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高通量測序研究益生菌對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5-05 19:09

  本文選題:益生菌 + 腸道菌群。 參考:《食品科學》2017年01期


【摘要】: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復合益生菌對昆明雄性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利用0.9 mg/(g·d)青霉素鈉灌胃建立腸道菌群失調小鼠模型。將50只小鼠隨機分為5組:空白對照組、自然恢復組、復合菌液高、中、低3個劑量組(復合益生菌濃度分別為10~9、10~8、10~7 CFU/m L)。0.2 m L/(d·10 g)連續(xù)灌胃14 d后,收集小鼠糞便,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對各組小鼠糞便菌群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復合菌液高劑量組小鼠腸道菌群物種多樣性最高(ACE值為22 101.63和Chao1值為13 791.40),自然恢復組最低;另外,小鼠腸道中有益菌與致病菌比例在各組之間差異顯著,復合菌液各劑量組中有益菌群的比例均大于自然恢復組,而致病菌比例最高的為自然恢復組(56.36%),因此復合菌液對小鼠的腸道菌群失調具有調節(jié)作用。
[Abstract]:The effect of compound probiotics on intestinal flora of Kunming male mice was analyzed by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he model of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in mice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penicillin sodium (0.9 mg/(g d). Fifty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blank control group, natural recovery group, high, medium and low dose groups (10 ~ 9 ~ 10 ~ (9) ~ 10 ~ 10 ~ (-1) CFU/m 路L ~ (-1) 路0 ~ (2) mL / d ~ (10 g) of probiotics, respectively), and then collected the feces of mice for 14 days. The fecal flora of each group of mice was analyz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and Chao1 were 22 101.63 and 13 791.40%,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io of beneficial bacteria to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mic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proportion of beneficial bacteria in each dos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atural recovery group,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natural recovery group was 56.36%.
【作者單位】: 東北林業(yè)大學林學院;黑龍江農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東北林業(yè)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
【基金】:國家林業(yè)局大熊貓國際資金項目(SG1409)
【分類號】:R3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琛;江振友;宋克玉;施珊珊;嚴群超;吳莎;孫毅凡;;中草藥對小鼠腸道菌群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1年01期

2 李巧巧;王莉;胡永紅;;七才湯對小鼠腸道菌群影響的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1期

3 楊景云;馬淑霞;李儉;叢淑珍;于敏;;低溫對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及中藥903Ⅱ號的調節(jié)作用[J];佳木斯醫(yī)學院學報;1991年05期

4 楊景云;馬淑霞;李儉;叢淑珍;于敏;霍繼明;;低溫對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及中藥903Ⅱ號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1993年01期

5 傅金衡,魏華,孫紅斌,許楊,袁勇芳;抗生素伴侶調節(jié)小鼠腸道菌群作用的研究[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0年05期

6 張力華;黃代勇;王衛(wèi)華;李開軍;盛洪;周小紅;;甘露低聚糖對小鼠腸道菌群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6年06期

7 楊景云;李麗秋;馬淑霞;遲振富;張桂春;于敏;霍繼明;;中藥903對抗生素脫污染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J];佳木斯醫(yī)學院學報;1991年05期

8 顏玉,,孫紹杰,楊景云,于敏;中藥931-Ⅰ號對脫污染小鼠腸道菌群的調整及機制初探[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1995年06期

9 趙霖,冉陸,叢濤,鮑善芬,田鶴,楊寶蘭,李志剛;蔬菜類保健食品“賽金”等對大鼠腸道菌群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0年04期

10 史權,薛艷華,趙光遠,楊景云,馬淑霞,李儉,李立秋,聶清,劉君興,施中凱,宋淑賢;對大鼠腸道菌群有調整作用的中藥篩選[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趙霖;冉陸;叢濤;鮑善芬;田鶴;楊寶蘭;李志剛;;蔬菜類食品對生長中大鼠腸道菌群影響的實驗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八次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2 廖呂燕;馬玉芳;李健;黃一帆;;“芪苓”制劑多糖對環(huán)磷酰胺免疫損傷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第二屆中國獸醫(yī)臨床大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周波;王曉紅;宋儒;郭連營;張卓;徐超;;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對小鼠腸道菌群影響的實驗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營養(yǎng)與保健食品分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孫海峰;劉偉;張力增;郭小青;秦雪梅;;大鼠腸道菌群基因組DNA提取及其多態(tài)性分析[A];藥學發(fā)展前沿論壇及藥理學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黃曉飛;夏芳珍;陸穎理;;高脂飲食誘導肥胖對大鼠腸道菌群影響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6 劉偉;孫海峰;秦雪梅;張麗增;郭小青;;ERIC-PCR指紋圖譜技術分析逍遙散對CUMS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次全國學術會議?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阿凡(Affhan Shoaib);攝入的乳酸桿菌能夠防止小鼠腸道菌群失衡以及喜氧金黃色釀膿葡萄球菌和綠膿假單胞菌造成的感染[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陳大衛(wèi);輔助降血脂益生乳酸菌的篩選及其對高血脂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思思;乳酸菌利用低聚糖的特性及在腸道中的作用[D];江南大學;2015年

2 陳星星;傳統(tǒng)發(fā)酵酸面團菌群結構的對比及優(yōu)選菌株益生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3 甘敏;雙歧桿菌胞外多糖益生功能及機理的初步探究[D];南昌大學;2015年

4 范佳惠;L.plantum和E.coli細胞壁肽聚糖緩釋微球對小鼠腸道菌群及機體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5 李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大鼠腸道菌群的變化[D];濱州醫(yī)學院;2014年

6 牛曉曼;祛濁通痹方對高尿酸血癥模型大鼠腸道菌群結構的影響[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7 陳鳳;口服抗生素改變大鼠腸道菌群和大腦海馬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表達及其恢復[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李宛真;電針調控肥胖模型小鼠腸道菌群元基因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李麗婷;小鼠腸道菌群構成與肥胖易發(fā)性的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10 趙勝娟;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雙歧桿菌對小鼠腸道菌群影響的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489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18489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8bf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