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麥卡勒斯小說的哥特藝術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付瑩;胡春毅;;精神荒原中愛與孤獨的契合——《傷心咖啡館之歌》的人物分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志勇;;20年來國內(nèi)凱瑟琳·安·波特研究綜述[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姜欣;;評凱瑟琳·安·波特的南方意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3 周夢;;論卡森·麥卡勒斯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孤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4 欒古稀;;《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米克·凱利的換裝隱喻[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5 許蘭娟;;對波特小說《墳》的心理解讀[J];長城;2009年06期
6 張家慧;;淺析卡森·麥卡勒斯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J];長城;2010年04期
7 吳良紅;;《心是孤獨的獵手》的敘事空間[J];長城;2010年08期
8 郭立穎;;薩勒斯山中的野玫瑰——《樂觀者的女兒》中陪襯人物菲伊的形象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朱方方;;《心是孤獨的獵手》中“孤獨”的矛盾雙重性[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田穎;;南方神話的幻滅——解讀《傷心咖啡館之歌》[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蔡勇慶;生態(tài)神學視野下的?思{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高衛(wèi)紅;20世紀上半期美國南方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呂娜;當代奇卡納代表作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平坦;“南方女性神話”的現(xiàn)代解構[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瑩;父權文化的犧牲品[D];河北大學;2009年
2 魯淑蘭;從拯救到滅亡:《傷心咖啡館之歌》與《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認同與補償[D];江南大學;2010年
3 陳春霞;蘇童與麥卡勒斯小說的南方情結及呈現(xiàn)方式比較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張雙鳳;小說Gone With the Wind《飄》中的人物服飾解析[D];東華大學;2009年
5 馬良;論鮑比·安·梅森對美國南方文學傳統(tǒng)的反叛[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高潔;論卡森·麥卡勒斯小說音畫空間中的孤獨主題[D];暨南大學;2011年
7 袁美萍;論科馬克·麥卡錫“邊境三部曲”的文化記憶[D];暨南大學;2011年
8 曲曉晨;論麥卡勒斯小說中的雙性同體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崔麗冉;卡森·麥卡勒斯創(chuàng)作中“酒”的藝術建構功能[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佳坤;論多克特羅的《拉格泰姆時代》中的新歷史主義傾向[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蔡春露;怪誕不怪 怪中寓真——評麥卡勒斯的小說《傷心咖啡店之歌》[J];外國文學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曲曉晨;;卡森·麥卡勒斯小說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1年08期
2 劉蕩蕩;做一位“道德分析作家”——從《心靈是孤獨的尋求者》看麥卡勒斯小說創(chuàng)作的社會批評主題[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熊端君;;永不落幕的孤獨——淺析卡森·麥卡勒斯小說中的孤獨意識[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年04期
4 丁耀;;死亡和黑暗的美學——解讀哥特藝術的美學基礎[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S1期
5 董國英;;父權制社會的犧牲品——析卡森·麥卡勒斯筆下的雙性同體人[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白天佑;;當代哥特藝術設計的風格和價值意義[J];美與時代(上半月);2010年02期
7 崔麗冉;;卡森·麥卡勒斯作品的人道主義情懷[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10期
8 林斌;卡森·麥卡勒斯20世紀四十年代小說研究述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02期
9 黃春燕;;何處訴孤獨——麥卡勒斯《心是孤獨的獵手》主題淺析[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何力軍;望海樓教堂與哥特藝術[J];城市;199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柯秋夢;;父權制下的兩性困境——《伊坦·弗洛美》的女性主義解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波蘭裔美國建筑師、設計評論家 威托德·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標志建筑”,誰為你瘋狂?[N];中華建筑報;2009年
2 ;一個國家,三個大區(qū)——瓦隆[N];國際商報;2005年
3 北京印刷學院 郭樹林 郭劍;試論英法美三國建筑風格特點[N];中華建筑報;2011年
4 記者 劉彬;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頒獎[N];光明日報;2011年
5 本報駐法國記者 李釗;讓公眾與建筑對話[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鄭春泉;十五世紀哥特式繪畫風格對意大利繪畫影響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宏;解讀麥卡勒斯小說的哥特藝術[D];東北大學;2009年
2 劉文娟;尋找“上帝”的精神流浪者[D];山東大學;2010年
3 周琳;論卡森·麥卡勒斯小說中的“孤獨癥”[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4 崔麗冉;卡森·麥卡勒斯創(chuàng)作中“酒”的藝術建構功能[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高潔;論卡森·麥卡勒斯小說音畫空間中的孤獨主題[D];暨南大學;2011年
6 曲曉晨;論麥卡勒斯小說中的雙性同體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徐林燕;論卡森·麥卡勒斯筆下的“性別邊緣者”[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8 周曄;麥卡勒斯小說的怪誕世界[D];云南大學;2012年
9 王媛媛;獵手的悲歌[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范彬彬;卡森·麥卡勒斯小說的酷兒理論解讀[D];黑龍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33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73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