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菌糠對哈白兔消化代謝及腸道主要菌群影響的初步研究
【圖文】:
20%菌糠組顯著高于 10%菌糠組(P<0.05)。各組著(P>0.05)。表 3-3 營養(yǎng)物質表觀代謝率及表觀消化能3-3 Apparent metabolic rate and apparent digestive energy10%菌糠組 20%菌糠組 30%菌糠組 率% 68.68±8.09ab76.63±1.32a72.64±5.45ab率% 63.71±17.52 79.55±6.20 83.51±3.50 謝率% 99.42±0.04b99.59±0.02a99.63±0.05a謝率% 99.24±0.08bc99.42±0.05a99.39±0.07ab9.22±0.86bc10.83±0.23ab11.17±0.87a特異性檢測糖凝膠濃度為 1.5%,常規(guī) PCR 產物在電泳儀的作用試驗得到電泳圖 3-4,可以觀察到常規(guī) PCR 擴增產物特吻合其與預期中的 DNA 片段長度,因此細菌引物合成圖 3-3 中 M 表示 DL600,,1-3 為梭菌,4-6 為擬桿菌,7-
圖 3-5 擬桿菌的實時熒光定量 PCR 標準曲線:Slope:-3.27;Y-Inter:27.502;R2=0.995;Eff%:102.209Fig. 3-5 The standard curve of Bacteroides Real-Time Equation:Slope:-3.27;Y-Inter:27.502;R2=0.995;Eff%:10圖 3-6 梭菌實時熒光定量 PCR 標準曲線:Slope:-3.322;Y-Inter:27.82;R2=0.998;Eff%:100.005Fig. 3-6 The standard curve of Clostridium Real-Time Equation:Slope:-3.322;Y-Inter:27.82;R2=0.998;Eff%:10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2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濤;黃東益;楊雨輝;王學梅;;大薯部分替代玉米對文昌雞盲腸微生物區(qū)系和短鏈脂肪酸含量的影響[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5年11期
2 卞偉;;哈爾濱大白兔品種特征特性及推廣利用情況[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15年08期
3 班雯婷;陳瑞榮;康佩姿;梁磊;;食用菌菌糠飼料研究概述[J];輕工科技;2015年08期
4 陳峰;;動物腸道菌群研究對養(yǎng)殖業(yè)的重要性[J];飼料與畜牧;2015年03期
5 周愛民;王威;王之盛;鄒華圍;彭全輝;馮宇誠;何曉林;尹滿才;拉環(huán);;不同蛋白質水平補飼料對早期斷奶犢牦牛生產性能和胃腸道發(fā)育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5年03期
6 沈麗娟;王倩;胡源;;小麥戊聚糖對2型糖尿病小鼠腸道菌群和血糖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年02期
7 左增妍;張彩;;腸道黏膜免疫耐受機制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免疫學;2015年01期
8 趙海霞;李琳琳;毛新民;張瑞;熊建會;王燁;;新疆維、哈兩民族糞樣中韋榮球菌屬和梭菌屬水平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5年01期
9 樓翔;;直腸癌切除術后腸道菌群及sIgA含量的變化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5年01期
10 王衛(wèi)霄;呂艷茹;姚苗苗;張曉靜;杜曉欣;趙素芬;;靈芝孢子粉抗腫瘤活性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藥;201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郭東新;張多;楊桂芹;田河;李建濤;;膨潤土和木質素磺酸鈉對肉兔飼料加工特性及應用效果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兔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5年
2 朱偉云;余凱凡;慕春龍;楊宇翔;;豬的腸道微生物與營養(yǎng)代謝[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營養(yǎng)學分會第七屆中國飼料營養(yǎng)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3 張瀟月;李海利;黃玉亭;劉亞娟;陳賽娟;谷子林;;糟渣類非常規(guī)飼料在養(yǎng)兔業(yè)中的科學應用[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荊常亮;李福昌;;日糧中ADF水平對斷奶至3月齡獺兔生長性能、消化道發(fā)育、盲腸發(fā)酵、腸道微生物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營養(yǎng)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動物營養(yǎng)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楊勝坤;潘康成;吳敏峰;張世新;;雙酶梭菌制劑對家兔生長和消化酶活性的影響[A];第四屆第十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動物微生態(tài)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米見對;細菌與甲烷菌在牦牛瘤胃中的時間動態(tài)及其在消化道的空間分布[D];蘭州大學;2016年
2 薛正晟;以健康人和大熊貓為模型的哺乳動物腸道菌群多樣性分布與核心功能種屬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3 蔣海寅;人類腸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樣性變化與抑郁癥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4 黃勝威;暗黑鰓金龜幼蟲腸道微生物分子多態(tài)性及纖維素降解菌多樣性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年
5 王婷婷;腸道菌群結構變化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關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6 謝開春;枯草芽孢桿菌制劑和有機硒在肉兔生產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李e
本文編號:2666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66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