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鴨胚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與毒力基因檢測
發(fā)布時間:2020-07-09 16:35
【摘要】: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一種常見細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隨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及其臨床感染人的情況不斷被報道,使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研究成為近年來的熱點。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感染人和動物并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對家畜家禽中攜帶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自2016年以來,本實驗室檢測到山東省多地規(guī)模化鴨胚孵化場的鴨胚死亡率和弱雛率顯著升高,而細菌感染是鴨胚在孵化過程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過對從死亡鴨胚中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基因檢測和藥敏試驗,初步掌握山東地區(qū)鴨胚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特點,為生產(chǎn)養(yǎng)殖中種鴨的合理用藥提供理論依據(jù);通過對鴨源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的毒力基因的檢測分析,以推測鴨胚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初步了解種鴨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力特點。本研究對2016年-2017年來自山東省臨沂、泰安、菏澤三地市的鴨胚孵化場的無破損死亡鴨胚10個批次共計302枚進行了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革蘭氏染色鏡檢、16Sr DNA和金黃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的PCR鑒定,共從224枚死鴨胚中分得細菌263株,分屬20個種,死鴨胚細菌感染率74.2%。在分離所得的細菌中,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率列前三位,分別占29.66%(78/263),28.14%(74/263)和12.17%(32/263)。對分離獲得的32株鴨胚源金黃色葡萄球菌采用K-B法進行了16種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性檢測。結果顯示,3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16種常見抗生素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耐藥:對四環(huán)素和克林霉素耐藥率最高為78.13%,對環(huán)丙沙星、磺胺類、克拉霉素的耐藥性都在60%以上;對頭孢噻吩、氨芐西林、多粘菌素B和萬古霉素敏感(62.5%-100%)。統(tǒng)計表明本試驗分離的鴨胚源金黃色葡萄球菌都呈現(xiàn)多重耐藥的特點。通過此項研究調(diào)查,我們在治療和預防山東地區(qū)種鴨場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可以優(yōu)先考慮頭孢類、氨芐西林等抗菌藥物,同時建議臨床治療時交替使用抗菌藥物或通過藥敏試驗制定用藥方案,科學、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對分離獲得的3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耐藥基因的PCR檢測,結果表明msr A和erm C耐藥基因在本試驗的鴨胚源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攜帶率較為普遍。其中msr A的檢出率為40.62%,erm C的檢出率為53.13%,這兩種耐藥基因的二重攜帶率為25%。對分離獲得的3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4種毒力基因的PCR檢測。結果表明,hla、hlb、clfa和pvl的檢出率分別是81.25%、71.88%、78.13%和6.25%。其中27株菌株(84.38%)同時攜帶2種及以上毒力基因:僅攜帶二種毒力基因的細菌檢出率為21.9%,攜帶三種毒力基因的菌株檢出率為59.4%,有1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被檢測為攜帶四種毒力基因。這表明山東地區(qū)的鴨胚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株大部分攜帶有多種毒力基因,可能會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較強毒力,使其具有較高的致病性。通過以上四部分的研究,可以認為所收集的鴨胚死亡的原因之一是細菌感染,其中所分離得到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并攜帶有大量耐藥基因和毒力基因,可能會導致其具有較高的致病性,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潛在風險。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52.611
【圖文】:
3 結 果3.1 死亡鴨胚中細菌的分離鑒定結果3.1.1 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yǎng)特性及革蘭氏染色結果在普通 LB 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光滑、濕潤、隆起的邊緣整齊、不透明、直徑 1~2 mm略有黃色色素的圓形菌落;在血平板形成圓形凸起、有光澤、金黃色,菌落周圍出現(xiàn)全透明溶血圈的菌落(圖 1);在 10%氯化鈉胰酪胨大豆肉湯內(nèi)混濁生長。初步認定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將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 37 ℃培養(yǎng) 12 h 后將培養(yǎng)基上分離到隆起的圓形的單個菌落,接種到 LB 培養(yǎng)基中搖菌培養(yǎng) 8 h 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鏡觀察。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呈陽性,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用油鏡觀察呈典型球菌狀聚集在一起如葡萄狀(圖 2)。
圖 2 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形態(tài)(1000×)Fig. 2 Morphology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1000×)萄球菌 BP 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特性arker 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光滑、凸起、濕潤、直徑為 2緣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并在其外層有一透明帶的菌
圖 2 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形態(tài)(1000×)ig. 2 Morphology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1000×菌 BP 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特性r 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光滑、凸起、濕潤、直徑為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并在其外層有一透明帶的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52.611
【圖文】:
3 結 果3.1 死亡鴨胚中細菌的分離鑒定結果3.1.1 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yǎng)特性及革蘭氏染色結果在普通 LB 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光滑、濕潤、隆起的邊緣整齊、不透明、直徑 1~2 mm略有黃色色素的圓形菌落;在血平板形成圓形凸起、有光澤、金黃色,菌落周圍出現(xiàn)全透明溶血圈的菌落(圖 1);在 10%氯化鈉胰酪胨大豆肉湯內(nèi)混濁生長。初步認定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將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 37 ℃培養(yǎng) 12 h 后將培養(yǎng)基上分離到隆起的圓形的單個菌落,接種到 LB 培養(yǎng)基中搖菌培養(yǎng) 8 h 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鏡觀察。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呈陽性,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用油鏡觀察呈典型球菌狀聚集在一起如葡萄狀(圖 2)。
圖 2 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形態(tài)(1000×)Fig. 2 Morphology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1000×)萄球菌 BP 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特性arker 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光滑、凸起、濕潤、直徑為 2緣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并在其外層有一透明帶的菌
圖 2 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形態(tài)(1000×)ig. 2 Morphology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1000×菌 BP 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特性r 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光滑、凸起、濕潤、直徑為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并在其外層有一透明帶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紅;周藜;廖春;陳剛;;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15年02期
2 王俊瑞;杜小莉;塔拉;崔晶花;福泉;韓艷秋;;甲氧西林耐藥/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和毒力基因檢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5年01期
3 李麗民;吳先華;徐禮鋒;;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04期
4 羅長青;;一例鴨葡萄球菌病的診治[J];水禽世界;2013年01期
5 孫淵;g氨
本文編號:2747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7477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