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RSV誘導應激顆粒形成的機制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852.651
【圖文】:
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9 屆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initiation factor 2α kinase)(Anderson et al. 2008; Donnelly et al. 2013; McEwen et al.2005);熱休克,病毒感染,紫外照射激活 PKR(protein kinase RNA-dependent kinase)(Anderson et al. 2008; Donnelly et al. 2013; White et al. 2012);位于內質網的未折疊蛋白激活 PERK(PK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氨基酸缺乏激活 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Anderson et al. 2008; Donnelly et al. 2013)。這四種激酶磷酸化 eIF2α 的 51 位絲氨酸,導致翻譯起始所必須的 eIF2/tRNAiMet/GTP三元復合物減少,不能形成有功能的 48S 復合物,而是產生大量無功能的非經典 48S復合物。該復合物不能招募 60S 核糖體亞基,因此不能參與翻譯,而是被招募進入應激顆粒,參與應激顆粒的組裝(Kedersha et al. 2002c; Kedersha et al. 2013; Thomaset al. 2011)。另外,當 eIF4A 和 eIF4G 的功能被拮抗時,也能抑制翻譯,從而誘導應激顆粒的形成,如 pateamine A 等藥物能通過破壞 eIF4A 進而誘導應激顆粒的形成(Low et al. 2005; Mazroui et al. 2006; Thomas et al. 2011)。
圖 1-2 病毒誘導應激顆粒的信號通路 (McCormick et al. 2017)Fig. 1-2 The signaling pathway involved in induction of stress granules by virus大多數(shù)病毒均需要利用宿主細胞的翻譯機制來合成病毒蛋白,因此,真核細胞進化出了各種機制來關閉翻譯,以抵抗病毒感染。當宿主細胞被病毒感染時,eIF2α發(fā)生磷酸化,導致翻譯起始被抑制,進而誘導應激顆粒形成。該途徑可以迅速破壞病毒蛋白的合成,從而在宿主抗病毒蛋白的轉錄上調之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病毒增殖,因此,應激顆粒的形成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機制。大多數(shù)病毒能通過抑制 eIF2α 的磷酸化而拮抗應激顆粒的形成,最終逃避應激顆粒的抗病毒作用(Cheng et al. 2005; Garcia et al. 2007),例如單純性皰疹病毒 1(Herpes Simplexvirus,HSV-1)的內切核糖核酸酶 VHS(virion host shutoff)抑制應激顆粒形成(Burgesset al. 2018)。此外,一些病毒利用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s,IRES)起始翻譯,該機制不依賴于 eIF2α 的磷酸化途徑,所以當宿主翻譯關閉時,病毒仍能通過eIF2α非依賴的方式合成蛋白,最終逃避應激顆粒的抗病毒作用(Jan et
(Fang et al. 2012b; Li et al. 2014)。病毒基因組的 3’末端包含 8 個相對較小的基因,除了北美型 PRRSV 的 ORF4/ORF5,這些基因的 5’端和 3’端序列與鄰近基因均有重疊(圖 1-3),并編碼四種膜相關糖蛋白(GP2a、GP3、GP4 和 GP5)、三種未糖基化的膜蛋白(E、ORF5a 和 M)和一種核衣殼蛋白(N)(Snijder et al. 20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古洪盈;水霧化法制取鐵粉[J];鞍鋼技術;1989年02期
2 ;蛛膜顆粒形成的磁共振[J];廣東解剖學通報;1990年01期
3 鐘德鈺,王光謙,王士強;非均勻顆粒形成漿體屈服應力的計算模型[J];泥沙研究;1998年03期
4 齊淑玲;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中的顆粒形成異常[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78年01期
5 趙勁松;懸浮法聚氯乙烯顆粒形成的研究[J];高分子通訊;1981年04期
6 楊義濤;;注Ar尖晶石中空位型缺陷增強的Ag納米顆粒形成核研究(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10年00期
7 馮帆;王莉莉;;基于ERα-EGFP核顆粒形成的熒光成像分析快速識別環(huán)境中雌激素樣物質[J];軍事醫(yī)學;2015年01期
8 Lindquist ME;;呼吸道合胞病毒誘導宿主細胞RNA應激顆粒形成而促進病毒復制[J];微生物與感染;2010年04期
9 遲凌云;;水邊的房子(五首)[J];詩林;2005年01期
10 ;無團聚納米級二氧化鈦制備技術項目(專利申請?zhí)?200410014475.2)[J];中國粉體工業(yè);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高翔;;粉末中硬顆粒對陶瓷UO_2芯塊質量的影響[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二卷)——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3冊(核能動力分卷(下))[C];2011年
2 程鵬麗;胡瑞琴;陳良標;;低溫脅迫對斑馬魚成纖維細胞(ZF4)的應激顆粒形成的影響[A];2018年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任振興;左旋樟腦通過miR-140-HnrnpA1軸促進急性腦缺血應激顆粒形成的機制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2 周艷榮;PRRSV誘導應激顆粒形成的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9年
3 史艷萍;生物素化普魯蘭多糖衍生物作為納米藥物載體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楊曉雪;釀酒酵母中應激顆粒形成的相關基因及作用規(guī)律[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孫英杰;新城疫病毒誘導宿主細胞應激顆粒形成機制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6 蔡開妹;PRV誘導IL-10及抑制應激顆粒形成的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尹秀娟;低溫脅迫下極地魚抗凍基因ld4對細胞應激顆粒形成的影響[D];上海海洋大學;2016年
2 楊文棟;Tudor-SN蛋白磷酸化對其參與應激顆粒形成的機制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王曉旭;新城疫病毒誘導宿主細胞應激顆粒形成機制的初步探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張頻;雞TIA-1和G3BP1在應激顆粒形成和抗病毒反應過程中的作用[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7年
5 張健;EGR對生物柴油燃燒及碳煙顆粒形成的影響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6 俞軍;玻璃材料中銅納米顆粒形成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李星;聚合氯化鋁投加時期對好氧顆粒污泥形成的影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891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78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