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間歇性缺氧對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慢性間歇性缺氧對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影響 出處:《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慢性間歇性缺氧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 大鼠
【摘要】:目的:制作常壓慢性間歇性缺氧的動物模型,為探索OSAHS(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生理機制提供一個實驗平臺。通過研究正常供氧、慢性間歇性缺氧以及去除缺氧SD大鼠血漿CRH (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ACTH(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COR(Cortisol)、電鏡下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超微結(jié)構的變化,探討慢性間歇性缺氧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結(jié)構和功能的影響及其可能的機制,以期為OSAHS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選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unhandled control,UC組)、慢性間歇性缺氧組(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組)和去除缺氧組(Removal of hypoxia,RH組),UC組正常氧供條件下飼養(yǎng),CIH組每天間歇性缺氧8小時,持續(xù)4周, RH組前4周同CIH組,后4周同UC組。在模型建立成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大鼠血漿CRH、ACTH、COR,同時用電鏡觀察三組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超微結(jié)構的變化。 結(jié)果: CIH組血漿中CRH、ACTH、COR的含量明顯高于UC組和RH組,而UC組和RH組之間無明顯差異。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的超微結(jié)構在CIH組均呈現(xiàn)為代謝旺盛改變。下丘腦基質(zhì)中高爾基復合體和線粒體增多,線粒體腫脹明顯,胞漿中透明囊泡和分泌顆粒增多;大鼠垂體遠側(cè)部嗜堿性細胞分泌顆粒增多,線粒體腫脹,滑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腎上腺皮質(zhì)束狀帶病變最為明顯,表現(xiàn)為細胞內(nèi)脂滴減少,細胞腫脹,線粒體空化,滑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與高爾基體擴張,核膜間隙增寬。 結(jié)論:慢性間歇性缺氧致使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被激活,反饋調(diào)節(jié)紊亂,復氧能使其恢復正常。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of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under normal pressure. To explore OSAHS(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through the study of normal oxygen supply.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and elimination of hypoxia in SD rats plasma CRH 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ACTH: 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ium Cortisola, 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OSAHS patients. Methods: Twenty-four healthy adult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n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and hypoxia removal group. The rats in the RH group received intermittent hypoxia for 8 hours per day for 4 weeks, the first four weeks in the RH group were the same as in the CIH group, and the other 4 weeks in the UC group.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the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changes of ultrastructure of hypothalamus, pituitary and adrenal cortex in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the plasma level of CRHH ACTHCOR in CI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UC group and RH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C group and RH group. The ultrastructure of adrenal gland showed metabolic changes in CIH group. The number of Golgi complex and mitochondria in hypothalamic matrix was increased, mitochondria swelling was obvious, and hyaline vesicles and secretory granules in cytoplasm were increased. I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pituitary gland, the secretory granules of basophil increased, mitochondria swelling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dilatation. The lesions of adrenal cortical fasciculate zone were most obvious, such as decrease of lipid droplets, swelling of cells, cavitation of mitochondria, expansion of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Golgi apparatus, and widening of nuclear membrane space. Conclusion: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nduced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 activation, feedback regulation disorder, reoxygenation can make it return to normal.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3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艷;扈昕虹;郭素紅;袁忠海;侯毅鞠;郝峰;張磊;許會靜;李正垎;;林蛙油對大鼠肝纖維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15期
2 文焰林;鄧顯忠;崔曙;姜果;鮮述彥;廖波;;睪丸肉膜囊固定術在大鼠精索扭轉(zhuǎn)模型中的應用[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程晨;林英立;陳業(yè)剛;劉曉強;孫光;;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模型的實驗研究[J];中國男科學雜志;2010年08期
4 陸一竹;陳曉旭;蔡琦玲;王學嶺;;中醫(yī)寒凝血瘀證模型大鼠血清游離鈣和細胞流變學變化[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魏莉;黃華;秦榕;李旭;劉玉;;實驗性脂肪肝大鼠胃竇Ghrelin的研究[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1年03期
6 韋袞政;韋莽;;唯消廷湯對大鼠糖尿病皮膚潰瘍模型的影響[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0年08期
7 俞曉軍;胡志前;;基因芯片技術在休克中的應用[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1年05期
8 孫曉寧;譚琰;安鈺;孫曄;;Runx3蛋白在腸易激綜合征大鼠模型中的表達[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9 王麗娜;陳永福;岳小強;;寒熱環(huán)境刺激對DEN誘發(fā)性肝癌大鼠Th1和Th2細胞因子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蔡萍;蔡光先;莫韋浩;王宇紅;田雪飛;;脂清膠囊對實驗性大鼠的降脂保肝作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超;閔蘇;孫善全;;在內(nèi)毒素腦損傷大鼠模型中內(nèi)毒素劑量和作用時間對腦紅蛋白表達變化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2 常越;張建中;;高血糖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海馬CA3區(qū)神經(jīng)元中胞漿磷脂酶A2表達的上調(diào)[A];第八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趙小貞;林清;林凌;王瑋;;擬癡呆大鼠海馬線粒體膜電位、細胞色素C和Bax蛋白的變化[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4 牛朝詩;楊艷艷;;泛素連接酶hHrd1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腦的表達及其意義[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桂定坤;顧勇;彭艾;林善錟;;黃芪水提物對阿霉素腎病大鼠ANP抵抗的改善作用[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6 馬曦;韓鵬飛;李德發(fā);;大鼠模型研究α-硫辛酸對大豆抗原glycinin致敏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營養(yǎng)學分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楊禮騰;劉欣;程德云;方洵;穆茂;胡曉波;聶莉;;迷迭香二萜芬提取物調(diào)控大鼠肺損傷間質(zhì)過度修復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韓紀昌;李紅兵;張逸捷;李四紅;王伯章;;阿魏酸鈉對慢性低氧大鼠肺動脈壓的影響及機理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修麗娟;魏品康;林暉明;龐彬;;消痰解郁方對慢性應激后荷瘤大鼠的行為學影響及機制研究[A];第三屆江浙滬中西醫(yī)結(jié)合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10 楊鑒冰;孟巧絨;陳梅;劉東平;朱麗紅;;祛異康對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模型大鼠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的影響[A];全國第八次中醫(y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華;雌二醇可減輕大鼠模型急性胰腺炎的器官損害[N];醫(yī)藥導報;2004年
2 ;電針對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抗氧化酶有影響[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3 張艷 方素清 姜凱 宋婷婷;慢心衰氣虛血瘀證大鼠模型[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4 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中醫(yī)學院 任秀玲;“肺氣虛”大鼠模型微觀基礎表達的實驗研究[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5 姜之炎 吳玉晶;小兒敷貼粉可改善哮喘大鼠氣道反應[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6 張超群 范曉莉;山西醫(yī)大用新法制備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7 張中橋;中藥能調(diào)節(jié)胃泌素水平[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8 記者 王華鋒;用中藥抗老年性癡呆前景看好[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9 張中橋;寶寶樂能調(diào)節(jié)胃泌素和CCK[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10 ;ALS治療新方向[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楓;鋅對大鼠肝臟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1(SCD-1)的影響及其調(diào)控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周春雷;五肽化合物PLNPK對大鼠抗GBM腎炎的治療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云宇;缺血后處理抗大鼠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4 周海洋;外周神經(jīng)損傷對中樞核團的影響及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治療外周神經(jīng)損傷后中樞逆行性病變的可行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劉明;梓醇對腦缺血損傷大鼠恢復早期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沙瑩;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療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李國;白介素-6中和抗體及索拉菲尼對野百合堿誘導大鼠肺動脈高壓的作用及其機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莫雪安;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治療血管性癡呆大鼠模型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鄒彬;電刺激干預對廢用性肌萎縮大鼠線粒體生物合成和呼吸功能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10 張新穎;烏司他丁對內(nèi)毒素性急性肺損傷大鼠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標;大鼠腦基底動脈EDHF反應及外源性EDHF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許黎忠;螺內(nèi)酯對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纖維化的干預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詹增土;慢性全腦低灌注大鼠側(cè)腦室旁白質(zhì)改變及MMP-2,3和7的表達[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向永紅;慢性間斷性低氧大鼠氧化應激狀態(tài)與RAS相關性研究及NAC干預作用[D];中南大學;2010年
5 袁浩;紅霉素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TGFβ_1、SLPI表達水平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0年
6 舒如明;1.碳酸酐酶抑制劑對大鼠精子發(fā)生和精子成熟的影響 2.三種人類精子質(zhì)膜完整性檢測方法比較[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危智盛;不同劑量甲潑尼龍治療EAE的療效及其與GR亞型、SRp30c的相關性[D];廣東藥學院;2010年
8 薛榮;矽肺大鼠肺纖維化過程中差異基因的表達及關鍵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的探討[D];華北煤炭醫(yī)學院;2010年
9 譚麗;慢傳輸型便秘大鼠結(jié)腸內(nèi)Cajal間質(zhì)細胞的變化[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駱萍;龍眼肉提取物對東莨菪堿所致擬癡呆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379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143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