醫(yī)學對濕熱泄瀉的臨床特征描述。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較以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建立的模型大鼠腹瀉更劇烈、腹瀉持續(xù)時間更長;體溫變化則由于大腸桿菌的作用,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建立的大鼠模型較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模型極顯著升高(P0.01)。2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與空白組相比,其體內的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數目極顯著升高(P0.01),紅細胞數目,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壓積和血小板數目顯著升高(P0.05),全血粘度在1s-1、5s-1和10s-1切變率顯著升高(P0.05),在100s-1和200s-1切變率差異不顯著,血漿粘度在1s-1、5s-1和30s-1切變率顯著升高(P0.05),在200s-1切變率差異不顯著;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與空白組相比,其體內的紅細胞數目,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壓積和血小板數目極顯著升高(P0.01),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數目顯著升高(P0.05),全血粘度在1s-1、5s-1和100s-1切變率極顯著升高(P0.01),在200s-1切變率顯著升高(P0.05),血漿粘度在1s-1、5s-1和30s-1切變率極顯著升高(P0.01),在200s-1切變率顯著升高(P0.05)。3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與空白組相比,血清IL-1β、IL-2、IL-6和腸黏膜SIgA的含量極顯著升高(P0.01),胸腺指數和脾指數顯著升高(P0.05);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與空白組相比,血清IL-1β和IL-6含量極顯著升高(P0.01),血清IL-2、腸黏膜SIgA含量、胸腺指數和脾指數顯著升高(P0.05)。4兩種方法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都表現為肝臟腫大,膽囊充盈,肝臟表面粗糙無光澤,顏色淡黃,肝小葉壞死,肝索排列混亂,肝細胞變性壞死。胃鼓氣明顯,胃黏膜充血、水腫,上皮細胞變性壞死,炎性細胞浸潤。腸壁變薄,腸管內充滿暗黃色稀薄惡臭的內容物,黏膜上皮細胞腫脹,部分壞死脫落,炎性細胞浸潤。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較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模型大鼠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和炎性細胞浸潤更嚴重。綜上所述,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和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兩種方法均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大鼠臨床表現為精神倦怠、被毛雜亂泛黃、肛周紅腫灼熱、便溏、糞便黃褐惡臭和舌苔黃膩等特征,以及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脾指數、胸腺指數、IL-1β、IL-2、IL-6、SIgA含量的顯著性升高和胃、腸、肝臟等臟器明顯的病理變化。高糖高脂+高溫高濕+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主要表現為體內劇烈的炎癥反應和胃腸道黏膜損傷,而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建立的大鼠濕熱泄瀉模型主要表現為劇烈腹瀉和血液粘度升高。
【關鍵詞】:濕熱泄瀉 大腸桿菌 番瀉葉 炎癥 血液粘稠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853.2
【目錄】:
- 摘要4-6
- Summary6-9
- 中英文縮略詞9-13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3-22
- 1 濕熱泄瀉概述13-17
- 1.1 濕熱泄瀉的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13-16
- 1.2 濕熱泄瀉的現代研究16-17
- 2 濕熱泄瀉動物模型研究進展17-19
- 3 中獸醫(yī)學治療濕熱泄瀉的優(yōu)勢19-20
- 4 研究思路20-22
- 第二章 高溫高濕+高糖高脂+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22-45
- 1 材料和方法22-27
- 1.1 實驗動物22
- 1.2 試劑22
- 1.3 儀器22-23
- 1.4 實驗方法23-25
- 1.5 模型判定25-26
- 1.6 樣品采集26-27
- 1.7 制作病理組織切片27
- 1.8 IL-1β、IL-2、IL-6 和SIgA測定27
- 1.9 統(tǒng)計學分析27
- 2 結果與分析27-42
- 2.1 臨床特征27-29
- 2.2 采食量29-30
- 2.3 飲水量30-33
- 2.4 尿量33-34
- 2.5 體重34-36
- 2.6 體溫36-37
- 2.7 腹瀉指數37
- 2.8 血液學37-38
- 2.9 血液流變學38-39
- 2.10 胸腺指數和脾指數39-40
- 2.11 IL-1β、IL-2、IL-6 和SIgA含量40-41
- 2.12 病理組織學觀察41-42
- 3 討論42-45
- 第三章 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45-69
- 1 材料和方法45-47
- 1.1 實驗動物45
- 1.2 試劑45
- 1.3 儀器45
- 1.4 實驗方法45-46
- 1.5 模型判定46
- 1.6 樣品采集46-47
- 1.7 制作病理組織切片47
- 1.8 IL-1β、IL-2、IL-6 和SIgA測定47
- 1.9 統(tǒng)計學分析47
- 2 結果與分析47-62
- 2.1 臨床特征47-49
- 2.2 采食量49-51
- 2.3 飲水量51-52
- 2.4 尿量52-53
- 2.5 體重53-55
- 2.6 體溫55-56
- 2.7 腹瀉指數56-57
- 2.8 血液學57
- 2.9 血液流變學57-59
- 2.10 胸腺指數和脾指數59-60
- 2.11 IL-1β、IL-2、IL-6 和SIgA含量60
- 2.12 病理組織學觀察60-62
- 3 討論62-69
- 3.1 高糖高脂+高溫高濕+番瀉葉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的探討62-63
- 3.2 兩種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方法的比較63-69
- 全文結論69-70
- 附圖70-74
- 參考文獻74-84
- 致謝84-85
- 導師簡介85-87
- 個人簡介87-8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喜斌;石斌紅;;二白三黃散治療耕牛濕熱泄瀉[J];甘肅畜牧獸醫(yī);2006年05期
2 李喜斌;石斌紅;;二白三黃散治療耕牛濕熱泄瀉[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6年05期
3 李喜斌;石斌紅;;二白三黃散治療耕牛濕熱泄瀉[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07年02期
4 李軍;毛勁;;白辣散治療牛濕熱泄瀉[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9年04期
5 沈培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牛濕熱泄瀉[J];畜牧獸醫(yī)雜志;2012年03期
6 胡高弟;“黃芩湯”加味治療耕牛濕熱泄瀉[J];湖南畜牧獸醫(yī);1995年03期
7 楊勝波;;藿香正氣水配合中藥治療仔豬泄瀉的體會[J];北方牧業(yè);2006年23期
8 萬喜太;;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牛濕熱泄瀉[J];中國牛業(yè)科學;2011年06期
9 宋曉平,岳治權,張國士,亢兆麟,張恒,張軍成;郁白止瀉散治療畜禽濕熱泄瀉[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1997年05期
10 張媛;溫偉;;郁金散加減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馬濕熱泄瀉[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玉亮;;中西醫(yī)結合推拿治療小兒腹瀉38例療效觀察[A];全國危亦林學術思想及現代臨床診療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莊鶴麟;溫病學理論指導治療臺灣地區(qū)濕熱泄瀉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李文龍;秦香止瀉方對濕熱泄瀉的臨床療效觀察及作用機制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濤;兩種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的比較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兩種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濕熱泄瀉模型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99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9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