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通過微生物分離和分子鑒定方法針對來源于和田長壽老人和一般人腸道的細菌及乳酸菌總數進行測定。對其中的乳酸菌進行分離鑒定的同時,篩選出具有膽固醇能力及耐受胃腸道酸性、膽汁鹽性能和奶蛋白酶性能的菌株并對產生有抑菌作用的發(fā)酵產物進行初步研究和探討作用機理。 微生物數量測定及分類實驗結果表明,長壽老人腸道中細菌總數為7.2×10~6cfu/g,乳酸菌數量為4.9×10~4cfu/g,一般人腸道中細菌總數為8.0×10~6cfu/g,乳酸菌數量為7.3×10~3cfu/g。 通過選擇性培養(yǎng)基平板涂布法篩選得到長壽老人和一般人腸道乳酸菌27株,經細胞和菌落形態(tài)結構、革蘭氏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結果表明,27株分別屬于腸球菌屬和乳桿菌屬,其中18株屬于耐久腸球菌,1株屬于屎腸球菌,5株屬于植物乳桿菌植物亞種,2株屬于戊糖乳桿菌,1株屬于類干酪乳桿菌。 從抑菌實驗結果得知,27株實驗菌株都有一定的抑菌能力,但從長壽老人糞便中分離得到的所有菌株抑菌能力強于來自一般人腸道的所有菌株。耐久腸球菌R02-23,植物乳桿菌植物亞種R03-13,戊糖乳桿菌S04對三種指示菌抑制效果均較好,作為進一步研究益生菌(乳酸菌)抑菌機理。乳酸菌代謝產物---有機酸(乳酸,丁酸和乙酸)和細菌素類(對熱穩(wěn)定且對酸和蛋白酶敏感)做主要底物進行抑菌實驗。實驗結果,在低pH條件下兩類物質有明顯的抑菌作用。低pH是表現抑菌活性的必要條件,本研究中pH低于4.50時抑菌物質才能發(fā)揮作用。 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參與了一些甾體類激素和膽酸的生物合成,但是特內膽固醇含量高于正常值并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所以本實驗檢測實驗菌株的體外降膽固醇能力。27株乳酸菌都有一定的降膽固醇的能力,脫除率在22.32%-78.57%之間,,平均脫除率50.63%,13株(都是長壽老人源菌株)脫除率高于平均值。長壽益生菌中最高脫除率為78.57%,最低為40.41%,對照組中最高脫除率是48.21%,最低是22.32%。篩選高降膽固醇能力的菌株10株,并檢測10株菌對膽汁鹽,對酸和蛋白酶的耐受性。實驗結果表明,10株實驗菌株中篩選出耐酸,耐膽汁鹽,耐蛋白酶能力強的三株菌(耐久腸球菌R02-23,植物乳桿菌植物亞種R03-13,戊糖乳桿菌S04)。對耐久腸球菌R02-23,植物乳桿菌植物亞種R03-13,戊糖乳桿菌S04等三株菌進行降膽固醇機理研究,結果表明,三株菌具有降低發(fā)酵液膽固醇含量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通過菌體對一定程度超聲波耐受能力的考察,證明菌體對膽固醇的同化作用和生物功能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并初步確認為益生菌降膽固醇的機制。 以上所有實驗結果表明,R02-23,R03-13,S04等長壽老人源乳酸菌的抑菌能力,降膽固醇能力和耐受胃腸道中惡劣環(huán)境的能力都強于一般人的乳酸菌(R07-28,R05-35)。因此長壽老人的長壽能力與耐久腸球菌R02-23,植物乳桿菌植物亞種R03-13,戊糖乳桿菌S04有很大的關系,這方面的具體內容需進行進一步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3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濤;;益生菌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7期
2 溫曉慶;;乳酸菌及有效成分抗腫瘤作用與機制探討[J];北京農業(yè);2008年12期
3 張長青,張國偉,張葵玲;培菲康輔助治療肝硬化自發(fā)性腹膜炎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2005年01期
4 溫柏平;乳酸菌與腫瘤防治[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96年01期
5 秦俊法;;中國的百歲老人研究Ⅲ.百歲老人聚居區(qū)——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成因和評定[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7年11期
6 周素芳,秦雪,梁谷,吳耀生,周德義;用酶標凝集素檢測胃液中的胃蛋白酶[J];廣西科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7 劉娟;王蔭榆;吳正鈞;郭本恒;;植物乳桿菌ST-Ⅲ菌株降膽固醇作用的研究[J];工業(yè)微生物;2008年05期
8 王海波;馬微;錢程;張?zhí)m威;;益生菌的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現代食品科技;2006年03期
9 黃培寧;雙岐三聯活菌制劑治療霉菌性腸炎68例[J];海南醫(yī)學;2004年03期
10 王旭明,陳宗澤,袁毅;益生菌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J];吉林農業(yè)科學;200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平蘭;長壽老人源雙歧桿菌優(yōu)良菌株的篩選及生理功能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2 牛天貴;食品中膽固醇微生物轉化機理與應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0年
3 郭翔;降膽固醇益生乳酸菌篩選及其功能機理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巍;具有降膽固醇功能益生菌的篩選[D];黑龍江大學;2009年
2 徐晶雪;降膽固醇益生菌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3897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238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