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對人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生長特性及成骨潛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5-11 08:37
【摘要】:目的 組織工程為創(chuàng)傷、腫瘤、嚴重感染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損的修復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隨著臨床上組織工程應(yīng)用的推廣,種子細胞的來源成為人們重點研究的問題。hMSCs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組織工程種子細胞來源,但不同年齡的hMSCs體外增殖、分化特點有很大差異。不同年齡供體的hMSCs生長特性是否存在差異以及高齡供體hMSCs是否能滿足修復自身骨缺損的需要尚缺少系統(tǒng)的研究,本實驗通過對人不同年齡段樣本的研究,觀測了各年齡段樣本的種子細胞體外增殖、成骨分化以及裸鼠皮下成骨能力,為下一步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的臨床應(yīng)用提供參考。 方法 1、年齡分組:樣本來自39例7~79歲健康志愿者骨髓,按人骨骼發(fā)育和激素分泌水平分為20(9例),20~39(10例),40~60(11例),60(9例)四組。2、獲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分離hMSCs進行原代、傳代和誘導培養(yǎng),記錄單個核細胞獲取數(shù)、傳代時間、細胞收獲數(shù)、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生長情況。3、取樣進行細胞透射電鏡觀察。4、取第2代細胞用流式細胞儀分析細胞周期。5、取第2代細胞5×103/孔密度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于第1~8天每天用MTT法分析骨髓基質(zhì)細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6、取第2代hMSCs以1×105/ml接種于6孔培養(yǎng)板,加入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分別于2、4、6、8、10、12、14天消化細胞,進行ALP活性檢測。7、取第2代細胞爬片,進行ALP、I型膠原和骨鈣素免疫組化及鈣染色。8、取第2代5×104/ml hMSCs 2ml以接種于6孔培養(yǎng)板, 于第4天和第8天換液前取培養(yǎng)基1ml,用放免法定量檢測骨鈣素含量。9、每個年齡組隨機抽取2個樣本,取第2代hMSCs用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將誘導后的細胞復合人脫鈣骨(DBM)種入裸鼠皮下。分別于第4、8、12星期進行X攝片、HE及免疫組化染色并進行圖像分析。 結(jié)果 1.低齡組(20)樣本細胞較高齡組(60)形態(tài)好、傳代時間短、增殖能力強,但各年齡組細胞數(shù)量均能滿足組織工程骨構(gòu)建的需要。2.低齡組與高齡組樣本的原代細胞、誘導后細胞在電鏡下無明顯區(qū)別。3.細胞周期分析顯示,低齡組樣本較高齡組樣本增殖期細胞比例高、靜止期細胞比例低、凋亡率較低,低齡組與高齡組 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2003AA205002) WP=8 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4.MTT法結(jié)果顯示低齡組樣本增殖能力和活性較高齡組高,低齡組與高齡組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5.誘導后各年齡組細胞ALP、I型膠原和骨鈣素免疫組化及鈣染色呈陽性反應(yīng),未誘導細胞染色呈陰性反應(yīng)。6.低齡組樣本誘導細胞ALP活性較高齡組高,低齡組與高齡組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7.第4天和第8天成骨誘導上清液骨鈣素濃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下降趨勢,低齡組明顯高于高齡組,低齡組與高齡組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8.植入裸鼠皮下的組織塊在X片中的顯影密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高,低齡組樣本呈高密度顯影。 12周時組織切片HE染色顯示低齡組皮下組織塊有骨組織形成,60歲以上組樣本組織塊內(nèi)有大量成骨細胞,有少量組織礦化。9. 免疫組化染色圖像分析結(jié)果顯示低齡組與高齡組皮下組織塊I型膠原和骨鈣素表達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結(jié)論 1.取得了各年齡組hMSCs培養(yǎng)的時間、密度參數(shù)。2.不同年齡組之間增殖、成骨分化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增殖、成骨分化能力也相應(yīng)降低。3.hMSCs成骨誘導后具有成骨細胞活性表達。4.低齡組樣本在裸鼠皮下能成骨,其成骨能力大于高齡樣本,60歲以上組樣本成骨能力低下,所需時間長,不能很好達到臨床修復骨缺損的要求。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329.2
本文編號:2658186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32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黃靖香,張文濤,周勇剛,陸寧,孫明學,趙斌,盧世璧;種子細胞庫的建立及應(yīng)用[J];骨與關(guān)節(jié)損傷雜志;2003年04期
2 馮凱,裴雪濤;間充質(zhì)干細胞——現(xiàn)代組織工程的新資源[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2000年06期
3 馮鳳琴,王博誠,許時嬰,王璋,金堅;酪蛋白磷酸肽對切除卵巢后老齡雌性大鼠骨密度的影響[J];營養(yǎng)學報;2003年01期
4 張瑩,顧悅翔,袁延寶,于萬龍;無血清培養(yǎng)基用于Vero細胞培養(yǎng)的效果[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7年06期
5 楊志明,余希杰,解慧琪,陳旭,屈藝;不同來源成骨細胞生物學特性的比較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1年01期
6 劉延青,婁思權(quán);骨髓基質(zhì)中的骨源性干細胞[J];中華骨科雜志;2000年02期
7 魏寬海,裴國獻,鄭磊,王前,金丹,胡罷生;地塞米松對骨髓基質(zhì)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1年04期
,本文編號:2658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581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