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是座城》:自由與救贖的雙重唱
本文關鍵詞:《媽閣是座城》:自由與救贖的雙重唱
【摘要】:嚴歌苓的新作《媽閣是座城》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賭博者的生存狀態(tài),表達了對人性墮落與救贖的思考,并深刻揭示了人類在金錢社會獲得自由的可能途徑。嚴歌苓將筆觸伸向了更廣闊的女性內(nèi)心世界,尋求一種終極的自由和救贖。
【作者單位】: 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
【關鍵詞】: 嚴歌苓 《媽閣是座城》 自由 救贖 梅曉鷗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一那些或多或少帶有自由主題的作品,往往都充滿著一種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文化辯證,甚至帶有一種宗教式的人文關懷,如此,才能超越金錢對于人的束縛。談到這點,我們在嚴歌苓的新作《媽閣是座城》a中能夠輕易找到共鳴。賭博,一個古老卻又新穎的題材,在嚴歌苓筆下把人性給激活了,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謝有順;憂傷而不絕望的寫作──我讀遲子建的小說[J];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01期
2 賀拉斯·恩達爾;武夢如;;諾貝爾文學獎與世界文學的概念[J];東吳學術;2014年01期
3 陳瑞琳;冷靜的憂傷——從嚴歌苓的創(chuàng)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特質(zhì)[J];華文文學;2003年05期
4 莊園;嚴歌苓;;嚴歌苓訪談[J];華文文學;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紅霞;;溫暖的憂傷與絕望的愛情——《親親土豆》與《瑪卓的愛情》情與魂的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2 李佳;彭麗萍;;苦難與救贖——評《金陵十三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3 王文璨;;柔韌的贊歌——淺析嚴歌苓的《小姨多鶴》中女性形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4 薛蓉;王睿;;雙重視角下的人性觀照——淺析嚴歌苓小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5 張娜;;淺析近幾年文學中“嚴歌苓熱”現(xiàn)象的原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6 張韻雅;;危難中的人性——評電影《金陵十三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7 李小麗;;遲子建小說中的和諧世界——以《額爾古納河右岸》為例[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國昊方;;歷史洪流中的革命與愛情——簡析《一個女人的史詩》[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董俊;;在死亡的廢墟上重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文本細讀[J];電影文學;2008年24期
10 胡春毅;常金秋;;花開兩朵:一個青白,一個淺紅——嚴歌苓《小姨多鶴》小說與同名劇的敘事研究[J];電影文學;2011年1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叢琳;生命向著詩性敞開[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棟輝;論嚴歌苓新移民小說的跨域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3 李亞萍;20世紀中后期美國華文文學的主題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4 豐云;論華人新移民作家的飛散寫作[D];山東大學;2007年
5 李燕;跨文化視野下的嚴歌苓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6 倪立秋;新移民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房偉;艱難的生成與曖昧的整合[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呂紅;追索與建構(gòu):論海外華人文學的身份認同[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邢楠;嚴歌苓小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周聚群;“紅色”中國的“雜色”呈現(xiàn)[D];蘇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寧;穿越苦難的精靈——論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蘇琳;遲子建小說意象論[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韓蕾;對人性本真的執(zhí)著追尋[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亞男;論嚴歌苓小說中的日常生活敘事[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瑩瑩;悠悠北國情[D];南昌大學;2010年
6 李秀榮;嚴歌苓中期小說的敘事修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佟小杰;溫暖與柔情中的“仁”與“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鳳;論遲子建小說中的生命悲劇意識[D];西北大學;2011年
9 張香梅;遲子建筆下的鄉(xiāng)村女性世界[D];河南大學;2011年
10 任詩桐;論遲子建小說的民間立場[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列耀;女人的“牧”、“被牧”與“自牧”——嚴歌苓《雌性的草地》賞析[J];名作欣賞;2004年05期
2 胡靜;關于生存與人性的對話——對嚴歌苓《無出路咖啡館》的一種解讀[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4年03期
3 李培;雌性的魅惑——試析嚴歌苓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獨特內(nèi)涵[J];華文文學;2004年06期
4 宋微;人在邊緣——論嚴歌苓旅外小說中的女性形象[J];職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5 沈榆瑋;;淺談嚴歌苓小說《小姨多鶴》中“文革”的書寫[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20期
6 楊曉文;;嚴歌苓小說《小姨多鶴》論[J];華文文學;2012年05期
7 張婷;;嚴歌苓筆下留學生形象探勘[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3年02期
8 官蘊華;;撼動“傳統(tǒng)”的手——試論嚴歌苓在《金陵十三釵》中的思想潛流[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9 閻菲;;論嚴歌苓小說創(chuàng)作中難舍的故園情[J];柳州師專學報;2013年02期
10 王冬梅;;在異域夾縫中求生存的女強者——以嚴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為例[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君娜;嚴歌苓:我有一個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報;2013年
2 胡皓;看新華先鋒如何打造嚴歌苓[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3 劉金祥;危險地帶的情感遲早會崩盤[N];黑龍江日報;2014年
4 黃德海;傲慢,以及假花的秘密[N];文學報;2012年
5 祁建;在海外寫作[N];中華合作時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高艷鴿;當今很多女性被“概念”毒化了[N];中國藝術報;2013年
7 朱白;矯情和失真的“好美”[N];東方早報;2014年
8 劉悠翔;《畢業(yè)歌》:嚴歌苓的想法和“唱法”[N];文匯報;2014年
9 戴瑤琴;心,仍是一座城[N];文藝報;2014年
10 王楊;華文寫作就是回歸家園[N];文藝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愛華;論嚴歌苓多元、開放、平等的文化身份觀的展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潔;論嚴歌苓的網(wǎng)絡傳播[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鑫;論嚴歌苓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人性”主題[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4 黃媚;嚴歌苓小說中的生存困境與救贖意識[D];西南大學;2013年
5 龐建麗;論嚴歌苓本土題材小說中女性的身體書寫[D];暨南大學;2013年
6 呂強;嚴歌苓小說中的美國形象研究[D];溫州大學;2013年
7 于天一;論嚴歌苓歷史題材小說的倫理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8 陳鳳潔;嚴歌苓的“邊緣化女性人物”書寫[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徐麗娜;嚴歌苓近年來小說批判[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10 王海盟;論嚴歌苓新世紀小說女性形象的“祛魅”[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91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09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