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津阪東陽《夜航詩話》的唐宋詩評看中日文化之差異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新平,潘祥輝;今本《南齊書》幾例點讀問題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3 王柳芳;;《洛陽伽藍記》中的女性形象論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4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5 程宏亮;;論韓駒詩學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談莉;;唐代樂府詩格律化傾向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闞緒良;《世說新語》詞語札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8 李暉;“愛民如子,尤恤煢獨”——唐賢官才子灩信陵史實鉤沉[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9 林虹;試論白居易的婦女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10 梅華;;平衡的打破與重建——韋應物性格的獨特性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郝延霖;;論西域文學(代序)[A];西域文學論集[C];1997年
3 姜建紅;;《漢語大詞典》釋義以今律古現(xiàn)象札記二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趙連賞;;明代薊州鎮(zhèn)總兵官服等級考識——以戚繼光為例[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5 鄔國義;;關于墨海書館一首詩的詮釋[A];近代中國(第十六輯)[C];2006年
6 薄音湖;;關于察哈爾史的若干問題[A];蒙古史研究(第五輯)[C];1997年
7 莫蘇;;釋《爾雅·釋器》“滅謂之點”[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8 孫泓;;5—14世紀景教在東北亞地區(qū)的傳播[A];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C];2009年
9 劉玉峰;釗陽;;試論唐代兩稅法的制度缺陷和執(zhí)行弊端[A];唐史論叢(第十七輯)[C];2014年
10 納春英;;圓仁視野中晚唐長安平民男子的服飾——以《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中心的考察[A];唐史論叢(第十七輯)[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郭輝;明清小說中尼僧形象之文學與文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侯桂運;文言小說詩化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建敏;《文賦》“應感之會”說[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方祥勇;中國古代象喻批評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王秀梅;休閑食品包裝的趣味性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彭娟;蔣士銓詩歌新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金野;唐彥謙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蘇健;李白詩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彭艷芳;杜甫兩湖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孫娟;曹植詩歌接受史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559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55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