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對早老性癡呆轉基因動物模型APP加工及Aβ生成的影響
本文選題:膽固醇 切入點:早老性癡呆轉基因動物模型 出處:《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變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記憶減退和認知障礙。AD的神經病理表現主要是海馬區(qū)和新皮質區(qū)彌散性的神經元丟失、神經纖維纏結和細胞外的類淀粉樣沉積。Aβ是一組由β淀粉樣前體蛋白(β-amyloidprecursor protein,APP)降解產生的含39-43個氨基酸殘基的混合物。類淀粉樣蛋白假說認為Aβ的生成過多和細胞外Aβ沉積是AD發(fā)病最原始、最重要的病因。目前很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高血脂可能和AD的發(fā)病機制相關。高脂高膽固醇飲食已成為一個公認的AD危險因子,而且眾多流行病學調查以及體內、體外實驗均證明膽固醇水平對于APP代謝,Aβ產生具有重要調節(jié)意義。有人認為他汀類藥物作為一種目前應用最廣的降脂藥可以通過減少細胞的膽固醇水平減少Aβ的生成,但也有人認為他汀類藥物對AD的保護作用與其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并不直接相關。 為了在體研究膽固醇對APP代謝及Aβ的生成中的作用以及他汀類藥物是否具有AD保護作用,本實驗建立了不同血膽固醇濃度梯度的APP轉基因小鼠模型。36只APP轉基因陽性鼠被平均分為4組:①高脂飼料給藥組②正常飼料給藥組③高脂飼料安慰劑組④正常飼料安慰劑組;另有9只同窩陰性鼠設為⑤陰性對照組。分別給予高脂高膽固醇飼料或正常飼料喂養(yǎng)6個月后給予辛伐他汀或安慰劑灌胃28天,使各組動物出現不同血膽固醇梯度。Western Blot檢測APP、C99、BACE、PS-1和Aβ42表
[Abstract]: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a common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s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progressive memory los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neuro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 are mainly diffuse neuronal loss in hippocampus and neocortex.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and extracellular amyloid deposition .A 尾 are a mixture of 39-43 amino acid residues produced by the degradation of 尾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The amyloid hypothesis suggests that A 尾 is excessive and extracellular. The A 尾 deposition was the most primitive in AD. The most important etiology. At present, many epidemi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at hyperlipidemi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AD. High-fat and high-cholesterol diet has become a 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AD. In vitro experiments have proved that cholesterol lev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production of A 尾 in APP metabolism.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statins,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lipid-lowering drugs, can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A 尾 by reducing cholesterol level in cells. But others believe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tatins on AD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holesterol on APP metabolism and A 尾 production in vivo, and whether statins have AD protective effec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APP transgenic mice model with different blood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was established. 36 APP transgenic mice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on average: group 1, high fat diet group, group 2, normal diet group, group 3, high fat diet placebo group, group 4, normal diet placebo group; In addition, 9 cohort negative mice were given high-fat and high-cholesterol diet or normal diet for 6 months, and then simvastatin or placebo were given orally for 28 days. Serum cholesterol gradients.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S-1 and A 尾 42 tables of APP C99 BACEP.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R-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芳;馬美湖;;雞蛋攝取與血清膽固醇相關性研究最新進展[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年03期
2 夏愛軍;張紫洞;;減肥者的福音[J];藥學實踐雜志;1990年02期
3 John Pekkanne ,馬大生;膽固醇新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1991年02期
4 徐希民;丁杏芬;焦登鰲;;血清膽固醇水平與大腸癌發(fā)病關系的探討[J];實用腫瘤雜志;1991年02期
5 方馳華;周群;李幫中;彭立勛;白妹楊;張康泰;胡國儀;胡勝利;;女性膽囊結石患者垂體-性腺激素和膽固醇水平關系探討[J];天津醫(yī)藥;1993年02期
6 戊文慧;;低脂飲食群體膽固醇水平狀況良好[J];國外醫(yī)學情報;2003年05期
7 蕭云;;降脂藥釋疑[J];藥物與人;2003年06期
8 尹俊青,宋淑珍,田亞平,汪德清;黃芪多糖對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干預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31期
9 于景華;李里特;呂加平;張國鈺;王建;;潛在益生菌菌株脫除膽固醇特性研究[J];中國乳品工業(yè);2006年07期
10 陸小兵;楊東英;黃興兵;趙素華;楊夢心;;精神分裂癥興奮攻擊行為與血清膽固醇水平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6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冉建民;張人漪;劉薇;張揚;馮瓊;謝彬;郭堅;林燕珊;勞干誠;;阿托伐他汀不同給藥模式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膽固醇水平的長期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付麗;蔡樺;;惡性腫瘤患者血清膽固醇水平的變化及其相關性探討[A];2004全國血脂分析及其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全國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何軍;;血凝素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體促進巨噬細胞內膽固醇水平升高[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暨第三屆全國老年動脈硬化與周圍血管疾病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吳巍;顧掌生;王賢軍;;探討MELD評分聯合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預測非酒精性肝硬化預后的價值[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5 王綠婭;劉洋;;膽固醇代謝血清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A];第四屆全國血脂分析與臨床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李紅艷;;血脂異常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12次全國內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姜希娟;;高膽固醇血癥家兔模型外周膽固醇與中樞膽固醇相關分析[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8 伍漢文;朱淑華;黃海萍;屈國云;尹先仲;;進食雞蛋與血膽固醇水平關系的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9 楊愛華;張小云;楊建民;;維持性血液透析五年以上存活因素的相關分析[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10 張成;王超;許寶山;夏國良;;3-羥-3-甲基戊二酰-CoA還原酶(HMGCR)基因調節(jié)小鼠血漿膽固醇代謝研究[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南大學湘雅二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趙水平 劉洋整理;如何提高膽固醇達標率[N];健康報;2011年
2 李軍;防治腦卒中關鍵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N];科技日報;2008年
3 浙江溫州市中醫(yī)院腎內科 董飛俠;膽固醇低了同樣危害大[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4 健康時報記者 劉橋斌;魯花廣告涉嫌誤導[N];健康時報;2007年
5 張夢然;預防永遠勝于治療[N];科技日報;2008年
6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梁劍芳 周淑嫻;聯合用藥可使更多冠心病患者膽固醇達標[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7 健康時報記者 魏雅寧;血管需“好膽固醇”[N];健康時報;2008年
8 劉欣;提高“好”膽固醇水平的新藥初露端倪[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9 余 川 徐寶德;血脂高該吃什么[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10 本版編輯 韓建中 莉芬 春光 宏生 鄭陽;血脂問題,生命大事[N];中國婦女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維佳;小檗堿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與分子機理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劉靜娜;殼聚糖降脂作用機理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3 田德峰;一. 人高密度脂蛋白受體(CLA-1)在昆蟲細胞的表達、激動劑篩選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研究 二. 微生物來源的化合物的分離及其相關活性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陳江源;油酸通過未折疊蛋白反應調節(jié)腸粘膜上皮細胞膽固醇轉運相關蛋白的表達[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葉強;炎癥引起膽固醇敏感器SCAP功能失調致泡沫細胞形成的分子機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張旭輝;辛伐他汀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1年
7 李慧;4,4-二甲基-3β,7β-二羥基石膽酸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其促HMGCR泛素化降解的活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胡箭;人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體(sLDLR)和人可溶性高密度脂蛋白受體(sHDLR)基因在甲醇酵母中的克隆表達及人LDLR拮抗劑篩選模型的構建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9 韓春春;不同因素誘導鵝肝細胞脂肪變性的機理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本文編號:15973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59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