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不同毒株的生物學特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genicity and cell infectivity of different fixed rabies strains to animals. Methods the pathogenicity of different virulent strains was compared by intracerebral and intramuscular inoculation in mice, and the plaque formation technique induced by HEPES (4-hydroxyethylpiperazine ethanesulfonic aci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iral plaque forming units (plaque-forming unit,). PFU) and cytopathic infection assay (CCID50)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viral titers of different virulent strains, and the conventional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dFA) was used as control. Results the 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of different fixed strains was very high in 10g / 12g mice, but the intramuscular virulence was generally low. The difference of the pathogenicity of intracerebral infection with 3.0~5.0lg LD50,CVS strain was that of 5.0lg LD50.. Two new methods (PFU and CCID50)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virus titers of different strai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except individual strains, for example, the titers of CVS-11,4aG,PV strains measured by the three methods were all 7.1g or 7.9 lg.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virus titer determination by dFA method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mice brain, and it is feasible to replace the virus titer assay in mice brain. The virus titers determined by two cell infection methods are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rabies virus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without expensive instruments and expensive reagents.
【作者單位】: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蟲媒病毒疫苗室;
【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項目(2012AA02A402)
【分類號】:R37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聶子林,俞永新,王竟梅,曲曉素,嚴子林;HEPES對狂犬病毒致細胞病變作用的增強效應[J];病毒學報;1991年04期
2 朱蓉;薛紅剛;徐葛林;;應用細胞法代替小鼠法檢測狂犬病毒毒力[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6年01期
3 李加;曹守春;石磊泰;王云鵬;吳小紅;劉景華;唐建蓉;俞永新;董關木;;狂犬病病毒aG株糖蛋白遺傳穩(wěn)定性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3年06期
4 談小榮;褚曉明;張建斌;;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狂犬病毒滴度的可行性研究[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1年02期
5 邵益斌,顧勤,曾蓉芳;應用快速HEPES蝕斑法檢測狂犬病毒[J];中國病毒學;1994年01期
6 柴苗;徐葛林;孫文;盧穎;畢軍;陳雪婷;;細胞熒光轉化灶單位實驗體外滴定狂犬病病毒毒力方法的優(yōu)化[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0年03期
7 劉文雪,楊立宏,俞永新;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大面積人群免疫的中和抗體應答[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1996年04期
8 陳化新,葉克龍,張家駒,羅兆莊,胡美嬌,張遵寶,趙鐵鏹,夏建華,姜克儉,朱風才,龍清忠,,宋干,劉文雪,朱智勇,王華,童政,吳揚生,俞永新,周燕平,李偉,張平均,王福興;中國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近期流行病學效果觀察[J];中國公共衛(wèi)生學報;199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偉峰,王遠虹,胡明,朱洪浩,劉傳楠;武漢市災區(qū)人群乙肝表面抗原乙腦和出血熱抗體的監(jiān)測[J];湖北預防醫(yī)學雜志;1998年04期
2 易彬樘,蔡增林,任清明,王峰,周啟龍;某部隊農(nóng)場腎綜合癥出血熱暴發(fā)的流行病學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3期
3 安祺,董關木,劉文雪,楊立宏,孔艷;SARS冠狀病毒空斑技術的建立和應用[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4年06期
4 張國強;王遠征;;狂犬病病毒抗原的體外檢測方法[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8年02期
5 汪霞;徐葛林;孫文;唐建蓉;畢軍;吳杰;張麗娜;盧穎;林娜;胡巧玲;張永振;;狂犬病疫苗細胞培養(yǎng)滅活驗證實驗方法的建立[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0年06期
6 楊屹;汝東宇;郭秀俠;崔文廣;苗麗;劉巖;王亞軍;蔡月紅;苑志剛;;應用籃式生物反應器制備Vero細胞人用狂犬病疫苗[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1年05期
7 張靜,康殿民,王少軍,王志強,王曉云,張延學;腎綜合征出血熱Ⅱ型疫苗(L99株)免疫效果及對Ⅰ型病毒攻擊的保護作用[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8年02期
8 沈建中,吳光華;近年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2年01期
9 張靜,康殿民,王少軍,王志強,王曉云,張延學;腎綜合征出血熱Ⅱ型疫苗(L_(99)株)流行病學效果觀察[J];預防醫(yī)學文獻信息;1998年01期
10 張靜,王曉云;腎綜合征出血熱研究進展[J];預防醫(yī)學文獻信息;199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屹;郭秀俠;崔文廣;苗麗;劉巖;王亞軍;蔡月紅;苑志剛;;應用籃式生物反應器制備Vero細胞人用狂犬病疫苗[A];2011中國生物制品年會暨第十一次全國生物制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東靖;天津地區(qū)漢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分析及其GP多表位抗原基因的構建與表達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璐;天津市東麗區(qū)腎病綜合征出血熱流行因素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6年
2 馬衛(wèi)勝;2003-2005年山東省腎綜合征出血熱宿主變化及流行病學特征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杜冰;腎綜合征出血熱住院病例的調查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王遠征;狂犬病病毒定量檢測方法的建立[D];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2008年
5 郭立春;灰色擺動模型GM(1,1,sinω)在腎綜合征出血熱發(fā)病率預測中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孫加燕;狂犬病毒口服活疫苗的研制[D];重慶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銘,鄭錚,俞永新;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血清抗體半微量空斑抑制法的改進[J];病毒學報;1987年04期
2 聶子林,俞永新,王竟梅,曲曉素,嚴子林;HEPES對狂犬病毒致細胞病變作用的增強效應[J];病毒學報;1991年04期
3 劉欣玉;俞永新;李茂光;徐宏山;王環(huán)宇;梁國棟;賈麗麗;董關木;;我國新分離乙型腦炎病毒株毒力特征研究[J];病毒學報;2008年06期
4 石磊泰;俞永新;劉景華;唐建蓉;吳小紅;曹守春;李加;曲效民;董關木;;中國狂犬病疫苗生產(chǎn)株CTN-1全基因序列分析[J];病毒學報;2010年03期
5 吳學海,劉紅煜;培養(yǎng)條件對狂犬病毒宿主細胞質量的影響[J];生物技術;2000年01期
6 徐葛林,魯曉知,朱家鴻,肖鼎昌,徐紅,徐雯;抗狂犬病毒糖蛋白及核蛋白單抗的研制及應用[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1996年01期
7 朱蓉;薛紅剛;徐葛林;;應用細胞法代替小鼠法檢測狂犬病毒毒力[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6年01期
8 李加;曹守春;石磊泰;唐建蓉;田宏;高向東;董關木;;我國人用狂犬病疫苗株病毒糖蛋白生物信息學分析[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2年03期
9 嚴子林;李正平;王詮;;狂犬病毒蝕斑方法的建立[J];病毒學雜志;1988年02期
10 曾蓉芳;陳阿根;張瑛;黃海武;;狂犬病固定毒Vero細胞適應株的建立[J];病毒學雜志;199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改會;李回;孟先明;羅廷榮;;狂犬病病毒L蛋白的研究進展[J];廣西畜牧獸醫(yī);2010年02期
2 李萍;對狂犬病病毒核酸疫苗的免疫應答[J];國外醫(y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分冊;1996年02期
3 李思經(jīng);轉基因番茄生產(chǎn)狂犬病病毒外殼蛋白[J];生物技術通報;1996年04期
4 扈榮良,涂長春,李銀聚,侯世寬,李紅衛(wèi),杜堅,馮麗春,崔青山,殷震;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轉基因小鼠對該病毒形成免疫耐受[J];中國獸醫(yī)學報;1997年05期
5 張玉慧,高春潤,潘廣_g,趙鋼,張東陽,秦賢,俞永新;狂犬病病毒CTN株不同代次在Vero細胞培養(yǎng)的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的比較[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1998年02期
6 袁慧君,扈榮良,張守峰,張茂林,涂長春;狂犬病病毒SRV_9克隆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表達與特性分析[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3年01期
7 李萍;攜帶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質粒載體能誘導保護性免疫力[J];國外醫(y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分冊;1995年02期
8 古漓,王樹聲,C.A.De Mattos,C.C.De Mattos;廣西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1年04期
9 范l>;;詭異的狂犬病毒[J];自然與科技;2010年02期
10 錢愛東,侯世寬,張茂林,李紅衛(wèi),涂長春,殷震;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主要功能區(qū)的克隆和序列比較分析[J];中國獸醫(yī)學報;199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守春;李加;王玲;唐建蓉;劉景華;曲小肅;吳小紅;石磊泰;董關木;俞永新;;狂犬病病毒核蛋白的體外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2 劉玲玲;龔鍇;明平剛;黃瑩;唐青;公衍道;;利用狂犬病病毒反向遺傳系統(tǒng)表達鐵蛋白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3 邵西群;閆喜軍;;貉源狂犬病病毒NeiMeng株的分離與鑒定[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4 胡青海;宋翠萍;丁鏟;;狂犬病病毒的結構蛋白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魏玉榮;易忠;符子華;馬素珍;簡子健;王海烽;魏婕;;狂犬病病毒口服疫苗株SRV_9全長基因質粒的構建[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黃福林;;狂犬病病毒的電鏡觀察及該病的傳播[A];第四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6年
7 韋友傳;羅廷榮;;三株廣西狂犬病病毒NS基因和M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A];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匯編[C];2004年
8 張守峰;劉曄;趙敬慧;張菲;王穎;張錦霞;扈榮良;;一株鼬獾狂犬病病毒的全基因組及主要結構蛋白序列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學分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錢愛東;李公美;趙云膠;;狂犬病鼠源野毒M株核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匯編[C];2004年
10 李海濤;扈榮良;張守峰;肖躍強;袁慧君;涂長春;;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重組犬2型腺病毒構建研究[A];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王君平;快速檢測狂犬病病毒技術研發(fā)成功[N];人民日報;2006年
2 鄒昆凌;花紅洞探秘[N];昆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孟勝利;中國流行的狂犬病病毒時空進化分析[D];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2010年
2 潘鐵驪;狂犬病病毒BD06株生物學特性鑒定及反向遺傳系統(tǒng)的建立[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1年
3 焦文強;兩株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及aG株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的建立[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4 薛向紅;狂犬病病毒CVS-11株感染性cDNA克隆的構建及其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5 黃瑩;狂犬病病毒CTN株反向遺傳系統(tǒng)的建立[D];吉林大學;2009年
6 馮昊;狂犬病病毒、細小病毒病毒樣粒子及嵌合細小病毒樣粒子的構建、鑒定與實驗免疫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韓小虎;狂犬病毒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邱薇;犬2型腺病毒基因重組活疫苗的基礎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金寧;中國狂犬病毒時空動力學及其與狂犬病疫情的關系[D];山東大學;2010年
2 吳慧;中國狂犬病流行現(xiàn)狀及病毒P、M基因遺傳進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趙雪超;狂犬病病毒基質蛋白的真核表達及其在細胞中的定位[D];天津農(nóng)學院;2013年
4 焦文濤;2005-2012年中國狂犬病病原檢測調查及低發(fā)地區(qū)病毒N基因分子特征分析[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5 房麗君;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重組慢病毒載體的構建及免疫試驗[D];吉林大學;2011年
6 趙云蛟;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糖蛋白基因測序及分析比較[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7 張建;中國狂犬病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全基因組分子特征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8 焦文強;狂犬病病毒CVS株N基因的原核表達、純化及鑒定[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殷相平;狂犬病病毒G+N雙基因重組腺病毒的構建[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10 齊瑛琳;13株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全基因組序列測定與遺傳演化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83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38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