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對人微血管內皮細胞HIF-VEGF-Notch信號通路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缺氧對人微血管內皮細胞HIF-VEGF-Notch信號通路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缺氧 人微血管內皮細胞 缺氧誘導因子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Notch
【摘要】:目的觀察缺氧對人微血管內皮細胞(HMVEC)中HIF-VEGF-Notch信號通路相關分子表達的影響。方法常規(guī)方法培養(yǎng)HMVEC細胞,低氧培養(yǎng)箱制備HMVEC缺氧模型,正常細胞作為對照組。采用Western Blot法檢測HMVEC中HIF-1α及Notch-1的蛋白表達,ELISA法檢測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達水平。結果缺氧組和對照組細胞中Notch1蛋白表達分別為2.07±0.16和0.91±0.04,兩者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HIF-1α蛋白表達缺氧組為2.53±0.19,對照組為0.67±0.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上清液中VEGF表達量為50.04±5.92 ng/L,缺氧組上清液中VEGF表達量為238.04±19.29 ng/L,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缺氧可上調HMVEC細胞中HIF-VEGF-Notch信號通路相關分子的表達,此可能與重要臟器缺血缺氧性損傷后誘導的血管新生有關。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營養(yǎng)科;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關鍵詞】: 缺氧 人微血管內皮細胞 缺氧誘導因子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Notch
【分類號】:R363
【正文快照】: 心、腦及腎等重要臟器的缺血性損傷是最常見的導致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盡快恢復缺血區(qū)的血供,促進血管新生在組織器官缺血損傷的修復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發(fā)現(xiàn),組織器官缺血后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chelial growth fac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靜靜,馬道新,趙建強,紀春巖;四種Notch配體信號功能活性比較[J];山東醫(yī)藥;2004年07期
2 魯茁壯,吳祖澤,劉紅軍,張群偉,賈向旭,王立生;人Delta-like-1胞外區(qū)在CHO細胞的表達純化及對造血祖細胞的擴增作用[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3年03期
3 王澤劍;Notch,Wnt信號通路及其與阿爾采末病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2年05期
4 賈向旭,魯茁壯,王華,段海峰,張群偉,吳祖澤,王立生;激活Notch信號抑制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凋亡[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4年03期
5 何飛,楊崢嶸,譚穎徽;Notch配體Delta1對人牙髓干細胞分化的影響[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年04期
6 魯茁壯,吳祖澤,張群偉,王華,劉紅軍,賈向旭,王立生;重組人Delta-like-1胞外區(qū)促進細胞因子對臍帶血造血祖細胞的擴增[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2004年02期
7 張家墅;甄海寧;章翔;;Notch信號通路與腦腫瘤研究現(xiàn)狀[J];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08年06期
8 俞海;錢關祥;葛盛芳;;Notch途徑與宮頸癌細胞系的增殖調控[J];生命的化學;2006年04期
9 付劍亮;孫曉江;;Notch信號通路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07年03期
10 何飛,楊崢嶸,譚穎徽;Notch配體Delta-1對人牙髓干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嵩;劉鵬;;Notch信號通路的失活損害了成骨細胞礦化的進程[A];中華醫(yī)學會第三次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郭萌;張華;邊鳳花;李舸;夏國良;;在小鼠原始卵巢形成過程中孕酮能夠抑制Notch信號通路的表達[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蘭雨;;Endothelial Smad4 Maintains Cerebrovascular Integrity by Activating N-cadherin 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Notch[A];第二屆模式生物與人類健康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史濤坪;;Association of Low Expression of Notch-1 and Jagged-1 in Human Papillary Bladder Cancer and Shorter Survival[A];第二屆中國科學院博士后學術年會暨高新技術前沿與發(fā)展學術會議程序冊[C];2010年
5 林春蘭;鄭海濤;王春燕;楊力建;陳少華;李,
本文編號:968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6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