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B增強對水華藍藻銅綠微囊藻的長期和短期效應及其光合作用適應
本文關鍵詞:UV-B增強對水華藍藻銅綠微囊藻的長期和短期效應及其光合作用適應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UV-B 水華藍藻 生長速率 光合作用 葉綠素熒光 色素 適應
【摘要】:平流層臭氧破壞導致地球表面紫外輻射(主要是UV-B)增強逐漸受到人們重視。由于藍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性和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特殊性,用于研究UV-B對生物體的影響具有諸多優(yōu)勢。目前國內關于UV-B對藍藻的研究報道較少,所以本文首先介紹了近年來國外該領域的相關研究,主要包括:UV-B對藍藻生物量、光合機構、以及固氮等方面的影響,同時著重介紹了藍藻對UV-B的適應策略。 盡管國際同行對UV-B增強導致藍藻生理生化方面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大多是采用模式藍藻(如:集胞藻和聚球藻)或者是稻田藍藻種類,直接報道UV-B對水華藍藻影響的研究極少,而且這些實驗大多為短期實驗,采用較強UV-B輻射處理幾個小時,所以這類實驗更多強調UV-B的破壞性,而忽略了藍藻自身的適應能力。故本研究采用典型的水華藍藻——銅綠微囊藻,用中等強度的UV-B(1.05 W·m~(-2))處理三個小時,在一個生長周期研究其對UV-B的響應。同時結合短期實驗,具體了解UV-B的傷害機理以及銅綠微囊藻的適應策略。最后,比較了不同水華藍藻(微囊藻、魚腥藻和顫藻)對UV-B的響應,以探討地表UV-B增強對藍藻水華以及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可能影響。 長期實驗結果表明,在每天3小時的UV-B(1.05 W·m~(-2))下,銅綠微囊藻的生長速率比對照明顯下降,以葉綠素α含量和OD_(750)表示的生長速率分別下降8%和9%。6天的UV-B處理使藻藍蛋白和別藻藍蛋白含量下降,而類胡蘿卜素含量上升,葉綠素含量變化不大。在培養(yǎng)的第6天,UV-B處理的藻樣光飽和放氧速率明顯低于對照,其Q_A后電子傳遞可能性下降,表明UV-B可能作用于電子傳遞鏈的供體側。但是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銅綠微囊藻對UV-B逐漸適應。在第4,7和10天,UV-B處理樣品的最大光化學效率初始值逐漸升高,分別為對照的52%,87%和93%。隨著UV-B處理天數(shù)增加,最大光化學效率的恢復時間也逐漸縮短。在第13天,其光飽和放氧速率已經(jīng)和對照接近。經(jīng)UV-B處理9天的藻樣和對照一同暴露在較強的UV-B輻射下,其光合能力的恢復速率高于對照。銅綠微囊藻可能以下述三點策略適應UV-B輻射: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Q947.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弋博;曲穎;楊亞軍;;增強的UV-B輻射對地木耳中抗逆性物質的影響[J];冰川凍土;2011年03期
2 薛林貴;石小霞;褚可成;陳志梅;李師翁;;螺旋藻對短期增強UV-B輻射的生理生化響應[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11年05期
3 李育中;范靜;沈霏;王建光;楊菊芬;呂琦;馬海英;夏光敏;陳穗云;;“Anti-UV Clone”柴胡細胞提取物對UV-B照射HaCaT細胞的影響[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4 李艷;田波;李唯奇;;磷脂酶Dδ缺失加劇UV-B誘導的膜傷害[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1年03期
5 秦文弟;楊柳燕;;水華藍藻細胞提取物對實驗鼠毒理效應研究進展[J];環(huán)境工程技術學報;2011年05期
6 彭亮;陳偉;宋立榮;;微囊藻胞內毒素的提取方法[J];水生生物學報;2011年04期
7 施軍瓊;吳忠興;馬劍敏;馬帥;;水華束絲藻對磷的生理響應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2011年0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銀武;李敦海;劉永定;;水華藍藻快速清除的幾個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A];慶祝中國藻類學會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09年
2 秦文弟;楊柳燕;;水華藍藻細胞提取物對實驗鼠毒理效應研究進展[A];中國毒理學會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環(huán)境標準與基準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陳宇煒;徐彩平;劉霞;;鄱陽湖水華藍藻現(xiàn)狀與成因初探[A];中國藻類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沈銀武;劉永定;吳國樵;熬鴻毅;周如海;丘昌強;;水華藍藻機械控制和資源化利用研究[A];中國藻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5 張玉霞;李茂營;杜明偉;田曉莉;李召虎;段留生;;UV-B輻射對轉基因抗蟲棉生長發(fā)育的影響[A];中國棉花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6 劉曉;岳明;賀俊芳;姬茜茹;;增強UV-B輻射對光合系統(tǒng)傳能過程影響的熒光動力學分析[A];第六屆中國植物逆境生理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7 岳明;李方民;邱宗波;朱新軍;劉曉;陳怡平;何金玉;;低劑量激光輻照對UV-B輻射和干旱脅迫下植物的防護與修復作用及其機制[A];第六屆中國植物逆境生理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8 薛林貴;李師翁;徐世健;安黎哲;;一氧化氮對增強UV-B脅迫誘導的藍藻氮固定酶活性降低的拮抗作用[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陳宗瑜;田先嬌;鐘楚;張德國;董陳文華;;環(huán)境小氣候要素對濾減UV-B輻射的響應[A];第六屆中國植物逆境生理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10 晉綠生;王進;樊新燕;白書軍;;UV-B輻射增強對棉花生長發(fā)育的影響[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1氣象與現(xiàn)代農業(y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劉永定;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將于十一月在武漢召開[N];科技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郭薇;技術集成創(chuàng)新開辟治太新路[N];中國環(huán)境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李禾;太湖流域水專項關鍵技術取得突破[N];科技日報;2009年
4 王科;滇池治理需要系統(tǒng)方法[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益鋒;金蕎麥和蕎麥對增強UV-B輻射及干旱脅迫的生理生態(tài)響應[D];西南大學;2010年
2 龐海河;增強UV-B輻射下南方紅豆杉形態(tài)、結構及代謝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彭祺;鑭對UV-B輻射脅迫下大豆幼苗內源激素與類黃酮代謝影響[D];江南大學;2010年
4 趙宏林;激光對蠶豆幼苗UV-B輻射損傷防護效應及機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鞠青;增強的UV-B輻射對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Holm)各個階段生長發(fā)育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李倩;克隆植物生理整合對異質性UV-B輻射的響應和機制[D];西北大學;2012年
7 王崇;基于細胞和群落特征的湖泊水華預警因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陳怡平;He-Ne激光對增強UV-B輻射損傷菘藍幼苗的防護、修復效應及機理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9 魏曉雪;外源NO對UV-B脅迫下紅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徐瑤;富營養(yǎng)化水體微囊藻分子生態(tài)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慎寧;UV-B輻射對小麥光信號通路的影響[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姜海波;UV-B增強對水華藍藻銅綠微囊藻的長期和短期效應及其光合作用適應[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徐慶安;基于元胞自動機的水華遙感調查[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4 楊薇;UV-B輻射對不同溫度下小麥幼苗生長和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軍;補充紫外-B輻射和CO_2施肥在冬季大棚番茄生產(chǎn)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年
6 葉秋雯;酵母菌對水華藻的競爭性抑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7 吳凱;太湖水華藍藻上浮特征及其機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高宇霞;NO對增強UV-B輻射下小麥幼苗生長和氧化損傷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何俊星;金蕎麥和蕎麥對增強UV-B輻射和模擬酸雨處理的生長和生理可塑性響應[D];西南大學;2010年
10 馬麗;白羊草對增強UV-B輻射和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547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5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