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尤利西斯》中《喀耳刻》一章的幻覺藝術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562.07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睿才;;發(fā)掘自己的靈魂——長吉詩理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吳懷東;;歷史 現(xiàn)實 方法——歐洲浪漫主義思潮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吳偉萍;;篇章中的狀語主位化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陳敏;;“偷”來的世界——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互文性[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彭珍珠;;《尤利西斯》與社會性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秦丹丹;孫勝忠;;影像·信念·理性——從柏拉圖的“洞喻”看《死者》中的眾生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黃靜;;論施蟄存的小說理論與批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劉萍;;論奧菲利婭的悲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楊春;周玉英;;《尤利西斯》的幾種陳述方式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月亭;;喬伊斯與印象主義[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阮倩;;“童貞”觀念的初始——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構主義批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孫飛飛;;The only way to transcend is death——On the doomed death of Roderick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金艷霜;;從“自我”到“死亡”:論《悲慘事件》中的達菲先生[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靳雪梅;;社會學視角下的精神疾病分析[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黃翊;;重要的只是身體——中國當代藝術中“雙性同體”符號的分析[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7 彭保良;;從《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題看都柏林人的倫理道德觀[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劉俊杰;;試析《日出》中陳白露的自殺[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楊眉;;論《健康人格心理學》課程的建設與特色——兼談人格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10 楊木高;楊建偉;;綻放的鳳仙花——一例沖動型人格障礙罪犯的案例分析報告[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曉紅;喬治·艾略特小說的心理描寫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郭海霞;曼斯菲爾德與喬伊斯短篇小說的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菊霞;創(chuàng)傷敘事與寫作治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業(yè)的形態(tài)呈現(xiàn)與成因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9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東;從“思想之流”到“純粹經(jīng)驗”[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天時;創(chuàng)傷理論視角下解讀《接骨師之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汪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張水四;《都柏林人》頓悟藝術特色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思琪;《包法利夫人》兩個中文譯本的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種族歧視下一個混血兒的悲劇[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李霞;弗洛伊德人學思想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袁媛;論科學創(chuàng)造中的審美活動[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黃華;災難新聞“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彭龍富;人性的限制與突圍[D];湘潭大學;2010年
10 趙亞男;法律接受的社會心理機制[D];湘潭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14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51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