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莎士比亞喜劇在中國的接受研究
【部分圖文】:
?1611978基督教(基督徒)571982安東尼奧1161978女權主義法律觀411978巴薩尼奧791978女權主義211996福斯塔夫(福斯泰夫)611980喜劇性(喜劇精神)161978奧麗維婭91983狂歡化112001由表2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現(xiàn)象。第一,我國學者對《威尼斯商人》的廣泛關注,使得作品中的相關人物如夏洛克、鮑西婭、安東尼奧、巴薩尼奧等,受到了評論家和讀者的廣泛關注;而其他莎士比亞喜劇作品眾多人物形象中僅有《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的福斯塔夫和《第十二夜》中的奧麗維婭表11978—2017年我國學界莎士比亞喜劇研究論文統(tǒng)計表圖11978—2017年中國莎士比亞喜劇研究趨勢圖關鍵詞詞頻起始年關鍵詞詞頻起始年《威尼斯商人》13881978《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411984《溫莎的風流娘兒們》2181978《第十二夜》391980《無事生非》1511979《皆大歡喜》221992《仲夏夜之夢》1191981《愛的徒勞》221986《馴悍記》491987《錯誤的喜劇》161986《一報還一報》491981《終成眷屬》141985《維洛那二紳士》44197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偉民;莎士比亞在中國政治環(huán)境中的變臉[J];國外文學;2004年03期
2 李鴻泉;《威尼斯商人》研究述評[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3 方平;莎士比亞喜劇和莎翁的喜劇精神[J];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01期
4 奠自佳 ,王忠祥;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在中國[J];外國文學研究;1986年02期
5 曹未風;談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J];上海戲劇;196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偉民;;被湮沒的莎士比亞戲劇譯者與研究者——曹未風的譯莎與論莎[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2 王繼微;;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及成因[J];學園;2015年01期
3 武端理;;行走在變革與安定之間——試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王權思想的實質[J];科技視界;2014年11期
4 段志東;;基于《愛的徒勞》和《仲夏夜之夢》談莎士比亞戲劇作品內涵[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5 趙晉思;;莎士比亞喜劇中的暗色因素[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6 武端理;;21世紀莎士比亞戲劇研究現(xiàn)狀與王權文化視角的展望[J];科技視界;2013年29期
7 孫艷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文化語境里的莎劇文學評論[J];戲劇文學;2011年04期
8 李偉民;;從單一走向多元——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及其夏洛克研究在中國[J];外語研究;2009年05期
9 曾繁健;;高校本科專業(yè)英語詩歌教學的“潘多拉魔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10 李偉民;;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哈姆萊特》——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的一個特殊譯本《天仇記》[J];國外文學;2008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偉民;俄蘇莎學理論在中國的傳播[J];四川戲劇;1997年06期
2 陳丁沙;中國早期舞臺上的莎士比亞戲劇[J];戲劇報;1983年12期
3 趙澧;孟偉哉;管瓏;吳芝蘭;;論莎士比亞的社會政治思想及其發(fā)展[J];教學與研究;1961年02期
4 吳興華;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56年01期
5 ;莎士比亞的戲劇在中國[J];戲劇報;195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赫男;;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形象解析[J];青年文學家;2018年05期
2 姚曉盈;;從雨果的浪漫主義文藝思想解讀莎士比亞喜劇——以《皆大歡喜》為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3 李貴森;劉印若;;莎士比亞喜劇中的侍女形象[J];青年文學家;2017年26期
4 李偉民;;莎士比亞喜劇批評在中國[J];國外文學;2006年02期
5 趙迪奉;莎士比亞喜劇藝術談[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6 王維昌;;莎士比亞喜劇浪漫風格透視[J];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06期
7 張景玲;;從四大喜劇談莎士比亞喜劇創(chuàng)作模式[J];芒種;2013年12期
8 劉軍;莎士比亞喜劇營構的戀愛模式[J];孝感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9 曹睿;;莎士比亞喜劇中女性形象研究[J];語文建設;2017年17期
10 周昱燦;;探討莎士比亞喜劇人物形象的悲劇特征[J];藝術科技;2016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繼華;歡樂中的深刻:莎士比亞喜劇《愛的徒勞》、《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晉思;莎士比亞喜劇中的悲劇因素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思聰;莎士比亞喜劇體裁混合現(xiàn)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5年
3 宋艷;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學;2005年
4 徐劍瑩;莎士比亞喜劇中的愛情故事[D];安徽大學;2006年
5 許曉娜;莎士比亞喜劇的狂歡化特征[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瑩軻;莎士比亞喜劇中兩性觀的兩面性[D];安徽大學;2010年
7 廖楨君;莎士比亞喜劇中的烏托邦生態(tài)主題[D];西南大學;2016年
8 喬文;李漁與莎士比亞喜劇中喜劇性語言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9 項玲;論王爾德喜劇與英國喜劇傳統(tǒng)的關系[D];南京大學;2012年
10 鄭廣航;莎士比亞問題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89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88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