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IRF3和IRF7啟動子活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09:17
【摘要】: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3(IRF3)和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7(IRF7)是干擾素轉錄因子家族的成員,是抗病毒感染天然免疫應答的關鍵分子,主要參與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誘導I型干擾素的產(chǎn)生。為了研究IRF3和IRF7在表達調控中的作用,本研究檢測了IRF3和IRF7在犢牛組織中的分布情況,結果表明IRF3在犢牛脾臟中含量最高,在肝臟中含量最少,IRF7屬于誘導型表達,在各個組織中的含量都很低。隨后對IRF3和IRF7進行了克隆和表達,并制備了高效價的多克隆抗體,為后續(xù)實驗提供了物質材料。為了探索IRF3和IRF7的轉錄調控機制,本實驗以牛肝基因組為模板分別克隆了IRF3和IRF7啟動子,并分別構建了IRF3和IRF7啟動子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載體,利用雙熒光素酶基因報告系統(tǒng)檢測IRF3和IRF7啟動子的活性,隨后構建了包含IRF3和IRF7啟動子一系列5’側翼區(qū)不同長度截短片段的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載體,結果表明IRF3基因上游-1511到-1012bp存在轉錄因子結合的正調控區(qū)域,-12至+40bp存在轉錄因子結合的負調控區(qū)域;IRF7基因上游-550到-311bp存在轉錄因子結合的正調控區(qū)域。生物信息學軟件預測發(fā)現(xiàn)在IRF7基因上游-550到-311bp之間存在轉錄因子SP1和STAT1的結合位點。為了進一步探索轉錄因子SP1和STAT1對IRF7的影響,本研究克隆了轉錄因子SP1和STAT1,并構建了真核表達載體pCMV-HA-SP1和pCMV-HA-STAT1,與IRF7啟動子共轉染細胞,結果表明SP1和STAT1可增強IRF7啟動子的活性,過表達SP1和STAT1能增強IRF7的蛋白表達水平。隨后利用RNA干擾實驗,構建了SP1和STAT1的干擾RNA pSH-SP1和pSH-STAT1,發(fā)現(xiàn)轉染干擾RNA pSH-SP1和pSH-STAT1后可降低IRF7的啟動子活性,同時也會抑制IRF7的蛋白表達水平。本研究證明了IRF3基因上游的-1511到-1012bp存在轉錄因子結合的正調控區(qū)域,-12至+40bp存在轉錄因子結合的負調控區(qū)域;IRF7基因上游的-550到-311bp之間存在轉錄因子結合的正調控區(qū)域,轉錄因子SP1和STAT1在IRF7核心啟動子調控方面具有關鍵性的正調控作用。以上結果為IRF3和IRF7在天然免疫轉錄調控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圖文】:
言 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基因表達是指基因經(jīng)過一系列步驟表現(xiàn)出來其儲存遺傳信息�;虮磉_是經(jīng)過多層次級別的過程,其各個階段經(jīng)過了從基因轉錄激活再到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也就是說,基因表達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轉錄水平、轉錄后水平、翻譯水平及翻譯后水平的調控,基因表達調最為重要的是轉錄水平的調控[1]�;虻霓D錄水平調控需要順式調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和共同作用,才能達到對特定基因進行調控的目的[2]。真核生物基本上由三部分組成:轉錄5’上游區(qū)和 3’下游區(qū)。5’上游區(qū)是轉錄起始點上游的 DNA 序列,包括啟動子區(qū)和增強區(qū)[1]子區(qū)臨近轉錄區(qū),一般位于轉錄起點上游數(shù)百個堿基之內;增強子區(qū)則可能位于遠達幾千基的上游區(qū)域;3’下游區(qū)往往也是增強子區(qū)[1]。
進行刺激 12h,,刺激結束后對樣品進行收集,用 PBS 洗 3 遍,加入雙熒光素酶試劑盒中的細解液室溫裂解 15min,收集細胞裂解液。(3)IRF3啟動子雙熒光素酶活性的檢測用 Promega 的雙熒光素酶檢測試劑盒進行雙熒光素酶的檢測,具體步驟按照說明書操作步行:首先分裝及配置 LARⅡ及 Stop & Glo Reagent,調試單管型發(fā)光檢測儀,取 10μL 的細解液樣品,加入到 50μL 的 LARⅡ檢測液中,點擊“Measure”鍵,讀取螢火蟲熒光素酶的數(shù)最后加入 50μL Stop & Glo Reagent終止液,讀取內參對照海參熒光素酶的數(shù)值,螢火蟲熒酶的數(shù)值與海參熒光素酶的數(shù)值的比值即為啟動子雙熒光素酶的活性。利用 GraphPad 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啟動子活性。.4 IRF3 基因啟動子核心功能區(qū)域鑒定4.1 IRF3 截短片段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系統(tǒng)的構建(1)引物的設計及合成根據(jù)擴增得到的 IRF3 啟動子序列為參考,擴增特異性 IRF3 啟動子基因截短序列上下游引物F3 基因啟動子各缺失片段具體引物設計分別參照圖 2-1)。所用引物見表 2-5。表 2-1 中上游的酶切位點均為 Kpn I,下游為 Xho I,劃線處為酶切位點的位置。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23
本文編號:2679928
【圖文】:
言 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基因表達是指基因經(jīng)過一系列步驟表現(xiàn)出來其儲存遺傳信息�;虮磉_是經(jīng)過多層次級別的過程,其各個階段經(jīng)過了從基因轉錄激活再到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也就是說,基因表達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轉錄水平、轉錄后水平、翻譯水平及翻譯后水平的調控,基因表達調最為重要的是轉錄水平的調控[1]�;虻霓D錄水平調控需要順式調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和共同作用,才能達到對特定基因進行調控的目的[2]。真核生物基本上由三部分組成:轉錄5’上游區(qū)和 3’下游區(qū)。5’上游區(qū)是轉錄起始點上游的 DNA 序列,包括啟動子區(qū)和增強區(qū)[1]子區(qū)臨近轉錄區(qū),一般位于轉錄起點上游數(shù)百個堿基之內;增強子區(qū)則可能位于遠達幾千基的上游區(qū)域;3’下游區(qū)往往也是增強子區(qū)[1]。
進行刺激 12h,,刺激結束后對樣品進行收集,用 PBS 洗 3 遍,加入雙熒光素酶試劑盒中的細解液室溫裂解 15min,收集細胞裂解液。(3)IRF3啟動子雙熒光素酶活性的檢測用 Promega 的雙熒光素酶檢測試劑盒進行雙熒光素酶的檢測,具體步驟按照說明書操作步行:首先分裝及配置 LARⅡ及 Stop & Glo Reagent,調試單管型發(fā)光檢測儀,取 10μL 的細解液樣品,加入到 50μL 的 LARⅡ檢測液中,點擊“Measure”鍵,讀取螢火蟲熒光素酶的數(shù)最后加入 50μL Stop & Glo Reagent終止液,讀取內參對照海參熒光素酶的數(shù)值,螢火蟲熒酶的數(shù)值與海參熒光素酶的數(shù)值的比值即為啟動子雙熒光素酶的活性。利用 GraphPad 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啟動子活性。.4 IRF3 基因啟動子核心功能區(qū)域鑒定4.1 IRF3 截短片段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系統(tǒng)的構建(1)引物的設計及合成根據(jù)擴增得到的 IRF3 啟動子序列為參考,擴增特異性 IRF3 啟動子基因截短序列上下游引物F3 基因啟動子各缺失片段具體引物設計分別參照圖 2-1)。所用引物見表 2-5。表 2-1 中上游的酶切位點均為 Kpn I,下游為 Xho I,劃線處為酶切位點的位置。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樹棟;曹春秋;董井泉;高明春;張文龍;鄭鐵鑫;馬波;王君偉;;鴨腸炎病毒gB抗原優(yōu)勢區(qū)的表達及其多克隆抗體的反應特性[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5年03期
2 王俊陽;王為善;李肖;趙華;楊克遷;;轉錄調控研究的方法學進展[J];生物工程學報;2015年08期
3 劉殿波;錢遠宇;張七斤;陳忠斌;;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IRF-3調控新機制[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9年12期
4 徐華國;任偉;陸超;周國平;;人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3基因啟動子的初步鑒定[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9年08期
5 曲建慧;張玲霞;;干擾素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06年01期
6 馬飛;;干擾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5年12期
7 羅惠霞,王玉炯;組蛋白乙�;�/去乙�;谡婧嘶蜣D錄調控中的作用[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韋光輝;徐淮山羊Sox2、c-Myc和Oct4基因啟動子功能的初步研究[D];揚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瑩;牛副流感病毒3型C和V蛋白通過負調控IRF7拮抗Ⅰ型干擾素表達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7年
2 譚華菊;BVDV E2基因重組豬瘟病毒的構建與豬IRF3/7克隆表達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799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6799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