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7b通過靶向Penk1基因調控大鼠電針耐受
【圖文】:
let-7b 通過靶向 Penk1 基因調控大鼠電針耐受b-5p 靶基因預測與驗證基因預測以及預測靶基因 3’UTR 雙熒光素酶報告載體驗采用 miRNAwalk(http://zmf.umm.uni-heidelberg.de/apps/zm-self.html),,預測出潛在的靶基因 495 個(部分預測結果見附表選出 Penk1 基因作為后續(xù)實驗的目的基因。本實驗使用 psiCHE 2-1),構建 Penk1-3’UTR 雙熒光素酶報告載體及其突變體的構
圖 2-1 大鼠足三里穴(ST36)、三陰交穴(SP6)(來源于華興邦等,1991)Fig. 2-1 The acupoints of “Zusanli” (ST36) and “Sanyinjiao” (SP6) in rats.(Hua Xingbang et al 1991)2.7 大鼠痛閾變化率測定采用鼠尾熱輻射測痛法進行痛閾測定(任民峰 and 韓濟生 1978)。輕柔地將大鼠置于保定筒內,固定于鼠尾熱輻射測痛儀的支架上,將鼠尾自然平放并等分為 6 段。在自尾跟起第四段做標記,用于光照測痛。將鼠尾標記點對準并緊貼光照點,記錄自光照開始至大鼠產生甩尾反應的時間。正式實驗前,先調整發(fā)光燈泡功率,使室溫下 4~6 s 引起多數大鼠的甩尾反應作為適宜刺激強度。為避免長期光照造成燙傷,設置 15 s 為大鼠甩尾反應閾的上限,超過這一限度即停止照射。電針前測定 3 次大鼠 TFL,每次間隔 5 min,取平均值作為該大鼠的基礎痛閾(電針前 TFL)。電針后測定 3 次大鼠 TFL,每次間隔 5 min,取 3 次測定平均值作為電針后痛閾。以 Δn 表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5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成;章薇;婁必丹;潘江;曹越;鐘峰;周文娟;武娟;;電針心包經穴對急性腦缺血大鼠血清及腦組織神經生長因子和神經生長抑制因子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5年02期
2 王康鋒;張立娟;陳新勇;;電針大椎及百會穴治療老年性癡呆36例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年03期
3 梁予潔;谷萬杰;賴堅;吉杰梅;劉敬臣;;大鼠基礎痛閾與創(chuàng)傷性應激反應強度的相關性[J];山東醫(yī)藥;2014年38期
4 王賀春,萬有,姚磊,韓濟生;不同頻度電針治療大鼠慢性神經源性痛的療效比較[J];針刺研究;2002年02期
5 董藝娜,毛慕華,王曉民,韓濟生;100Hz電針耐受時大鼠腦和脊髓k受體結合特性的改變[J];生理學報;1998年06期
6 王韻,王曉民,韓濟生;不同頻率電針耐受對κ阿片受體mRNA轉錄的影響[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1期
7 韓濟生;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舉辦針灸聽證會——一次歷史性的盛會[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1998年02期
8 郭惠夫,王曉民,田今華,侯躍平,韓濟生;2Hz和100Hz電針加速腦內三種阿片肽基因表達[J];生理學報;1997年02期
9 韓濟生;王強;;低頻和高頻電針鎮(zhèn)痛分別由下丘腦弓狀核和橋腦臂旁核轉遞[J];針刺研究;1991年Z1期
10 周巖;孫宇華;樸素芬;韓濟生;;電針耐受和嗎啡耐受加速大鼠腦內八肽膽囊收縮素的合成與釋放[J];針刺研究;1991年Z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仇正英;針刺山羊激活的核團及誘導的阿片肽和抗阿片肽表達水平[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崔璐瑩;電針耐受大鼠下丘腦MIRNA與脊髓谷氨酸轉運體的表達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
3 程莉莉;電針誘導山羊中樞腦啡肽前體及阿片肽受體基因表達規(guī)律[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婁同岱;電針對炎性痛大鼠中腦邊緣鎮(zhèn)痛回路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7年
2 張倩倩;電針復合安氟醚麻醉對山羊生理生化的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李紅艷;音樂電針對大鼠鎮(zhèn)痛效應及電針耐受產生機理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5968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59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