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蚊球形芽孢桿菌pLG質(zhì)粒的序列分析及復制單元特性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14:27
【摘要】: 球形芽孢桿菌(Bacillus sphaericus,B.s)菌株是防治蚊蟲的重要病原菌,,由于其的殺蚊毒素基因是位于染色體上,質(zhì)粒的分子量小,所能提供的生物信息量少,因此對Bs質(zhì)粒還未見有關生物信息學方面的研究報道。本研究對通過對Bs Lp1-G株分離到的隱形質(zhì)粒的全序列測定及詳盡的生物信息學分析,首次報道了Bs小質(zhì)粒的分子遺傳學信息。 通過改進的QIAGEN質(zhì)粒試劑盒法,獲得了高純度質(zhì)粒DNA。根據(jù)酶解的結果,選擇了HindIII的一組片段,大小分別為6.4 kb、4.3 kb和0.75 kb,將其克隆到pUC18并進行序列測定。同時在各已測片段接頭處利用PCR技術通過Primer Walking法覆蓋測序gap,并判定各片段的拼接方式,從而獲得質(zhì)粒全序列。 測序結果顯示全長11,066 bp,平均CG%為37.92%。經(jīng)過軟件識別和綜合分析確定其編碼序列即ORF為23個;蚓幋a密度為2.078個基因/kb,編碼鏈的平均長度為416 bp,編碼序列占全序列的百分比為86.6%,該質(zhì)粒的Genbank登記號為AY325804。通過與公共數(shù)據(jù)庫比對,發(fā)現(xiàn)可以識別功能的ORF共有4個。其中最重要的是與質(zhì)粒復制所必需的rep基因,pLG的rep基因與已測序的蘇云金芽孢桿菌質(zhì)粒 pBMB9741和蘇云金芽孢桿菌質(zhì)粒pGI1的復制蛋白基因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別有47.53%和40.89%同源性。并根據(jù)rep基因的同源性比較,判斷pLG的復制模式歸屬與RCR模式的GroupIII組,即pC194家族。ORF16與已測序的蘇云金芽孢桿菌質(zhì)粒 pGI3編碼的一個23.1 kDa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有30.89%的同源性,但功能未知。并且在這個ORF中存在的ATP/GTP結合結構域獨有的P-loop結構。另外ORF7和ORF8分別可能編碼富脯氨酸轉運蛋白和膜結合水解酶基因,同時這兩個OFR都存在信號肽序列。 為了研究其復制單元的特性,我們將pLG質(zhì)粒用酶解為大小不同的片段,分別克隆到載體pAW001上,轉化Bt 4Q7觀察其復制能力。初步結果表明重組克隆子pAW2的插入片段含有 pLG的復制單元,轉化率約為3x10~3個/(g DNA。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R346
本文編號:2595172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R3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袁志明,C.Nielsen-LeRoux,N.Pasteur,J.FCharles,R.Frutos;幾株球形芽孢桿菌二元毒素基因的檢測及對敏感和抗性尖音庫蚊的毒性[J];昆蟲學報;1998年04期
2 袁志明,蔡全信,張用梅,裴國風;球形芽孢桿菌LP1-G的發(fā)酵特性及殺蚊活性[J];微生物學通報;2000年03期
3 劉云,孫釩,袁志明,劉娥英,張用梅;球形芽孢桿菌二元毒素基因的定位及無芽孢突變株的生物學特性[J];微生物學報;1999年05期
4 袁志明,張用梅,陳宗勝,蔡全信,劉娥英;球形芽孢桿菌在死蚊幼體內(nèi)的再循環(huán)及其對持效期的影響[J];中國生物防治;1999年01期
本文編號:2595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951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