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威辛之后”命題及其追加意涵——兼論作家們的反駁與阿多諾的“搖擺”
本文關鍵詞:“奧斯威辛之后”命題及其追加意涵——兼論作家們的反駁與阿多諾的“搖擺”
更多相關文章: 奧斯威辛 阿多諾 終極問題 哲學反思 兼論 二律背反 戰(zhàn)略戰(zhàn)術 美學理論 活著 反題
【摘要】:"奧斯威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是阿多諾的一個著名的詩學命題,此命題面世后便遭到了諸多作家的反駁,誤解頗多。從1962年開始,阿多諾曾分別在《介入》、《形而上學:概念與諸問題》、《否定的辯證法》等著作文章中公開回應,既削弱其鋒芒,也修改其表達,更是不斷追加其意涵,最終使此命題呈二律背反之貌。本文從大量的原始材料入手,描述和分析阿多諾的思維軌跡和以退為進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進而呈現(xiàn)阿多諾思想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他在否定與肯定兩種可能性之間的"搖擺狀態(tài)"僅僅意味著:對于終極問題進行執(zhí)著的"哲學反思"才是最為重要的,其他都可忽略不計。"奧斯威辛之后"命題的價值和意義也主要體現(xiàn)在這里。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奧斯威辛;阿多諾;終極問題;哲學反思;兼論;二律背反;戰(zhàn)略戰(zhàn)術;美學理論;活著;反題;
【基金】: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文本與潛文本:20世紀西方文論與中國當代文論建設”成果
【分類號】:I106
【正文快照】: “奧斯威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是阿多諾的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也是一個著名的美學論斷和詩學命題,一般稱之為“奧斯威辛之后”命題。它最初出現(xiàn)在《文化批評與社會》1一文的結尾部分,其上下文是這樣的:“一個社會的極權程度越高,精神的物化程度就越嚴重,而精神單靠自己逃離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潘知常;生命的悲憫:奧斯維辛之后不寫詩是野蠻的——拙著《生命美學論稿》序言[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王曉漁;;“奧斯威辛”之后不寫詩是野蠻的[J];人民文學;2005年08期
3 吳蕙儀;集中營里也有幸福的存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雷訪談錄[J];譯林;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萌萌;;從存在主義角度透視《無命運的人生》——集中營生活中的“自由”和“幸!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2 陳婧y~;;從電影《美麗人生》看小說《兄弟》[J];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02期
3 程婧;;淺析阿多諾與總體性通向奧斯維辛[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06期
4 杜濤;;在別人停止思考的地方繼續(xù)思考——淺談新聞評論立論深刻的思維與技巧[J];傳播與版權;2014年02期
5 周坤;;論康德的“現(xiàn)象”概念[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6 何衛(wèi)平;;歷史意識與解釋學循環(huán)[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7 謝暉;;論法律的邏輯命題與修辭命題——制度性修辭研究之四[J];法學評論;2014年03期
8 單波;;論跨文化傳播的可能性[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9 張世明;;關于高校哲學教學改革的設想[J];管理觀察;2014年16期
10 甘培聰;;道德律自明性的根源:早期市民階層的理性激情——阿多諾對康德道德律令自明性的批判[J];道德與文明;201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錢廣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問題的若干思考[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C];2011年
2 陳波;;語句的真、真的語句、真的理論體系——“truth”的三重含義辨析(講演稿)[A];弘揚科學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河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修杰;康德自由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王華;在道德與政治之間[D];吉林大學;2012年
3 丁乃順;阿多諾道德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鑫;兩種思想視域中的意識與對象問題[D];西北大學;2013年
5 吳俊;“場域—慣習”視角下大學生學習實踐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6 何玉國;本原之思:身份認同與猶太文化—德里達解構論管窺[D];南開大學;2013年
7 陳麗;心靈的神秘性及其消解[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8 羅壽龍;農村宗教信仰的倫理考量[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9 高萌萌;趣味的力量[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10 魏強;歷史與構境:從解釋學走向出場學之路[D];蘇州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聰波;最有力的控訴[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丁麗君;論凱爾泰斯·伊姆萊小說的反諷[D];暨南大學;2006年
3 闞興韻;凱爾泰斯生存哲學探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4 傅千里;管窺中國現(xiàn)代美學對話“美”[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5 姚金;2001-2009諾貝爾文學獎分析[D];河南大學;2010年
6 張弘;凱爾泰斯“無命運三部曲”敘事特色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7 商金艷;凱爾泰斯創(chuàng)作中的人道主義思想初探[D];重慶大學;2010年
8 孫燕君;論凱爾泰斯小說的自傳性書寫[D];揚州大學;2013年
9 毛九星;論康德的“先驗自我”的兩層含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3年
10 魏程琳;調解異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訾利;;奧斯威辛玫瑰[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08年02期
2 劉暢;;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J];人民文摘;2005年11期
3 林達;;面對今日奧斯威辛[J];書摘;2005年12期
4 黃嘯;;奧斯威辛[J];詩潮;2003年01期
5 ;奧斯威辛最后的詩人[J];世界知識;2006年17期
6 孫寧;;奧斯威辛之后神正論的處境及其解答[J];社會科學家;2007年S2期
7 王寅;;奧斯威辛—比克瑙[J];書城;2008年01期
8 戴問天;;奧斯威辛的雪是怎么變黑的[J];博覽群書;2011年02期
9 馬為民;“修正史學”可以休矣[J];社科信息文薈;1994年11期
10 林賢治;后奧斯威辛寫作[J];天涯;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報道員 周谷風;德將出巨資修繕奧斯威辛紀念地[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江露瓊;奧斯威辛的“那只蝴蝶”[N];人民日報;2011年
3 本報駐特拉維夫記者 陳克勤;奧斯威辛,人類永遠的傷痛[N];光明日報;2010年
4 士曾;重返奧斯威辛:一個被“遺失”的世界[N];光明日報;2004年
5 記者 樂紹延;全世界回憶奧斯威辛獨日本裝聾作啞[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6 沈陽日報記者 孫全 本報記者 秦玉;沈陽戰(zhàn)俘營:“東方奧斯威辛”[N];大連日報;2005年
7 譚元亨(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人類的記憶與良知[N];南方日報;2005年
8 龔坤余;凱爾泰斯的“奧斯威辛人生”[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記者 魏建華;從德以關系上日本該學點什么[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10 侯林;寫實文學的新天地[N];光明日報;2006年
,本文編號:10974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09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