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蛋白酶激活受體3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
本文選題:人蛋白酶激活受體3 切入點:單克隆抗體 出處:《汕頭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摘要】: 背景與目的:蛋白酶激活受體3(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3,PAR3)屬于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家族成員,由細胞外區(qū)(N—末端和細胞外袢)、跨膜區(qū)(7個跨膜螺旋)及細胞內(nèi)區(qū)(細胞內(nèi)袢和C—末端)組成。PAR3存在于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廣泛分布在心臟,肝臟,胰腺,胸腺,小腸,胃,淋巴結,氣管,腎上腺和骨髓等各種組織,參與炎癥、腫瘤等疾病。制備hPAR3抗體,有利于檢測PAR3的表達,,深入了解其在疾病中的作用。鑒于我國國情,研制效價高,特異性好的PAR3單克隆抗體(mAb),具有重要意義。 方法:以hPAR3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細胞和小鼠骨髓瘤NS-1細胞融合。通過間接ELISA法篩選可特異性分泌抗hPAR3 mAb的雜交瘤細胞。采用Ig類與亞類鑒定試劑盒鑒定mAb的Ig亞類;通過ELISA、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流式細胞分析、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Dot blot等技術鑒定mAb的特異性。 結果:獲得2株可穩(wěn)定分泌抗hPAR3 mAb的雜交瘤細胞,其分泌的mAb均為IgM。免疫組化染色表明,mAb與肺中的巨噬細胞,結腸中的淋巴及疑似肥大細胞,扁桃體和包皮組織的淋巴細胞呈陽性反應。流式細胞儀分析及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觀察顯示,2株mAb與人肺腺癌細胞系A549細胞上的PAR3呈陽性反應。Dot blot分析表明,其mAb能與轉印至NC膜上的PAR3Ag有效結合。 結論:成功地制備抗hPAR3 mAb,為研究PAR3的表達,作用及其相關工作提供了有用的試劑。
[Abstract]:Background & AIM: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3(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3 (PAR3) is a member of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3) family. PAR3 is composed of N- terminal and extracellular loop, transmembrane region (7 transmembrane spirals) and intracellular region (intracellular loop and C- terminal). PAR3 exists in monocytes, macrophages, dendritic cells and so on,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heart, liver, pancreas, etc. Thymus, small intestine, stomach, lymph node, trachea, adrenal gland and bone marrow participate in inflammation, tumor and other diseases. The preparation of hPAR3 antibody is helpful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AR3 and to understand its role in the disea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PAR3 monoclonal antibody with high titer and good specificity. Methods: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hPAR3. The hybridoma cells secreting specific anti-#en2# mAb were screened by indirect ELISA method. The IgG subclasses of mAb were identified by Ig and subclass identification kit, and the Ig subclasses of mAb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specificity of mAb was ide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LSCM) and dot blot. Results: two hybridoma cells secreting hPAR3 mAb stably were obtained. The mAb secreted by them were all IgM.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mAb was associated with macrophages in lung, lymph nodes and suspected mast cells in colon. The positive reaction of lymphocytes in tonsils and prepuce tissues was observ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The positive reaction between mAb and PAR3 in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A549 was observ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 Its mAb can be effectively combined with PAR3Ag transferred to NC film. Conclusion: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anti hPAR3 mAbprovides a useful reagent for studying the expression, effect and related work of PAR3.
【學位授予單位】:汕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R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芳;周玉;盧士英;任洪林;李巖松;柳增善;劉文迪;郝亞明;;β-酪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年08期
2 呂大偉;;抗體的臨床應用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抗體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年22期
3 裴冀男;;單克隆抗體制備例談[J];高中生學習(高二版);2011年05期
4 謝曉玲;;惡性血液腫瘤的單克隆抗體靶向治療[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18期
5 孫厚良;魏大鵬;張小洪;劉彥君;章崇杰;;抗hMOF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5期
6 ;新藥速遞[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1年04期
7 羅莎;;單克隆抗體成功治療由出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溶血性尿毒綜合癥[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1年03期
8 孔桂美;張小榮;黃瑤;高巍;廖月霞;卜平;;人VEGF受體Ⅱ胞外Ⅲ區(qū)單克隆抗體研制與生物學活性測定[J];揚州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11年02期
9 曹黎黎;劉丹丹;衛(wèi)娜;高明春;王君偉;;牛IFN-γ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1年07期
10 杜春紅;王鵬;張建中;唐雪;宋志忠;;鼠疫耶爾森氏菌Pla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爽;徐焱;;單克隆抗體在輸血領域的應用探討[A];中國輸血1999年年會暨紀念ABO血型發(fā)現(xiàn)100周年學術交流論文專輯[C];1999年
2 李安民;;單克隆抗體標載的~(131)I治療惡性腦膠質(zhì)瘤Ⅱ期臨床試驗的三種給藥途徑的研究[A];第一屆中國腫瘤靶向治療技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3 于翠;施曼鈴;王桂珍;吳建祥;周雪平;;幾種重要植物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A];第三次全國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劉振勇;鄧國華;李呈軍;張立春;田國彬;何后軍;于康震;陳化蘭;;抗禽流感H9N2亞型血凝素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六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振宇;趙益明;董寧征;沈飛;阮長耿;;抗FⅧ-C2區(qū)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張改連;黃烽;;抗CD20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rituximab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風濕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郝波;張國新;林艷;楊楊;王宏娣;;抗HCCR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在肝癌檢測中的初步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8 陶薇;楊連華;何卓晶;洪艷;陳勇;;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組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鑒定[A];浙江省醫(yī)學會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及醫(yī)學病毒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馬翠卿;郭奕陽;顧海燕;曾瑞紅;楊麗娟;魏林;;一株抗A族鏈球菌表面蛋白Fba的單克隆抗體對應的表位與Fba結合調(diào)節(jié)蛋白FH的位點重疊[A];河北省免疫學會第六次免疫學大會資料匯編[C];2010年
10 楊天兵;沈倍奮;;抗人重組白細胞介素1(rHIL-1)單克隆抗體的研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來;2010年單克隆抗體市場有望擴三倍[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莊愉;單克隆抗體異軍突起[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3 ;單克隆抗體異軍突起[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3年
4 記者 尹暉;單克隆抗體研發(fā)進入新階段[N];無錫日報;2010年
5 尹暉;最大單克隆抗體研制項目在馬山奠基[N];無錫日報;2010年
6 記者 馬波;滇將建首家單克隆抗體基地[N];科技日報;2000年
7 ;單克隆抗體應用前景看好[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8 探微;單克隆抗體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初探[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9 毛文波;單克隆抗體:征服癌癥的新方法[N];科技日報;2004年
10 勞云信;單克隆抗體 抗擊腫瘤的生力軍[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琳;肝再生增強因子與肝癌發(fā)生、發(fā)展關系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侯桂華;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在同種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3 高勇;新型單克隆抗體熒光探針染料的合成及免疫熒光組織化學應用[D];西北大學;2006年
4 江敏;大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鑒定、基因克隆、抗原分析以及藥物偶聯(lián)物的抗腫瘤作用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6年
5 秦迎松;人促血液血管細胞生成素(Haemangiopoietin, HAPO)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鑒定及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萬忠海;抗PEA單抗和單鏈抗體制備及在綠膿感染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8年
7 呂大偉;抗RANKL單克隆抗體在大鼠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模型中的應用及RANKL轉錄調(diào)控的探索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8 莊國洪;抗DR4、DR5單克隆抗體誘導膠質(zhì)瘤細胞株凋亡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付建芳;溶藻弧菌抗獨特型抗體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10 王曉潔;對蝦白斑癥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的研制及其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易婷婷;抗人蛋白酶激活受體3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D];汕頭大學;2007年
2 黃子逸;LIGHT基因轉染細胞株和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其對T細胞的共刺激效應[D];蘇州大學;2010年
3 李鐵民;抗P-選擇素單克隆抗體對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李曉龍;肝癌相關抗原SMP30 mRNA在癌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鄭杰;分泌抗豬流感病毒(河南株)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株的制備、鑒定和初步應用[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6 邵煒慧;鹽酸克倫特羅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初步應用[D];揚州大學;2005年
7 楊寧;納豆激酶的純化及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鑒定[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8 唐琦;抗麻痹性貝毒素GTX2,3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特性分析[D];暨南大學;2005年
9 賈娟娟;抗胰島素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酶聯(lián)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5年
10 李彬;TLR4單克隆抗體誘導同種心臟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82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8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