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cystatin重組減毒沙門氏菌對小鼠相關免疫應答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7-24 22:00
旋毛蟲病是由攝入未煮熟含有旋毛蟲包囊的肉類引起的,對人類健康依然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沙門氏菌攜帶靶基因可以有效的誘導細胞和體液免疫?诜䲠y帶靶向基因的沙門氏菌口服可以模擬旋毛蟲自然感染過程,減毒沙門菌疫苗經(jīng)口服進入宿主腸道被Peyer淋巴結內(nèi)的吞噬細胞吞噬。這些吞噬細胞被激活后開始遷移至全身,沙門菌裂解后質(zhì)粒被釋放出來并被轉運至胞漿,最后在宿主細胞內(nèi)表達外源基因。在鼠傷寒沙門氏菌,有一種由phoP基因(轉錄激活因子)和PhoQ(傳感器激酶)構成的調(diào)節(jié)子蛋白質(zhì)。這個操縱子可調(diào)控重要毒力功能,包括抵御肽御素cryptdin家族的內(nèi)源性抗微生物肽。phoP/PhoQ缺失突變體能顯著降低對BALB/c小鼠的毒力作用,并作為有效的疫苗應用于很多動物。所以phoP/phoQ缺失突變體的減毒沙門氏菌的菌株,并宿主提供安全保障。目前,phoP/phoQ突變體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藥理實驗和免疫模型中。旋毛蟲有一個復雜的生命周期,涉及腸內(nèi)和腸外兩個階段,能夠誘發(fā)粘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反應,關于旋毛蟲入侵的機制還有很多不明確的地方。本實驗中的Ts-cystatin編碼基因是本實驗室在前期工作中,利用感染旋毛蟲的豬血...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腸道寄生線蟲誘導的Th2型免疫機制簡圖
第三章 減毒沙門氏菌的研究進展細菌介導質(zhì)粒 DNA 轉染進入真核細胞中在很多種哺乳動物的細胞系都得以證實,并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96,97]。在細菌介導的轉染實驗中,細菌作為一種載體,運載質(zhì)粒攜帶的外源基因進入宿主細胞內(nèi)。這時細菌通過自發(fā)性或誘導性的裂解,使質(zhì)粒從菌體內(nèi)釋放出來,進而在宿主細胞內(nèi)表達。對于沙門氏菌來說,逃離吞噬泡的機制尚未明確[99]。細菌介導的DNA轉染機制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它可能取決于細菌自身的特性,同時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細胞類型。
1 Ts-cystatin 編碼基因的擴增Fig1.2 Amplification ofTs-cystatin gene圖 1.2 PCR 鑒定重組克隆Fig 1.2 PCR identificatiorecombined clone vecto1. DL2000 marker 1.DL2000 marker2.Ts-cystatin 編碼基因 2.Ts-cystatin 編碼基因克隆5050000000250750500200010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寄生性線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研究進展[J]. 姚菊霞,付寶權.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2(02)
[2]旋毛蟲p46000抗原基因的轉錄及表達特性鑒定[J]. 于申業(yè),吳秀萍,王學林,于錄,王心蕊,楊勇,馮曉靜,劉明遠. 中國獸醫(yī)科學. 2009(05)
[3]旋毛形線蟲分類的研究進展[J]. 姚春雨,汪明,劉明遠,付寶權. 中國獸醫(yī)科學. 2008(01)
[4]旋毛蟲屬分類的研究進展[J]. 崔國禎,王學林,劉明遠,夏慧卿,鄧洪寬,楊志東,孫磊,譚業(yè)平.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06(08)
[5]旋毛蟲編碼新生幼蟲p46 kDa抗原基因重組融合蛋白對小鼠的免疫保護性研究[J]. 原麗紅,付寶權,劉明遠,張亞蘭,高飛,吳秀萍,李蓮瑞,林本夫,盧強,陳啟軍,P.Boireau.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 2005(03)
[6]我國的旋毛蟲病及最新研究概況[J]. 劉明遠. 食品與藥品. 2005(01)
[7]旋毛蟲新生幼蟲p46000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付寶權,吳秀萍,劉明遠,張亞蘭,原麗紅,李蓮瑞,盧強,陳啟軍,P.Boireau.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05(01)
碩士論文
[1]蛇毒cystatin分離及其合成基因在COS7細胞中的表達[D]. 鄭海音.福建醫(yī)科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01509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腸道寄生線蟲誘導的Th2型免疫機制簡圖
第三章 減毒沙門氏菌的研究進展細菌介導質(zhì)粒 DNA 轉染進入真核細胞中在很多種哺乳動物的細胞系都得以證實,并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96,97]。在細菌介導的轉染實驗中,細菌作為一種載體,運載質(zhì)粒攜帶的外源基因進入宿主細胞內(nèi)。這時細菌通過自發(fā)性或誘導性的裂解,使質(zhì)粒從菌體內(nèi)釋放出來,進而在宿主細胞內(nèi)表達。對于沙門氏菌來說,逃離吞噬泡的機制尚未明確[99]。細菌介導的DNA轉染機制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它可能取決于細菌自身的特性,同時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細胞類型。
1 Ts-cystatin 編碼基因的擴增Fig1.2 Amplification ofTs-cystatin gene圖 1.2 PCR 鑒定重組克隆Fig 1.2 PCR identificatiorecombined clone vecto1. DL2000 marker 1.DL2000 marker2.Ts-cystatin 編碼基因 2.Ts-cystatin 編碼基因克隆5050000000250750500200010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寄生性線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研究進展[J]. 姚菊霞,付寶權.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 2012(02)
[2]旋毛蟲p46000抗原基因的轉錄及表達特性鑒定[J]. 于申業(yè),吳秀萍,王學林,于錄,王心蕊,楊勇,馮曉靜,劉明遠. 中國獸醫(yī)科學. 2009(05)
[3]旋毛形線蟲分類的研究進展[J]. 姚春雨,汪明,劉明遠,付寶權. 中國獸醫(yī)科學. 2008(01)
[4]旋毛蟲屬分類的研究進展[J]. 崔國禎,王學林,劉明遠,夏慧卿,鄧洪寬,楊志東,孫磊,譚業(yè)平.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06(08)
[5]旋毛蟲編碼新生幼蟲p46 kDa抗原基因重組融合蛋白對小鼠的免疫保護性研究[J]. 原麗紅,付寶權,劉明遠,張亞蘭,高飛,吳秀萍,李蓮瑞,林本夫,盧強,陳啟軍,P.Boireau.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 2005(03)
[6]我國的旋毛蟲病及最新研究概況[J]. 劉明遠. 食品與藥品. 2005(01)
[7]旋毛蟲新生幼蟲p46000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付寶權,吳秀萍,劉明遠,張亞蘭,原麗紅,李蓮瑞,盧強,陳啟軍,P.Boireau.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05(01)
碩士論文
[1]蛇毒cystatin分離及其合成基因在COS7細胞中的表達[D]. 鄭海音.福建醫(yī)科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015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33015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