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周邊地區(qū)萊姆病流行情況調查及優(yōu)勢菌株外膜蛋白C的表達
本文關鍵詞: 萊姆病 伯氏疏螺旋體 OspC基因 流行病學 出處:《中國獸醫(yī)學報》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解吉林省四平市周邊地區(qū)伯氏疏螺旋體流行情況,本試驗于2017年5-7月分別采集四平市周邊地區(qū)蜱蟲樣品共25份。通過篩選擴增伯氏疏螺旋體外膜蛋白C(OspC)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優(yōu)化反應條件后建立用于檢測蜱體內伯氏疏螺旋體的PCR方法。從25份樣品中分離到8份陽性樣品(陽性率約為32%),經過測序比對發(fā)現其基因型均為Borrelia burgdorferi;并以分離到的Borrelia burgdorferi DNA為模板,PCR擴增OspC基因,構建重組質粒pET-30a-OspC,以IPTG誘導蛋白表達,為建立伯氏疏螺旋體ELISA檢測方法奠定了基礎。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Siping City, Jilin Province. A total of 25 samples of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eripheral areas of Siping City from May to July of 2017. Universal primers were selected to amplify the gene fragment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After optimiz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 PCR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ctio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in ticks. Eight positive samples were isolated from 25 samples (the positive rate was about 32). After sequencing, the genotypes were all Borrelia burgdorferi. The OspC gene was amplified by Borrelia burgdorferi DNA an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30a-OspC was constructed.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induced by IPTG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ELISA.
【作者單位】: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吉林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人獸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6YFD0501005)
【分類號】:S855
【正文快照】: *Corresponding author萊姆病(Lyme disease)的病原體是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是由蜱傳播的蟲媒性人獸共患傳染病,因首次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萊姆鎮(zhèn)發(fā)現而得名[1]。1982年,Burgdorferi等[2]首次從肩突硬蜱體內成功分離出該病的病原,并命名為伯氏疏螺旋體。萊姆病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躍進;狗萊姆病[J];中國獸醫(yī)雜志;1991年09期
2 裴桂英;鹿戴項圈防治萊姆病[J];河南農業(yè);2001年02期
3 于維軍;萊姆病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yī)科技;1990年11期
4 黃紹棠;一種新的人畜共患病——萊姆病[J];動物檢疫;1992年03期
5 文希震;日本的野生動物與萊姆病[J];動物檢疫;1993年02期
6 王慧英;人畜共患的萊姆病[J];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1997年03期
7 張德林,李惠平,李學瑞,才學鵬;萊姆病研究進展[J];甘肅畜牧獸醫(yī);1999年03期
8 陳強;孫鶴;費東亮;畢聰明;姜莉莉;肖銀霞;梁軍生;;遼西地區(qū)犬萊姆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3年08期
9 馬睿麟;王毅;王曉潤;蔡金山;沈艷麗;王謝忠;張茂華;;青海省牦牛、藏羊萊姆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動物檢疫;2014年06期
10 常華;段綱;花群義;項勛;曾昭文;;萊姆病的現狀及防治[J];飼料工業(yè);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郝琴;侯學霞;耿震;萬康林;;我國萊姆病的流行病學和病原學研究[A];第二屆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蔡寶祥;;萊姆病[A];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匯編[C];2004年
3 屈勇剛;朱啟;楊志軍;王東;王遠志;萬康林;;新疆地區(qū)牛羊萊姆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4 楊吉飛;殷宏;李有全;;我國部分地區(qū)蜱體內伯氏疏螺旋體流行病學調查[A];中國奶業(yè)協會第26次繁殖學術年會暨國家肉牛牦牛/奶牛產業(yè)技術體系第3屆全國牛病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楊吉飛;李有全;劉志杰;關貴全;汪月鳳;馬米玲;劉愛紅;任巧云;陳澤;茍惠天;杜鵬飛;羅建勛;殷宏;;基于不同目的基因檢測蜱體內伯氏疏螺旋體的感染[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黃海楠;丁壯;曹務春;何靜;吳曉明;蔣寶貴;高燕;褚宸一;詹琳;趙秋敏;王玉福;;吉林省琿春地區(qū)蜱中伯氏疏螺旋體與斑點熱群立克次體復合感染調查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7 黃海楠;丁壯;曹務春;何靜;吳曉明;蔣寶貴;高燕;趙秋敏;王玉福;;吉林省林區(qū)萊姆病螺旋體感染的調查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陳澤祥;吳禮潔;鄭列豐;滕碧珠;;廣西山羊萊姆病血清抗體的調查[A];第四屆中國畜牧獸醫(yī)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錢紅;布魯氏菌病、萊姆病膠體金診斷方法的建立與應用[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趙紅梅;內蒙古錫林郭勒地區(qū)牛羊伯氏疏螺旋體的分離鑒定及某些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1年
3 楊吉飛;伯氏疏螺旋體三種檢測技術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
4 付鈺廣;萊姆病兩種檢測方法的建立[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5 趙民;新疆地區(qū)蚊類攜帶西尼羅病毒、甲病毒調查及萊姆病血清學初步調查[D];石河子大學;2008年
6 邊長玲;中國“三江并流”自然遺產地獸類蜱媒疾病分子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D];大理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4486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44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