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區(qū)福氏志賀菌整合子攜帶及耐藥性研究
本文選題:福氏志賀菌 切入點:耐藥 出處:《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2期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地區(qū)不同年份福氏志賀菌血清型分布,整合子攜帶情況,耐藥性及其變化趨勢。方法采用血清學方法對天津地區(qū)不同年份分離的56株福氏志賀菌進行分型;PCR擴增整合子整合酶及可變區(qū),并測序;采用K-B法測定其對16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結(jié)果 1981~1983年分離株福氏志賀菌1類整合酶陽性率為87.50%(28/32),其中27株可變區(qū)含氨基糖苷類藥物耐藥基因aadA;2009~2011年分離株福氏志賀菌1類整合酶陽性率為91.67%(22/24),可變區(qū)及3'末端擴增均陰性。1981~1983年分離株福氏志賀菌2類整合酶均陰性;2009~2011年分離株福氏志賀菌2類整合酶陽性率79.17%(19/24),可變區(qū)含dfrA1、sat1、aadA1,介導(dǎo)對甲氧芐啶、鏈絲菌素和鏈霉素耐藥。有17株福氏志賀菌1、2類整合酶均陽性。1981~1983年分離株福氏志賀菌對四環(huán)素、鏈霉素、氯霉素及甲氧芐啶/磺胺甲VA唑耐藥率高,多重耐藥率為65.63%;2009~2011年分離株福氏志賀菌對氨芐西林、鏈霉素、甲氧芐啶/磺胺甲VA唑、哌拉西林和四環(huán)素耐藥率高,多重耐藥率為83.33%。結(jié)論 1、2類整合子廣泛存在于天津地區(qū)福氏志賀菌中,其中1類整合子3'保守末端可能缺失或存在變異。2009~2011年分離株福氏志賀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較1981~1983年分離株增強,多重耐藥率增高。福氏志賀菌優(yōu)勢血清型發(fā)生轉(zhuǎn)變,血清型分布呈現(xiàn)多樣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Shigella flexneri serotype, integron carrier, drug resistance and its changing trend in different years in Tianjin.Methods 56 strains of Shigella flexneri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years in Tianjin were genotyped by PCR to amplify integron integrase and variable region and sequenced, and the sensitivity to 16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determined by K-B method.Results from 1981 to 1983, the positive rate of class 1 integrase of Shigella flexneri was 87.50 / 32, among which 27 strains of variable region containing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gene aadAhor were 91.67% 22 / 24, variable region and 3'terminal extension were 91.67%, and 3'-terminal extension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class 1 integrase of Shigella flexneri was 91.67%,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class 1 integrase of Shigella flexneri was 91.67% from 1989 to 2011.Streptomycin and streptomycin are resistant.17 Shigella flexneri strains were positive for class 1 and 2 integrases. Shigella flexneri isolated from 1981 to 1983 had high resistance to tetracycline, streptomycin, chloramphenicol and trimethoprim / sulfamethazol.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rate of Shigella flexneri to ampicillin from 2009 to 2011 was 65.6363%.Streptomycin, trimethoprim / sulfamethazol, piperacillin and tetracycline showed high resistance, an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rate was 83.33.Conclusion 1Class 2 integron is widely found in Shigella flexneri in Tianjin area. The 3'conservative terminal of class 1 integron may be absent or mutated.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Shigella flexneri isolated from 2009 to 2011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strain isolated from 1981 to 1983.The rate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creased.The predominant serotype of Shigella flexneri chang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rotype was diversified.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天津市感染性疾病研究所;
【分類號】:R378.2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俊;祁偉;吳瑾;王淑香;郭文學;馬艷紅;;天津地區(qū)志賀菌耐藥性及整合子攜帶調(diào)查[J];天津醫(yī)藥;2011年05期
2 王國富;薛士鵬;吳利先;;雙歧桿菌介導(dǎo)的福氏志賀菌Bb-ipaB疫苗免疫機制研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鄭禮洲;黃冬艷;王玉來;左明開;黎家祥;吳家斌;王萍;;仔豬黃痢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與耐藥分析[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2 江艷華;姚琳;李風鈴;翟毓秀;王聯(lián)珠;;一株多重耐藥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藥分子機制研究[J];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4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施城東;;178株福氏志賀菌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及臨床應(yīng)用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年07期
2 王國富;吳利先;白麗;王晶;郭利軍;潘云華;;幽門螺桿菌融合蛋白HCTV的保護性研究[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7年03期
3 施苗盛;陳文雨;沈嘉玲;;志賀菌的菌型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年09期
4 王國富;薛士鵬;白麗;吳利先;;福氏志賀菌ipaB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免疫原性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年19期
5 張帆;余治健;鄧啟文;曾位森;劉守江;魏巍;覃林珍;王健;;表達干擾素-α2b重組長雙歧桿菌工程菌的制備[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年03期
6 李文桂;陳雅棠;;重組雙歧桿菌疫苗研究進展[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8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松濤;蘭全學;;致血液系統(tǒng)感染大腸埃希菌中I類整合子參與耐藥的研究[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06年08期
2 魏取好;蔣曉飛;呂元;;細菌整合子研究進展[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8年01期
3 王桂琴;吳聰明;曹興元;沈建忠;;奶牛乳房炎大腸桿菌整合子與耐藥表型的相關(guān)性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7年12期
4 苑廣盈;聞新棉;邊鋒芝;孫玉國;李金文;;整合子介導(dǎo)產(chǎn)超廣譜酶β-內(nèi)酰胺酶細菌多重耐藥研究[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08年01期
5 徐芹;儲衛(wèi)華;;整合子——基因盒系統(tǒng)與細菌多重耐藥[J];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9年03期
6 宋立;寧宜寶;張秀英;趙輝;楊承槐;王琴;范學政;張純萍;;豬源大腸桿菌血清型 耐藥性 整合子調(diào)查[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8年05期
7 張曉妮;高帆;朱玉林;殷俊;程君;葉英;李家斌;都鵬飛;;多重耐藥不動桿菌碳青霉烯酶耐藥基因及I類整合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9年09期
8 徐彬;曹弟勇;周岐新;凌保東;;大腸埃希菌臨床分離株I類整合子分布與耐藥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年10期
9 劉軍;李國明;趙毅;胡小行;楊維青;楊錦榮;;陰溝腸桿菌Ι類整合子可變區(qū)耐藥基因的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1年07期
10 胡芳,馬佳毓,付英梅;Ⅰ類整合子在革蘭陰性菌中分布的初步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俞蕙;王曉紅;葉穎予;朱啟昒;薛健昌;;兒童福氏志賀菌Ⅰ類整合子的檢測及其與耐藥性的關(guān)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楊澤華;蔣曉飛;魏取好;呂元;;高濃度抗生素能夠促進整合子內(nèi)的耐藥性基因盒的重排[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3 俞蕙;王曉紅;葉穎子;薛健昌;朱啟昒;;兒童福氏志賀菌Ⅰ類整合子的檢測及其與耐藥性的關(guān)系[A];2006(第三屆)江浙滬兒科學術(shù)會議暨浙江省兒科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姜中其;王娜;由昭紅;宋坤;呂美兒;林妙順;夏倩;方維煥;;仔豬腸道正常菌群大腸桿菌耐藥性及整合子攜帶分析[A];浙江省生理科學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黃嬌嬌;魏小娟;周緒正;李金善;牛建榮;李冰;王婧;張繼瑜;;福氏志賀菌marA基因?qū)deA基因的調(diào)控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藥理毒理學分會第十次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潘勁草;孟冬梅;葉榕;汪皓秋;張蔚;劉克洲;;志賀菌流行株Ⅰ類和Ⅱ類整合子的分子流行病學特征及與耐藥性關(guān)系的研究[A];第6次全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7 劉健華;陳杖榴;;喹諾酮類抗菌藥耐藥新機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藥理毒理學分會第九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與摘要集[C];2006年
8 梁志宏;;微生物耐藥性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A];21世紀人類食品面臨的新問題學術(shù)論文集[C];2001年
9 李蓓蓓;吳聰明;沈建忠;;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抗菌作用分子機制及其耐藥性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藥理毒理學分會第十次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曹文苓;黎小東;畢超;田歆;梁艷華;宋衛(wèi)忠;林路洋;張錫寶;;廣州地區(qū)74株淋球菌耐藥性結(jié)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超;天津油脂企業(yè)看好豆油期貨[N];中國證券報;2006年
2 溫艷萍 閻筠;天津網(wǎng)通:奧運營銷步入深化階段[N];人民郵電;2007年
3 北人;天津地區(qū)引進首臺北人45A報紙生產(chǎn)線[N];中國包裝報;2010年
4 ;愛普生:“無憂服務(wù)”創(chuàng)設(shè)行業(yè)新標準[N];中國計算機報;2010年
5 石朝格;北京銀行跨區(qū)域支行獲準籌建[N];中國證券報;2007年
6 柳悅;保障供電 節(jié)能環(huán)保 一舉多得[N];天津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哈欣;金威壯大天津啤酒產(chǎn)業(yè)[N];北方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尹爍 李建;天津銀企融資洽談會簽約6.65億元[N];證券日報;2007年
9 張文績;渣打北上“布子”天津[N];上海金融報;2007年
10 記者 傲騰、趙婀娜;自主創(chuàng)新促天津經(jīng)濟快速增長[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勁草;志賀菌流行株Ⅰ類和Ⅱ類整合子的特征及與耐藥性關(guān)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彭敬紅;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及耐藥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魏取好;細菌整合子捕獲與表達耐藥性基因盒調(diào)控機制的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4 董梅;人肺腺癌吉西它濱耐藥細胞系的建立及耐藥機制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5 王勝春;淋病奈瑟氏菌中國流行株gyrA、praC和mtrR-CDE基因與耐藥性形成的關(guān)系[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6 趙芳;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單用及聯(lián)合環(huán)孢菌素A或維拉帕米逆轉(zhuǎn)白血病細胞多藥耐藥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王雪卿;卵巢癌紫杉醇耐藥與蛋白質(zhì)p-cofilin相關(guān)性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馬真;鮑曼不動桿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耐藥機制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朱靜媛;志賀菌屬細菌整合子與多重耐藥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10 尹春煜;中國HIV-1主要結(jié)構(gòu)基因的序列變異性以及耐藥相關(guān)性突變分析[D];復(fù)旦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灶平;食品中大腸埃希氏、沙門氏菌耐藥性與整合子的關(guān)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 蘭全學;整合子—基因盒系統(tǒng)介導(dǎo)和傳播耐藥性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徐彬;臨床分離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分布與耐藥相關(guān)性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陳婉花;I類整合子與大腸埃希氏菌多重耐藥性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吳長生;致呼吸系統(tǒng)感染中銅綠假單胞菌整合子與耐藥性的相關(guān)性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方梅;健康人腸道大腸埃希菌耐藥性與Ⅰ類整合子關(guān)系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范建華;禽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耐藥性和Ⅰ型整合子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8 房麗麗;臨床分離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耐藥性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呂文強;人源福氏志賀菌對雛雞的致病性及雞腸組織β1基因表達特性研究[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10 張可煜;低濃度環(huán)丙沙星對體外模型中人大腸桿菌和糞腸球菌敏感性影響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23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72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