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內(nèi)外的徘徊—巴比特找尋自我身份的失敗之旅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14:25
本文關(guān)鍵詞:群體內(nèi)外的徘徊—巴比特找尋自我身份的失敗之旅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巴比特 身份 群體 中產(chǎn)階級
【摘要】:辛克萊·劉易斯是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作家,善于揭露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種種弊病。在他的代表作《巴比特》中,劉易斯塑造了巴比特這一典型中產(chǎn)階級商人形象,揭示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中產(chǎn)階級商人的群體特征——物質(zhì)豐富、精神貧乏,存在深刻的身份危機。巴比特的國內(nèi)外研究顯示,許多學(xué)者試著從巴比特個人對社會一致性的順從與反叛角度去剖析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事實上,小說中的中產(chǎn)階級是美國社會中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而巴比特正是這一群體中的一員,個體價值觀的形成與群體價值觀息息相關(guān)。因此,把巴比特個人身份認同問題的分析與他所屬的中產(chǎn)階級群體身份相結(jié)合,將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巴比特的身份危機問題。本文將結(jié)合相關(guān)的社會認同理論,研究小說中巴比特對中產(chǎn)階級群體的認同,來探討巴比特追尋自我身份的歷程。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引言,簡要概述了辛克萊·劉易斯的生平和文學(xué)生涯,《巴比特》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國內(nèi)外研究評論,并且簡單介紹了相關(guān)的社會身份理論等學(xué)說。第二章主要結(jié)合社會身份理論中的自我歸類,刻板化印象,內(nèi)群體偏愛,外群體貶損等概念,闡述了巴比特是如何通過群體認同并維護中產(chǎn)階級商人這一社會身份的。第三章探討了巴比特從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危機到追尋新身份的過程,并最終以追尋失敗,回歸原來所屬群體而告終。為了使讀者更加清楚地理解巴比特追尋自我身份失敗的原因,本文第四章著重補充分析了導(dǎo)致巴比特失敗的社會原因,主要是從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當時的中產(chǎn)階級處境兩個方面討論。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結(jié)論:巴比特因為處于中產(chǎn)階級這一社會群體,而不得不受群體準則所主導(dǎo),雖然他意識到中產(chǎn)階級商人的身份只能保證他的物質(zhì)生活,但卻使他精神上飽受折磨,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找尋真正的自己,確立新的,令自己滿意的身份,但是他最終迫于生存還是屈服于群體力量,找尋自我的身份之旅以失敗告終。
【關(guān)鍵詞】:巴比特 身份 群體 中產(chǎn)階級
【學(xué)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20
- 1.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Sinclair Lewis and his Babbitt9-10
- 1.2 Literature review10-14
- 1.2.1 Foreign studies10-13
- 1.2.2 Domestic studies13-14
- 1.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related theory14-18
- 1.3.1 A general survey of social identity theory15-17
- 1.3.2 Individual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fication17-18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8-20
- Chapter Two Babbitt's Temporary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Middle-class Identity20-29
- 2.1 Stereotyping of Babbitt as one of the middle-class businessmen20-23
- 2.2 Babbitt's in-group favoritism23-25
- 2.3 Babbitt's out-group discrimination25-29
- Chapter Three Babbitt's Identity Crisis and Failed Search for New Identity29-39
- 3.1 Babbitt's out-group favoritism for the upper class30-33
- 3.2 Babbitt's escape from his group33-34
- 3.3 Babbitt's failed search for individual identity34-36
- 3.4 Babbitt's return to his group36-39
- Chapter Four Social Influences for Babbitt's Failure39-46
- 4.1 The middle-class pursuit for material39-44
- 4.1.1 The situation of the middle class in the 1920s39-41
- 4.1.2 Consumption:a symbol of social status and identity41-44
- 4.2 Babbitt's conformity44-46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6-48
- Biography48-51
- Publications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石慶環(huán);;20世紀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結(jié)構(gòu)變遷及其特征[J];遼寧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4期
2 王沛;劉峰;;社會認同理論視野下的社會認同威脅[J];心理科學(xué)進展;2007年05期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紀媛媛;孤獨人群中的巴比特的個性探尋[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2 焦娟;從空間建構(gòu)角度解析巴比特的憂慮和升華[D];安徽大學(xué);2014年
,本文編號:10891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0891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