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奈保爾21世紀小說中的婚姻政治與倫理悖論
本文關(guān)鍵詞:V.S.奈保爾21世紀小說中的婚姻政治與倫理悖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V.S.奈保爾在其21世紀小說《半生》和《魔種》中描寫的婚姻既是小說主人公政治牟利和宣泄種族政治、文化焦慮的手段,又是管窺20世紀后半葉以倫敦為縮影的英國社會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以"婚姻主題"為自我言說的媒介,奈保爾譴責了西方文化帝國主義在殖民與后殖民時期,對以印度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民族獨立運動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建立過程中的不良影響。在此基礎(chǔ)上,奈保爾發(fā)出了超越國界、政治文化差異的倫理道德觀的呼吁,該呼吁也是作家本人解除因其流散情節(jié)和文明危機感而引發(fā)的道德焦慮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大連外國語大學應用英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后殖民 婚姻政治與倫理悖論 V.S.奈保爾 《半生》 《魔種》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建構(gòu)與批評實踐研究”(13&ZD128)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勞倫斯·達雷爾研究”(13CWW018) 2014年遼寧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WJQ2014027) 2014年第7批中國博士后特別資助(2014T70715)等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進入21世紀,V.S.奈保爾(V.S.Nai-paul,1932-)先后創(chuàng)作出版了《半生》(Half a Life,2001)和《魔種》(Magic Seeds,2004)兩部姊妹篇。兩部小說涉及印度、英國、德國和莫桑比克等四個不同的敘事場所。為確保小說敘事連貫性,避免因敘事場所的變遷而導致情節(jié)的碎片化,奈保爾巧妙地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利民;;奈保爾小說中明喻的運用[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方宸;;“流亡知識分子”的人生悲歌——評奈保爾的《半世浮生》和《神奇的種子》[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梅曉云;在邊緣寫作——作為“后殖民作家”的奈保爾其人其作[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4 海舟子;;一部半個世紀后面世的珍貴文學資料——維·蘇·奈保爾的《父子之間:家庭書信集》[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0年02期
5 鄒頡;維迪亞達·蘇萊普拉沙德·奈保爾其人其作[J];外國文學;2002年01期
6 周長才;奈保爾的最新小說——《半生》[J];外國文學;2002年01期
7 王守仁,方杰;想象·紀實·批評——解讀V·S·奈保爾的“寫作之旅”[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祝平;邊緣審視——奈保爾創(chuàng)作述評[J];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02期
9 楊中舉;維·蘇·奈保爾的旅行情結(jié)[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10 李雪;“林勃”狀態(tài)中父與子的尋家之旅——解讀奈保爾的小說《半生》[J];北方論叢;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潘珊;;奈保爾的文學向?qū)А陡缸蛹視分械拈喿x譜系[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尹錫南;;泰戈爾與奈保爾:諾貝爾文學獎“光暈”與印度書寫[A];東方叢刊(2005年第1輯 總第五十一輯)[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志明;《魔種》:勾勒奈保爾的完美創(chuàng)作生涯[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2 思郁;奈保爾并非無限文學化身[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3 [荷]伊恩·布魯瑪 盛韻 譯;奈保爾的多重面具[N];東方早報;2014年
4 嫣婧;奈保爾的起點與終點[N];文藝報;2014年
5 袁f^;奈保爾的小人物[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4年
6 趙毅衡(旅英學者);誰能為奈保爾辯護?[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7 嚴兆軍;奈保爾的傳世杰作——《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N];文學報;2002年
8 小西;虛幻的印度,無根的奈保爾[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9 康慨;保羅·瑟魯:新傳記或會永遠毀了奈保爾的聲名[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康慨;文壇“貓鼬”事件[N];中華讀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高照成;奈保爾筆下的后殖民世界[D];蘇州大學;2006年
2 王剛;漂游在現(xiàn)實與虛幻之間[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3 鄧中良;奈保爾小說的后殖民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劉毅;奈保爾的文化身份與敘事語言[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梅曉云;文化無根—以奈保爾為個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6 聶薇;V.S.奈保爾小說《抵達之謎》辯證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潘純琳;論V.S.奈保爾的空間書寫[D];四川大學;2006年
8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爾小說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慧;后殖民語境下的文化身份追尋:奈保爾研究[D];溫州大學;2009年
2 夏成;論奈保爾的流浪書寫[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黃予淑;為印度歷史塑型:V·S·奈保爾的印度形象書寫[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4 李威子;奈保爾游記《印度三部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5 義芳;奈保爾小說《抵達之謎》中的沖突與統(tǒng)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6 張成辰;從“印度三部曲”探析奈保爾的印度本土反思[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7 王婧;奈保爾眼中的印度[D];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
8 熊亞芳;從《抵達之謎》看奈保爾對自我身份認同的不懈尋求[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胡芳;從疏離到親近[D];蘇州大學;2009年
10 俞曦霞;論奈保爾《抵達之謎》中的抵達[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guān)鍵詞:V.S.奈保爾21世紀小說中的婚姻政治與倫理悖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73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39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