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字》與海絲特形象的倫理學闡釋
本文關鍵詞:《紅字》與海絲特形象的倫理學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霍桑小說《紅字》雖然不是一部研究道德哲學的著作,但卻是一部反思自己祖先宗教信仰,表達自己宗教態(tài)度的作品。他在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海絲特·白蘭是一個具有"真正的人性"的人,即"罪與贖統(tǒng)一"的"完全人性"之人。對于這樣一個天使般的人卻遭受自己祖先無情的迫害,作家道德良知讓他不能不承擔為這樣一個天使般的女子鳴不平的道德責任。雖然,作者從始至終沒有一句對主人公海絲特與當?shù)啬翈煱⑸ざ∶匪勾鸂栂鄲凵伦龀雒鞔_的道德評價,但字里行間卻滲透著作家深沉、繁復的思想命意,彰顯著作家對宗教、對人生復雜的情感,宣泄著作家不可遏制的創(chuàng)作激情,也高揚了作品豐沛的美學理想。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關鍵詞】: 《紅字》 霍桑 宗教態(tài)度 海絲特 道德選擇 道德評價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毫不夸張地說,美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尼各馬科倫理學》后英語世界中最重要的道德納撒尼爾·霍桑的小說《紅字》,不啻是留給后輩哲學著作。據(jù)說,推動西季威克從事道德哲學研研究者的一個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自它問世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反思他自己的宗教信仰以來,無數(shù)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陽根華;陳琳;;霍桑小說中的宗教敘事倫理[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01期
2 李安斌;;清教主義對美國文學的影響[J];求索;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姍姍;;丁梅斯代爾之死的宗教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2 張穎;;從小說《The Scarlet Letter》了解清教徒運動和主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3 陳坤;;宗教與人性——解析《紅字》中的海絲特·白蘭[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王海明;觀察和實驗:倫理學的證實方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殷亞敏;吳文忠;;《紅樓夢》與《紅字》中的“紅色意象”比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劉貴華;西方高等教育哲學的困境與大學學術“生態(tài)合理性”的確證[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7 宣兆凱;;“與公眾對話”:公眾認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調(diào)查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征漢年;;正當:權(quán)利的倫理維度[J];長白學刊;2009年01期
9 陽根華;;霍桑的倫理道德立場[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李斌玉;“善”的客觀性和主體間性——一個元倫理分析[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劉貴華;;對大學學術合理性的追問——從“知識本位”、“關系本位”到“生態(tài)本位”的確證[A];學術交流與學術生態(tài)建設——中國科協(xié)第二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馬慶;;對“正當優(yōu)先于善”的分析[A];文化復興:人文學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jīng)驗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于天琪;社會經(jīng)濟地位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晉運鋒;當代功利主義正義觀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邵南征;社會道德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魏筠;生活意義: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俏華;論我國榜樣教育中的道德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董良;審慎理性作為道德基礎的意義與限度[D];浙江大學;2011年
8 何松旭;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學;2011年
9 羅光強;精神分裂癥臨床干預過程中知情同意問題的倫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施向峰;現(xiàn)代政治道德的內(nèi)在理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博;女權(quán)主義批評視角下的海斯特·白蘭[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倩倩;羅爾斯“正義穩(wěn)定性”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劉興;羅爾斯正義理論的論證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張壯;傳媒責任論[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0年
5 張玉琛;普世價值的理性訴求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秦婷;行政組織倫理的困境及其規(guī)范途徑[D];西北大學;2011年
7 李繼富;葉適功利主義思想述評[D];西南大學;2011年
8 龔麗;功利主義視角下的社會救助權(quán)[D];暨南大學;2011年
9 烏日古瑪拉;論意志對德性的作用[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聶利娜;論社會正義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性作用[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中澤;圣經(jīng)中的魔鬼及其社會倫理意義[J];世界歷史;2004年04期
2 王成軍;;敘事倫理:敘事學的道德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3 陳玉涓;試析霍桑作品中的魔鬼形象[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02期
4 李安斌;;清教主義對美國文學的影響[J];求索;2006年06期
5 田薇;;試析宗教倫理的涵義和問題[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張士民;清教徒的文學思想及其意義[J];社會科學家;2003年03期
7 陳榕;;霍!都t字》中針線意象的文化讀解[J];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02期
8 田俊武;霍!都t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外國文學研究;1999年01期
9 李寧;;論基督教婚姻的倫理價值[J];學術研究;2008年07期
10 陽根華;;主體萎縮與他者缺失——霍桑小說中的婚姻制度與家庭結(jié)構(gòu)[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娟;;凝視理論觀照下看公眾眼中的海絲特[J];芒種;2014年04期
2 尤紅娟;;反抗孤獨——海絲特·白蘭形象分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羅長斌;劉嶺峰;;論海絲特寬容人生的倫理價值[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4 王一賽;;以康德的美學思想分析海絲特的崇高形象[J];新聞愛好者;2012年08期
5 張素芳;;在融合中豎起道德典型——在19世紀美國通俗文學的語境中解讀海絲特[J];宜賓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6 李玲 ,劉淑珍;間隔兩世紀的二重呼喊——海絲特與安娜形象比較[J];齊齊哈爾社會科學;1990年05期
7 胡婧;追求女性基本權(quán)利的勇士——無名婦與海絲特·白蘭之比較[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3期
8 蘇雅勤;愛情祭壇上的供品——潘金蓮與海絲特語言和形象的比較[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9 李麗;;從女性主義的視角看海絲特與潘金蓮[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10 孫艷;;藿桑與海絲特[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競生;;論海絲特的自我實現(xiàn)及其超越[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坤元 廖奔;原罪與承擔苦難[N];文藝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溫曉蘭;權(quán)力存在:福柯的權(quán)力觀點對海絲特·白蘭異化的解讀[D];云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范玲娜;審美形態(tài)與文化差異[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了;論三維倫理視角下的海絲特·白蘭[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洪新蓮;《紅字》中海絲特的反叛與回歸[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崔競生;文明枷鎖下自由人性的求索[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3年
6 吳喬艷;荒誕天使:加繆荒誕哲學視域下的海斯特·白蘭[D];鄭州大學;2012年
7 龍曉平;[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范曉航;一曲哀婉的女性主義贊歌[D];鄭州大學;2005年
9 胡雅玲;一個女權(quán)主義先行者[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紅字》與海絲特形象的倫理學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29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44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