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分裂與扭曲——從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解讀《夜色溫柔》
本文關鍵詞:人格的分裂與扭曲——從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解讀《夜色溫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溫柔》深刻體現(xiàn)了"爵士樂時代"的社會面貌和時代脈搏。小說中的三個主要人物羅絲瑪麗、迪克、尼科爾分別與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中本我、自我、超我相對應。結合小說文本,詳細解讀三個主要人物與三重人格理論的對應關系,深刻體會菲茨杰拉德的巧妙構思,感悟《夜色溫柔》的深刻意義。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學院;
【關鍵詞】: 《夜色溫柔》 弗洛伊德 三重人格理論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菲茨杰拉德的小說《夜色溫柔》講述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崩潰,影射美國夢的破滅。自1934年出版以來,該小說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首先,表現(xiàn)在對迪克的心理解讀上。陳媛媛從道德與欲望的角度分析了迪克的悲劇是他自身不斷膨脹的欲望逐步侵蝕原有道德觀和人生觀導致的心理悲劇[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夏霖;;尼柯爾的意識密碼——《夜色溫柔》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珊;;解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溫柔》[J];安順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程旭;;《夜色溫柔》語言隱喻在英美文學中的變化[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4年3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娜;解析《夜色溫柔》中爵士女性形象[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楊波;菲茨杰拉德《夜色溫柔》的敘事學解讀[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年
3 徐彬;迪克—“邊緣人”形象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國英;何江勝;;論《夜色溫柔》中的陌生化表現(xiàn)手法[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夏霖;;迷茫的夜色——《夜色溫柔》的視角運用分析[J];電影文學;2008年23期
3 王廣;李磊;;無望的救贖——《夜色溫柔》主人公悲劇的解讀[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4 王靜;石云龍;;跨越不去的階級鴻溝——評《夜色溫柔》中人物墮落的階級根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5 姜禮福;石云龍;;《夜色溫柔》:空間形式的解讀[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君仡;;追尋自由 恢復尊嚴——存在主義視閾下的《夜色溫柔》[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4年08期
2 陳媛媛;;道德與欲望的心理投射——對《夜色溫柔》中迪克的心理解讀[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宋曉;;《夜色溫柔》后現(xiàn)代主義解讀[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J];;年期
本文關鍵詞:人格的分裂與扭曲——從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解讀《夜色溫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35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44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