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聚左旋丙交酯用于犬下頜骨骨折的有效性及生物力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18:01
目的探討新型可降解聚左旋丙交酯(PLLA)內(nèi)固定材料用于犬下頜骨骨折固定的有效性及生物力學變化。方法選取比格犬10只,按隨機數(shù)法將其分成三組,其中PLLA實驗組4只,鈦合金對照組4只,空白對照組2只。除空白對照組外,每只狗下頜骨做左右兩個骨折模型,每側下頜骨骨折模型采用一套小型四孔內(nèi)固定板、釘內(nèi)固定材料。實驗組及鈦合金對照組均于術后1、3、6月活體拍攝X射線片觀察大體愈合情況,并比較術后6、9月下頜骨骨塊大體觀察、Micro-CT檢查、骨塊三點彎曲試驗結果。結果全程動物無脫落。實驗組及鈦合金對照組下頜骨均臨床愈合。X射線檢查檢查顯示術后兩組下頜骨均正常愈合。大體觀察PLLA可見明顯降解,材料崩解,力學性能明顯降低。Micro-CT顯示術后6月實驗組的骨體積分數(shù),骨小梁分離度顯著優(yōu)于鈦合金對照組(P <0. 05)。三點彎曲結果顯示,術后9月較術后6月下頜骨力學強度提升量,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鈦合金對照組(P <0. 05)。結論 PLLA可以為犬下頜骨骨折提供穩(wěn)定的固定,且隨著PLLA的降解,其力學性能降低,可以減輕應力遮擋,有利于下頜骨的骨改建和力學性能。
【文章來源】: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20,17(0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固定后效果
除空白對照組外,每只比格犬建立雙側下頜骨骨折模型:取頜下常規(guī)切口入路,切口長約3 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鈍性分離口底肌肉至下頜骨骨膜,切開骨膜,將骨膜從下頜骨骨面掀起,暴露下頜骨。在第四前臼齒和第一臼齒之間,用來復鋸切割下頜骨頰側及舌側皮質骨。切開皮質骨后,取一塊四孔內(nèi)固定板塑形后,以內(nèi)固定的方式置于截骨線的兩側。取直徑1.7mm的鉆頭于四孔板內(nèi)鉆孔,攻絲后擰入直徑為2.0mm,長度為7mm的螺釘。隨后取下內(nèi)固定板、釘,用骨鑿鑿斷松質骨,造成下頜骨線性骨折(圖1)。手法復位后,實驗組取已經(jīng)定位的PLLA四孔板及4顆螺釘行內(nèi)固定(圖2a),鈦合金對照組取已經(jīng)定位的鈦合金四孔板及4顆螺釘行內(nèi)固定(圖2b)。完成一側下頜骨骨折模型后,按照同樣的方法行另一側下頜骨骨折模型的建立。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分層縫合。術后動物肌肉注射青霉素3日,流食3日,半流食2周。圖2 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固定后效果
術后動物進食基本正常,兩周后改為進食普食,動物咀嚼順暢,未見進食困難。實驗組及鈦合金對照組動物傷口均一期愈合,未見紅腫、溢膿、露板等情況。按設計的時間節(jié)點,到期后將動物安樂死后,解剖大體觀察,見實驗組及鈦合金對照組骨折均愈合良好,術后6月時,實驗組的PLLA的形狀變化不明顯,可見部分螺釘斷裂吸收(圖3a,白色箭頭處)。術后9月可見PLLA仍維持大體形狀,但內(nèi)固定板釘?shù)馁|地明顯變軟,觸碰即斷裂(圖3b白色箭頭)或受壓變形(圖3b黑色箭頭)。2.2 X射線檢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可降解內(nèi)固定材料研究進展[J]. 蘇保,蔣電明.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9(11)
[2]下頜骨骨折愈合動物模型的建立[J]. 吳贄,賴仁發(fā),黃浩貞.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 2009(01)
[3]下頜骨骨折動物模型制作改進方法[J]. 陳希哲,楊連甲.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1(06)
本文編號:3326230
【文章來源】: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20,17(0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固定后效果
除空白對照組外,每只比格犬建立雙側下頜骨骨折模型:取頜下常規(guī)切口入路,切口長約3 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鈍性分離口底肌肉至下頜骨骨膜,切開骨膜,將骨膜從下頜骨骨面掀起,暴露下頜骨。在第四前臼齒和第一臼齒之間,用來復鋸切割下頜骨頰側及舌側皮質骨。切開皮質骨后,取一塊四孔內(nèi)固定板塑形后,以內(nèi)固定的方式置于截骨線的兩側。取直徑1.7mm的鉆頭于四孔板內(nèi)鉆孔,攻絲后擰入直徑為2.0mm,長度為7mm的螺釘。隨后取下內(nèi)固定板、釘,用骨鑿鑿斷松質骨,造成下頜骨線性骨折(圖1)。手法復位后,實驗組取已經(jīng)定位的PLLA四孔板及4顆螺釘行內(nèi)固定(圖2a),鈦合金對照組取已經(jīng)定位的鈦合金四孔板及4顆螺釘行內(nèi)固定(圖2b)。完成一側下頜骨骨折模型后,按照同樣的方法行另一側下頜骨骨折模型的建立。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分層縫合。術后動物肌肉注射青霉素3日,流食3日,半流食2周。圖2 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固定后效果
術后動物進食基本正常,兩周后改為進食普食,動物咀嚼順暢,未見進食困難。實驗組及鈦合金對照組動物傷口均一期愈合,未見紅腫、溢膿、露板等情況。按設計的時間節(jié)點,到期后將動物安樂死后,解剖大體觀察,見實驗組及鈦合金對照組骨折均愈合良好,術后6月時,實驗組的PLLA的形狀變化不明顯,可見部分螺釘斷裂吸收(圖3a,白色箭頭處)。術后9月可見PLLA仍維持大體形狀,但內(nèi)固定板釘?shù)馁|地明顯變軟,觸碰即斷裂(圖3b白色箭頭)或受壓變形(圖3b黑色箭頭)。2.2 X射線檢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可降解內(nèi)固定材料研究進展[J]. 蘇保,蔣電明.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9(11)
[2]下頜骨骨折愈合動物模型的建立[J]. 吳贄,賴仁發(fā),黃浩貞.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 2009(01)
[3]下頜骨骨折動物模型制作改進方法[J]. 陳希哲,楊連甲.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1(06)
本文編號:3326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33262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