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市牦牛源莫拉桿菌的分離鑒定與敏感藥物篩選
發(fā)布時間:2021-01-10 12:18
為了解西藏那曲牦牛莫拉桿菌的感染及耐藥情況,本研究無菌采集具有體溫升高、眼睛紅腫、持續(xù)性流淚、眼角黃色膿液、失明等臨床癥狀牦牛的28份鼻拭子和30份眼拭子樣品,經細菌的分離純化、革蘭氏染色、生化試驗鑒定結果初步表明,本研究從牦牛鼻拭子樣品中里分離出了2株莫拉桿菌。并經16S rRNA的PCR擴增及其序列分析結果顯示,該基因序列與GenBank登錄的其它莫拉桿菌相應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為97%~100%;該基因進化樹結果顯示,分離株與莫拉桿菌(DQ153089.1和NR043583.2)聚為一支,進一步表明本研究分離的2株細菌均為莫拉桿菌,患病牦牛的紅眼病是由該菌感染引起。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該菌對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紅霉素、新霉素、丁胺卡那及諾氟沙星6種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對臨床上常用的青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和多西環(huán)素5種抗生素均耐藥。本研究為那曲及其他牧區(qū)、半農半牧區(qū)的牦牛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用藥提供了參考依據。
【文章來源】: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 2020,42(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圖1 分離菌株16S rRNA基因PCR擴增結果
圖1 分離菌株16S rRNA基因PCR擴增結果據相關研究[11-13]報道,由于莫拉桿菌血清型眾多,疫苗的使用對該細菌引起的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預防沒有實質性的作用。目前,對該細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是抗生素治療[14],而本實驗通過藥敏試驗,初步篩選了對牦牛莫拉桿菌敏感的環(huán)丙沙星等6種藥物,其中莫拉桿菌對紅霉素敏感的結果與巴西羊源莫拉桿菌耐藥結果一致[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NCCLS2002年版抗生素藥敏試驗操作標準更新內容[J]. 胡繼紅,高振翔,尹銘芳.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2(06)
本文編號:2968692
【文章來源】: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 2020,42(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圖1 分離菌株16S rRNA基因PCR擴增結果
圖1 分離菌株16S rRNA基因PCR擴增結果據相關研究[11-13]報道,由于莫拉桿菌血清型眾多,疫苗的使用對該細菌引起的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預防沒有實質性的作用。目前,對該細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是抗生素治療[14],而本實驗通過藥敏試驗,初步篩選了對牦牛莫拉桿菌敏感的環(huán)丙沙星等6種藥物,其中莫拉桿菌對紅霉素敏感的結果與巴西羊源莫拉桿菌耐藥結果一致[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NCCLS2002年版抗生素藥敏試驗操作標準更新內容[J]. 胡繼紅,高振翔,尹銘芳.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2(06)
本文編號:29686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9686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