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白質解剖學及影像學觀察
本文選題:腦白質纖維解剖 + DTI ; 參考:《泰山醫(yī)學院》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 采用磁共振成像中的DTI技術及Klingler解剖技術,對人體腦白質解剖結構進行相關研究,為腦部病變的臨床診斷、準確定位提供參照資料。 方法 1.10例成人尸體顱腦標本采用Klingle解剖技術,對腦白質進行逐層分離,,觀察并進行數(shù)據(jù)測量。2.對1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MRI-DTI成像技術進行腦白質纖維束成像,同時應用擴散張量纖維束示蹤成像(DTT)方法對感興趣區(qū)進行重建。 結果 1.采用Klingler解剖技術可清晰顯示腦內、外囊、弓狀束、鉤狀束、額枕下束、視輻射等腦白質纖維束及屏狀核的結構及位置。2.采用磁共振成像中的DTI技術能夠直觀而清晰的顯示主要腦白質纖維束。 結論 1.運用Klingler解剖技術及MRI DTI成像技術可直觀、清晰顯示腦白質主要纖維束的結構及位置。2.腦白質基本結構相同,但部分腦白質的大小、形態(tài)卻存在個體性差異。3.通過DTI技術可以較好的對腦白質進行臨床診斷及準確定位。
[Abstract]:Purpos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brain lesions, DTI and Klingler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natomy of the white matter of human brain.Method1.10 adult cadaveric brain specimens were dissected layer by layer by Klingle technique, observed and measured.The white matter fiber bundle imaging was performed in 10 healthy volunteers, and diffusion Zhang Liang tracer imaging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area of interest.Result1.The structure and location of white matter fiber bundle and palmatoid nucleus in brain, external capsule, arcuate bundle, hook bundle, frontal suboccipital bundle, visual radiation and so on can be clearly displayed by Klingler anatomical technique.The main white matter fiber bundle can be visualized and clearly displayed by DTI technique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onclusion1.Klingler anatomical technique and MRI DTI imaging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visualize the structure and location of the main fibrous bundles in the white matter.The basic structure of white matter is the same, but 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some white matter are different. 3. 3.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white matter can be made by DTI.
【學位授予單位】:泰山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445.1;R32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柯祺,顏小瓊,許灼新,趙曉梅;老年人腦白質病變的臨床MRI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1年05期
2 谷振勇;彌漫性軸索損傷[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3 張敬軍,陳軍花,朱建忠,李汶霞;頭顱CT和MRI對腦白質病變的初步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2年04期
4 Parisaei M.;Derwig I.;Yoon J. ;郭培奮;;產后子癇發(fā)生可逆性腦白質病變[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婦產科學分冊);2006年01期
5 徐巍;于學忠;;海洛因致大面積腦白質病變1例[J];世界急危重病醫(yī)學雜志;2004年03期
6 趙連彬;劉軍;張濤;;腦白質病變的生物學標記物[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李琳;無重度高血壓的后部腦白質病變:彌散加權MRI研究[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1999年05期
8 張愛娟;郭玉峰;鐘池;宋保華;;腦白質病變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年01期
9 歐小凡;潘速躍;陳志斌;;腦白質病變與偏頭痛的關系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年06期
10 張愛娟;趙黎明;宋保華;;腦白質病變程度、部位對老年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0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龔萬慶;陶曉峰;姜慶軍;;視路白質纖維束成像初步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2 王波;矯桂瓊;盧智先;;制備工藝對陶瓷基復合材料纖維性能影響的實驗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程流泉;趙錫海;張濤;李力兵;蔡幼銓;馬林;;心肌纖維束DTI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4 梁雄利;辛立平;劉福生;李子孝;陳寶師;江濤;;膠質瘤MMP9因子與功能核磁纖維束損害的關系[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黃文;汪洋;夏源明;;聚乙烯纖維束溫度和應變率相關性的實驗研究[A];復合材料:生命、環(huán)境與高技術——第十二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周江平;彭雄志;趙善銳;;土體強度的尺寸效應與蒙特卡洛隨機模擬的驗證[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煦;;青少年起病的早期精神分裂癥腦白質纖維完整性的DTI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關立平;張麗;;單紗紡(solospun)的成紗理論[A];2008全國現(xiàn)代紡紗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賴燦;章士正;;磁振擴散張量白質纖維束示蹤成像對急性腔隙性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預后評估的價值[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夏源明;王鎮(zhèn);汪洋;;纖維束及其單向復合材料動態(tài)力學性能[A];“力學2000”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心腦血管都有病藥該怎么吃[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5年
2 茍武昌 記者 陳道明;醋酸纖維束項目落戶蒼溪[N];廣元日報;2010年
3 中國紡織機械(集團)公司 董蕊;集聚環(huán)錠紡紗裝置發(fā)展現(xiàn)狀(國外篇)[N];中國紡織報;2005年
4 吳強;從紡紗新工藝看紡紗設備的開發(fā)方向[N];中國紡織報;2005年
5 潘治;奧納司酮有望治療CMT[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6 ;納凱夫(NACF)纖維[N];中國建材報;2004年
7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急診科教授 羅學宏;老人一氧化碳中毒警惕并發(fā)腦梗死[N];健康報;2006年
8 陳玉婷;中藥鑒定[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9 戴豪良;茶水能解牙痛嗎[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10 ;腦心供血不足咋治療?[N];健康時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一勇;DTI及FT參數(shù)在腦膠質瘤結構分析與級別分類中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 譚紀萍;老年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3 王德英;纖維束濾床深層過濾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4 金宏彬;纖維束沖擊拉伸的數(shù)值模擬[D];東華大學;2005年
5 林國昌;織物/粘性樹脂復合材料本構行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董艷紅;皮質下缺血性腦血管病認知障礙與神經影像學及炎性標志物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廖曉玲;三維編織C/C復合材料的疲勞行為以及損傷演變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8 王瑋;預浸織物細觀變形機理及本構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楊俊英;樹脂傳遞模塑工藝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D];山東大學;2007年
10 李郁欣;多發(fā)性硬化的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瑞;人腦白質解剖學及影像學觀察[D];泰山醫(yī)學院;2012年
2 王帥;腦白質病變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3 曾強;3.0T核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兒童腦白質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潘婕;腦白質病變與認知功能障礙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黃純臣;卒中人群腦白質病變的臨床特點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6 劉軍;腦白質病變與認知障礙及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7 趙連彬;腦白質病變與ADMA及Hcy的相關性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8 朱文佳;老年男性腦白質病變患者認知功能特點及危險因素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2年
9 潘靜;年齡相關性腦白質改變與外周血內皮祖細胞數(shù)量及認知功能關系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吳飛;毛竹的細觀結構與抗拉受力試驗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54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175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