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因素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及臨床應用現(xiàn)狀
本文選題:免疫因素 切入點:胚胎 出處:《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摘要】:正人類的繁殖以效率低下為特點。據(jù)統(tǒng)計,30%的妊娠丟失發(fā)生在胚胎著床之前,30%發(fā)生在胚胎著床后下一個月經周期錯失之前,10%為臨床流產,F(xiàn)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術雖能夠解決多種原因導致的不孕不育,胚胎著床失敗仍是限制其成功率的主要原因。胚胎著床包括定位(apposition)、黏附(adhesion)和穿透(penetration),是胚胎與母體組織之間發(fā)生一系列復雜反應的過程。這一過程有
[Abstract]:Human reprodu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nefficiency.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30% of pregnancy loss occurs before embryo implantation, 30% occurs before the next menstrual cycle after embryo implantation is lost, and 10% is clinical abortion. Although the IVF-ETT technique can solve infertility caused by many reasons, Embryo implantation failure is still the main reason for limiting its success rate. Embryo implantation, including apposition, adhesion and penetration, is the process of a series of complex reactions between embryo and maternal tissue.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
【分類號】:R3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娟;林其德;;CD4~+T細胞在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3年06期
2 李曉林;夏天;;免疫型復發(fā)性流產的病因及治療進展[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年10期
3 陳茜茜;孫曉溪;;子宮內膜機械性刺激對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的研究進展[J];生殖與避孕;2013年08期
4 何亞萍;;免疫抑制因子MNSFβ在母-胎界面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生殖與避孕;2014年01期
5 吳潔;;再論甲狀腺功能與女性生殖[J];生殖醫(yī)學雜志;2014年05期
6 丁屹;陳文云;陳榮芳;葛鎖華;曹征然;楊采琴;沈粉華;於麗婭;張玲;;人類白細胞抗原-G與胎膜早破關系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10期
7 Qian-Rong Qi;Zeng-Ming Yang;;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4年02期
8 周建宏;王宗永;張矛宇;劉洋露;張杰;楊志榮;;檳榔堿對懷孕小鼠子宮ERα和PR的影響[J];四川動物;2014年04期
9 嚴軍虎;張迪迪;羅凱;唐量;;有氧運動與抗阻力運動聯(lián)合對Ⅱ型糖尿病的改善作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10 吳震溟;林建華;張羽;陳云燕;汪川;丁傳偉;狄文;;胎盤巨噬細胞數(shù)量和滋養(yǎng)細胞凋亡與重度子沲前期的相關性[J];上海醫(yī)學;2014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喬媛;人巨細胞病毒對早孕絨毛外細胞滋養(yǎng)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體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貢欣;補腎活血法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的分子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婧霞;血清Th17細胞相關細胞因子在先兆流產和稽留流產患者的表達和臨床意義[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張瑞平;阻斷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對LPS誘導炎癥小鼠子宮巨噬細胞及TNF-α的影響[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3 吳雷振;槲皮素對LPS誘導流產小鼠子宮MCP-1、巨噬細胞及TNF-α的影響[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趙花;淋巴細胞免疫表型在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診治中的應用價值探討[D];暨南大學;2013年
5 張娛;α β TCR+CD3+CD4-CD8-NK1.1-T細胞在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中的作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李潔;白細胞介素7(IL-7)對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小鼠模型外周Th17/Treg細胞以及妊娠結局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張斌;GnRH拮抗劑對綿羊胚胎植入的影響[D];山西農業(yè)大學;2013年
8 何小林;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聯(lián)合血清孕酮對早孕期先兆流產的預后評估[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魏志霞;Foxp3和RORγt基因在子癇前期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表達[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以善佳;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與Th17、Th22細胞及IL-22的關系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科學家發(fā)現(xiàn)胚胎著床的機制[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3年04期
2 ;美研究揭示胚胎著床機理[J];首都醫(yī)藥;2003年04期
3 付永倫;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時影響胚胎著床的因素[J];生殖與避孕;1997年02期
4 劉菲;淋巴細胞與胚胎著床[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分冊);2004年01期
5 夏敏,楊菁,徐望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與胚胎著床相關性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4年03期
6 黃燕明;章漢旺;;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號通路與胚胎著床[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分冊);2006年03期
7 李萍;張延麗;張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著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6年08期
8 石文艷;李靜;;胚胎著床及其分子調控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8年22期
9 全松;張力佳;;胚胎著床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年01期
10 宮婷;孔英;;整合素介導的信號通路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燕軍;黃荷鳳;;子宮內膜上皮細胞緊密連接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A];2009中國杭州生殖健康學術論壇暨浙江省計劃生育學與生殖醫(yī)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孫兆貴;王健;李衛(wèi)華;蔣雅紅;石燕;顧正;丁訓誠;;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在抗胚胎著床和抗腫瘤方面的作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七屆全國生殖藥理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3 韓研;熊承良;;纖溶酶原激活及其抑制系統(tǒng)與胚胎著床[A];湘鄂贛首屆性與生殖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劉群;徐鑫鑫;邵小光;;縮宮素受體抑制劑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5 譚慧寧;楊增明;;環(huán)氧合酶及前列腺素E合成酶在小鼠著床前胚胎中的表達[A];第九次全國生殖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6 陳子江;;ART與胚胎著床失敗[A];第十期“全國女性生殖免疫”學習班暨反復胚胎著床和早期妊娠失敗專題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7年
7 陳巍;孔英;方曉倩;王燕;朱正美;燕秋;;著床期胚胎及子宮內膜IGF-Ⅱ的表達及寡糖的調控作用[A];第八屆全國復合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論文集[C];2004年
8 黃小瓊;孫俠;鐘志勇;王剛;黃紅坤;陳系古;;戊酸雌二醇對胚胎著床障礙小鼠子宮內膜容受性的調節(jié)作用[A];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2010新疆)論文集[C];2010年
9 張雪瑞;侯瓊;隋琳琳;徐躍飛;任鳳;孔英;;IL-1因子與β1,4-GAT-I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A];2008年全國糖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8年
10 楊明;徐躍飛;竺飛鑫;李政科;夏英;謝云鵬;孔英;;骨橋蛋白通過MAPK信號通路上調MMP9表達調控胚胎著床[A];泛環(huán)渤海地區(qū)九省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11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陳漢橋;我國胚胎著床機理研究獲新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2 陳漢橋;大連醫(yī)大胚胎著床機理研究獲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3 何屹;英為致癌基因胚胎檢測開綠燈[N];科技日報;2004年
4 記者 黎蘅 通訊員 徐學虎、袁毅恒、賀小伶、劉丹;錯誤藥流小心終身不孕[N];廣州日報;2004年
5 實習生 蔣洪濤 周英;試管嬰兒,人工授精也要挑“吉日”?[N];科技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何亞萍;免疫抑制因子MNSFβ在胚胎著床與發(fā)育中的作用機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劉欣梅;人子宮內膜中S100A11調節(jié)胚胎著床的分子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3 王嬌;胚胎PAPPA,poFUT1的表達調控與胚胎著床相關性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劉帥;sLeX和LeY寡糖抗原表達及其調控與胚胎著床[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胡燕軍;人子宮內膜上皮細胞緊密連接及其蛋白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及調節(jié)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田永強;IGF-Ⅱ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及其信號轉導通路[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瓊;β1,4-半乳糖基轉移酶Ⅰ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及與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相互調控[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劉菲;淋巴細胞對子宮內膜蛻膜化及胚胎著床行為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謝云鵬;β1,4半乳糖基轉移酶I與激素、TGF-β1在胚胎著床調控中的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楊翠華;胚胎著床期細胞因子及細胞凋亡的免疫調控[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5 朱麗紅;HOXA10與MMP-9在胚胎著床中的相關性及可能的相關信號傳導通路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6 陳麗麗;HCG對β1,,4-GaITⅠ在調控胚胎著床作用中的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姜蕾;關于IVF-ET后早期妊娠出血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卜志勤;體內基因轉染改變Hoxa11在圍著床期小鼠子宮中的表達影響胚胎著床[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秦海燕;C-erbB_2蛋白在小鼠圍著床期子宮中的表達及其對體外胚胎著床影響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10 張雪瑞;IL-1、β1,4-GalTⅠ在胚胎著床中的作用及對其它著床相關因子表達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61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6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