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抗原SEB致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機制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03 22:14
本文選題:免疫抑制 切入點:超抗原 出處:《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摘要】: 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后,通過多種機制逃避免疫系統(tǒng)的攻擊,病原體如何借助超抗原和其他因素一起干擾機體免疫系統(tǒng),從而得以在體內存活繁殖,是值得研究的方面。不同于普通抗原經(jīng)過抗原提呈過程被切成短肽再呈現(xiàn)出來,超抗原是以完整的蛋白質分子結合抗原提呈細胞表面的MHC-Ⅱ類分子,再和T細胞表面的TCR作用而形成MHC-Ⅱ-TCR復合物進而活化T細胞以及抗原提呈細胞,促使細胞因子如IL-1、IL-2、IL-6、IFN-γ以及TNF-α等大量釋放,而被認為和超抗原造成的休克癥狀有關。 超抗原活化細胞以后也會造成細胞表面分子標記的改變,例如T細胞表面的L-selectin在受刺激后一個小時之內立即減少,然而CD44、CD69、以及CD25等分子的表達則會大量增加。細菌產(chǎn)生的超抗原可以刺激很高比例的T細胞而引起相當強烈的免疫反應,同時也具有操控免疫系統(tǒng)的能力。在短暫地活化免疫細胞以后,過去的報告也指出超抗原可以在小鼠體內誘發(fā)出現(xiàn)免疫缺陷的狀態(tài)。以SEB為例,除了在小鼠體內誘發(fā)胸腺細胞進行凋亡以外,SEB活化大量周邊CD8~+ T細胞后,也會促使這些細胞進行AICD,部分僥幸存活的CD8~+ T細胞則進入失能的狀態(tài)。另外,利用不同的實驗系統(tǒng)也陸續(xù)有報告發(fā)現(xiàn)SEB可誘發(fā)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細胞,這些細胞已經(jīng)證明可以抑制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抗體產(chǎn)生以及同種型抗原誘導的毒性T細胞的活性。 因此,借助超抗原的作用來鉗制免疫系統(tǒng)可能是細菌侵犯宿主的策略之一。對于超抗原誘發(fā)免疫抑制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細菌的致病機制。我們建立了細胞共培養(yǎng)的實驗模式,借此分析小鼠脾臟細胞的增殖反應,來評估超抗原在小鼠體內刺激免疫細胞后產(chǎn)生的抑制活性。 細菌性超抗原會造成特定的T細胞活化,其后T細胞會對后來的抗原刺激出現(xiàn)低反應的現(xiàn)象。利用細胞共同培養(yǎng)的實驗模式,我們發(fā)現(xiàn)注射過金黃色葡萄球菌B型腸毒素(SEB)的BALB/c小鼠的脾臟細胞會抑制同品系靜息小鼠脾臟細胞受到SEB刺激后的增殖反應,實驗結果也顯示免疫抑制活性是由注射過SEB的小鼠脾臟T細胞所傳遞,并且在混合培養(yǎng)體系出現(xiàn)了比對照組增多的CD4~+CD25~+細胞群。當靜息應答細胞與注射過SEB的BALB/c小鼠的脾臟細胞共同培養(yǎng)時,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中IL-2的含量較低,然而外加IL-2只能部分地逆轉靜息應答細胞增殖反應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
[Abstract]:How pathogens interfere with the immune system by means of superantigen and other factors after invading the body, and how pathogens can survive and reproduce in vivo is worthy of study.Unlike ordinary antigens, which are cut into short peptides during antigen presentation, superantigens are MHC- 鈪,
本文編號:17071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7071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