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腸易激綜合征 + 動物模型; 參考:《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年27期
【摘要】: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治療原則仍是對癥治療。關于IBS動物模型的研究有很多,最常用實驗動物是大鼠與小鼠。模型構建方法較多,有物理化學刺激、心理應激、藥物致瀉、病原體感染、復合方法及其他方法等。觀測指標包括一般情況、腸道敏感性測試、腸道轉運功能、病理學檢查、相關腦腸肽的檢測等,F(xiàn)在的動物模型大多僅從病理生理機制中的某一方面著手,而IBS的發(fā)病機制復雜,誘發(fā)因素個體化、多樣,因此目前的動物模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還需進一步研究。本文擬對IBS動物模型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Abstrac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functional bowel disease, 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At present, the main principl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s still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IBS animal model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xperimental animals are rats and mice. 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model, such as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imulat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drug induced diarrhea, pathogen infection, compound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The parameters included general condition, intestinal sensitivity test, intestinal transport funct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detection of related brain intestinal peptide, etc. Most of the current animal models only start from one aspect of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but the pathogenesis of IBS is complex, the inducing factors are individualized and diverse, so the current animal models have different limitations and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BS animal models.
【作者單位】: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消化科;
【基金】:江蘇省科技項目(BK20161608) 江蘇省中醫(yī)藥科技項目(YB2015039)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江蘇分院項目(JSBN1305)
【分類號】:R574;R-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遠達,蕭正倫,羅煒,黃海鷺;新建一種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動物模型[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年03期
2 富琦,陳信義;建立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新思路[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3年09期
3 董曉華,張丹參,武海霞;衰老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及評價[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彭鵬,杜秀平;肺癌動物模型的制作概況[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彭炳蔚,任連坤,吳立文;癲沲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5年10期
6 焦東亮;倪秀石;;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動物模型[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5年10期
7 王斌;武漢;劉恒;;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動物模型在中醫(yī)科研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李才銳,姜德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動物模型[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2005年01期
9 劉穩(wěn);高志強;;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動物模型[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年02期
10 焦劍;劉武;;實驗性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動物模型的建立[J];國際眼科雜志;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白躍宏;沈曉艷;曹曼林;;慢性骨筋膜室綜合征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第七屆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曹敬麗;黃紅云;;癡呆動物模型[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魏瑋;;證候動物模型述評[A];中醫(yī)藥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與成果展示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崔軼凡;王慶國;;病證結合動物模型對中醫(yī)藥研究的意義及建模方法新思路[A];仲景醫(yī)學求真(續(xù)三)[C];2009年
5 魏瑋;;證候動物模型述評[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6 徐國會;勵建安;王彤;周士枋;;慢性冠狀動脈狹窄及側枝循環(huán)的動物模型[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7 胡連生;李忠卓;劉海軍;張鐵民;;肝火上擾型耳聾動物模型的實驗初探[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8 苗明三;方曉艷;孫艷紅;;氣血雙虛動物模型的復制[A];首屆中國中醫(yī)藥實驗動物科技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2年
9 秦任甲;;高黏滯動物模型[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張如意;艾厚喜;葉翠飛;李林;;擬抽動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評價[A];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 吳丹;新血管內膜增生動物模型研制成功[N];健康報;2013年
2 記者 譚欣;創(chuàng)新建立中醫(yī)證候動物模型[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3年
3 趙琰 屈會化 王慶國;建立病證結合理想模型的新思路[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通訊員 朱丹萍 記者 王丹;世界首例ROSA26基因打靶豬模型誕生[N];健康報;2014年
5 羅剛 吳志軍;非典科研攻關存在制約因素[N];健康報;2003年
6 記者 白毅;漸凍人癥轉基因豬模型建立[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7 記者 白毅;宿主可產生細菌毒素樣蛋白清除微生物感染[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芝;玉屏銀屑方對濕熱證型銀屑病動物模型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2 柴亮;自身免疫性內耳病動物模型的建立和凋亡及其相關蛋白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內耳病的表達[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朱峰;炎癥性腸病免疫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發(fā)病機制和藥物治療的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7年
4 成俊;腰椎融合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學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隰建成;椎間盤源性下腰痛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行為學觀察[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6 姜偉洲;基于中醫(yī)理論的肺陰虧虛、寒邪犯肺證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相關理論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徐冰;常見人體腫瘤轉移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相關機理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袁靜;兩種微生態(tài)學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抗菌藥物殘留安全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9 郭淑貞;血瘀證(心肌缺血)動物模型及其相關蛋白質組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10 鄭琴;膠原誘導關節(jié)炎伴發(fā)抑郁癥動物模型的建立及中藥干預機理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敏貴;放射性淚腺損傷動物模型的建立、病理生理機制研究及Gadd45 α在其損傷修復中作用的探討[D];復旦大學;2014年
2 李帥杰;前列腺2μm激光切除術后尿道上皮修復機制研究的動物模型的建立[D];遵義醫(yī)學院;2016年
3 李金軒;一種新型脊髓壓迫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自噬因子beclin1表達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張大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物模型的研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5 陶琦;腎臟病動物模型對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治療指導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6 李春光;豬慢性腦動靜脈畸形動物模型的建立[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李一鳴;個體化裸鼠荷人肺癌動物模型的基因檢測[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溫,;產后多虛多瘀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9 付曉麗;多囊卵巢綜合征動物模型與中藥干預的文獻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王宏坤;單純腹壁高能爆炸傷合并內臟外露的動物模型的建立與實驗觀察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331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193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