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腸球菌膠原黏附素ace基因對生物被膜形成的影響
【部分圖文】:
微量滴定板法比較腸球菌野生株U8-ace-、空質粒對照株EU8-ace-、轉化株ZU8-ace+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而提高,糞腸球菌轉化株ZU8-ace+在各時段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均比野生株U8-ace-、空質粒對照株EU8-ace-的強。經單因素方差分析,ZU8-ace+與U8-ace-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EU8-ace-與U8-ace-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1)。2.3 CLSM觀測比較糞腸球菌ace基因陽性、陰性菌株生物被膜情況
在生物被膜形成各階段,糞腸球菌轉化株ZU8-ace+所形成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均高于野生株U8-ace-,經單因素方差分析,ZU8-ace+與U8-ace-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EU8-ace-與U8-ace-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2)。2.3.2 ace+,ace-糞腸球菌生物被膜中層內細菌密度比較
生物膜內層、中間層的細菌密度相對較大,而外層較低。取生物膜中層進行糞腸球菌轉化株ZU8-ace+與野生株U8-ace-生物被膜密度比較,結果表明,糞腸球菌轉化株ZU8-ace+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密度比野生株U8-ace-的高,經單因素方差分析,ZU8-ace+與U8-ace-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EU8-ace-與U8-ace-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3)。2.3.3 ace+,ace-糞腸球菌生物被膜內活菌比例比較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強華;劉光英;林任璽;;糞腸球菌ace陽性和陰性菌株體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較[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9年07期
2 武楠;顏向軍;劉亞琴;鄒禮衡;楊祚升;;糞腸球菌Ace重組蛋白的表達、純化及黏附活性研究[J];微生物學雜志;2008年03期
3 吳利先,黃文祥;糞腸球菌sprE基因的功能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5年10期
4 陳阿梅,閆文瑛,崔明玉,戴云鵬,旭日;內蒙古地區(qū)蒙古族人群ACE基因多態(tài)性[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5 邢曉雁,秦文斌,雎天林;內蒙古蒙古族人群血管緊張素Ⅰ轉換酶(ACE)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譚強來;曾臻;;糞腸球菌信息素CPD克隆、原核載體構建及表達[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年13期
7 廖寶平,孫筱放,潘倩瑩,黃艷儀,吳學詩;廣東漢族人群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ACE)多態(tài)性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1999年04期
8 吳敏;陳清;;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致病島的研究現(xiàn)狀[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年11期
9 卜倩倩;黃利華;李明波;伍勇;;糞腸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相關基因的表達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20期
10 聶鑫;高原;;糞腸球菌生物被膜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金澤宇;金黃色萄萄球菌ArlR-MgrA調控級聯(lián)對Rbf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調控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2 馬榮華;金黃色葡萄球菌AI-2/SaaR調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機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3 賈寧;引發(fā)醫(yī)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對大環(huán)內酯—林可酰胺—鏈陽菌素B(MLS_B)耐藥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4 謝軼;銅綠假單胞菌噬菌體、QS系統(tǒng)與生物被膜的相關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張連波;密度感應系統(tǒng)對銅綠假單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響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洋洋;多重耐藥糞腸球菌噬菌體的分離鑒定和基因組分析[D];吉林大學;2019年
2 徐金亮;超強耐藥糞腸球菌噬菌體裂解酶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病毒樣顆粒的表達、純化和結晶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3 武楠;糞腸球菌Ace重組蛋白的表達、純化及黏附活性研究[D];南華大學;2007年
4 張哲;兩株裂解性糞腸球菌噬菌體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5 曾威;基于酪氨酸為端基的ACE三肽抑制劑的構效關系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4年
6 劉愛東;食用白酒對大鼠心臟ACE、ACE2表達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2年
7 李穎佳;雙J管生物被膜細菌耐藥及其相關基因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蔡明;細顆粒物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ACE、AT1R基因表達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2年
9 張月穎;銅綠假單胞菌毒素抗毒素系統(tǒng)HigB-HigA對生物被膜和Ⅲ型分泌系統(tǒng)調控機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9年
10 張靜超;胞外多糖水解酶對銅綠假單胞菌運動特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影響[D];天津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567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285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