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盆地草地沙化評估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12.6
【圖文】:
3.1 研究區(qū)概況若爾蓋盆地(31°51′—34°23′N,100°46′—103°37′E)位于青藏高原東緣,地處四川省西北部和阿壩自治州北部,占地面積約 45400km2,包括瑪曲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和阿壩縣 4 個縣區(qū)(圖 3-1)。平均海拔為 3699m,最高海拔為 5057m,最低海拔 2392m。年平均降雨量大約為 500—800mm(1983-2013 年地區(qū)降水差值平均),自南向北呈現遞減趨勢;年平均氣溫為 2—8oC(1983-2013 年地區(qū)氣溫差值平均),從東南向西北方向遞減。植物生長季一般自 5 月開始至 9 月結束,生長季降水占全年總降水量的 70-80%。氣候類型屬于寒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若爾蓋區(qū)域土壤溫度較低,沼澤土潛育化水平高,有機質氧化遲緩,部分區(qū)域分散著大量泥炭,主要草地類型為高寒沼澤濕地,植被以沼澤植被和草甸植被為主,沼澤優(yōu)勢種有苔草、嵩草等,是主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和生態(tài)功能區(qū),享有“中國最美的高寒濕地草原”的佳譽。若爾蓋境內地勢平闊,水資源豐沛,光熱條件好,因此形成了水草豐茂、適宜放牧的草原,屬于國內三大草原牧區(qū)之一。
17圖 4-1 2003-2010 年,2010-2017 年兩期 NDVI 變化速率.2 若爾蓋地區(qū)植物覆蓋度空間動態(tài)評估(1)分析 2003-2010 年若爾蓋盆地各縣區(qū)(紅原縣、若爾蓋縣、阿壩縣和瑪曲縣DVI 變化速率,得到如下結果:紅原縣地區(qū)草地極度退化面積、嚴重退化面積、輕化面積、無顯著變化地區(qū)面積、顯著恢復的區(qū)域面積和極顯著恢復地區(qū)面積分別為5.50 km2、785.25 km2、6292.31 km2、10676.40 km2、21516.40 km2、5606.81 km2和 434m2;若爾蓋縣地區(qū)草地極度退化面積、嚴重退化面積、輕度退化面積、無顯著變化面積、顯著恢復的區(qū)域面積和極顯著恢復地區(qū)面積分別為:12.56 km2、184.44 km2768.06 km2、2913.19 km2、5569.12 km2、1507.37 km2和 123 .00 km2;阿壩縣地區(qū)草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向陽;尹燕亭;王婷婷;;北方草原牧戶心理載畜率與草畜平衡生態(tài)管理途徑[J];生態(tài)學報;2015年24期
2 唐莊生;安慧;上官周平;;荒漠草原沙漠化對土壤養(yǎng)分與植被根冠比的影響[J];草地學報;2015年03期
3 馮文蘭;鐘昊哲;王永前;龔雪梅;;2001—2013年若爾蓋地區(qū)植被退化的時空格局分析[J];草地學報;2015年02期
4 盛茂銀;熊康寧;崔高仰;劉洋;;貴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植物多樣性與土壤理化性質[J];生態(tài)學報;2015年02期
5 汪曉菲;何平;康文星;;若爾蓋縣土地沙化現狀及沙化發(fā)展動態(tài)特征[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12期
6 闞雨晨;武瑞鑫;鐘夢瑩;王建勛;蒲小鵬;邵新慶;;干擾對典型草原生態(tài)系統土壤凈呼吸特征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5年18期
7 高雅;林慧龍;;草地生態(tài)系統服務價值估算前瞻[J];草業(yè)學報;2014年03期
8 張川;陳洪松;張偉;聶云鵬;葉瑩瑩;王克林;;喀斯特坡面表層土壤含水量、容重和飽和導水率的空間變異特征[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4年06期
9 馮忠心;周娟娟;王欣榮;張利平;史靜;王生文;陳本建;;補播和劃破草皮對退化亞高山草甸植被恢復的影響[J];草業(yè)科學;2013年09期
10 孫廣友;;再論青藏高原苔原:地球第三極地理極性之確認[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于江;郭萍;田云龍;蔣細良;朱昌雄;;沙化退化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和趨勢[A];第五屆全國綠色環(huán)保肥料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2 韓發(fā);李以康;周華坤;吳兵;王學英;師生波;冉飛;;植被恢復措施對提高三江源區(qū)典型退化草地植物抗逆性和土壤酶活性影響的研究[A];2007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靜;幾種植物葉片氣孔導度與植物激素對大氣濕度的響應[D];山東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紀磊;若爾蓋草地沙化程度的遙感監(jiān)測及其植被特征與土壤養(yǎng)分的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235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72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