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彈性縱向研究進展及其對臨床心理康復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心理彈性縱向研究進展及其對臨床心理康復的啟示
【摘要】:心理彈性近年來成為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心理彈性打破了以往研究者對于人們在逆境中關注不利群體發(fā)展的傳統(tǒng),強調(diào)從積極的層面去看待個體的適應和發(fā)展。眾多研究表明心理彈性在個體面對創(chuàng)傷或壓力性事件時起著重要的作用,個體面對應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彈性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會呈現(xiàn)動態(tài)發(fā)展的趨勢。本文通過對心理彈性縱向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制定有針對性的臨床干預措施及臨床心理照護提供理論參考。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基金】:2015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K2015A363 2013年度安徽省第二批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303063025
【分類號】:R395
【正文快照】: 心理彈性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Antho-ny提出的[1],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經(jīng)歷急性壓力、創(chuàng)傷或更多不同形式的慢性壓力時成功應對、積極適應的動態(tài)過程[2]。心理彈性著眼于積極心理學層面、從積極的視角出發(fā),關注個體積極性的發(fā)揮;打破了傳統(tǒng)著重于壓力/逆境的負面研究[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栻華;楊翠容;;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心理彈性培養(yǎng)的做法和成效[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3年05期
2 董澤松;張大均;;536名少數(shù)民族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生活滿意度關系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年22期
3 李丹丹;林芹蘭;高玲;;心理彈性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年01期
4 劉巧蘭;何芙蓉;蔣敏;周艷陽;;5.12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彈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縱向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13年06期
5 任雅欣;周英;馬春花;楚翠蘭;張歡;嚴夏舒;潘勝茂;;心理彈性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年03期
6 祥云;;增強心理彈性須放得下[J];長壽;2007年08期
7 陳文貴;;心理彈性大,焦慮不再來[J];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13年08期
8 趙淑娟;鄭秀娟;劉嘉邦;;流動兒童心理彈性研究——現(xiàn)狀及啟示[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8期
9 王燕秋;張佳佳;任景敏;黃健;李敏;許瑩;彭李;繆毅;張鈺;;大學生心理彈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07期
10 蔡穎;梁寶勇;周亞娟;;中學生的升學考試壓力、心理彈性與壓力困擾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書萍;徐光興;;心理彈性研究的科學價值、存在問題以及發(fā)展前景[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許燕平;宋娟;;優(yōu)秀貧困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建構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彈性個體對情緒圖片刺激的認知偏向[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張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彈性水平的大學生自主神經(jīng)反應特點的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設計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團體訓練[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張莎;唐立;;應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彈性大學生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麗霞;;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修訂[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鮑軍超;;體育參與對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影響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團體音樂治療對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彈性的干預[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葉艷;范方;;心理彈性研究中變量定向與個體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華勤;“心理彈性”利健康[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7年
2 記者 舒薇 實習生 江文龍;80、90后需補心理彈性課[N];長沙晚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張清俐;心理彈性研究關注人類發(fā)展“正能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記者 欒吟之;發(fā)展孩子的“心理彈性”[N];解放日報;2011年
5 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 李義平;構建和諧社會的經(jīng)濟學思考[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5年
6 李茜 王安立 劉振庭;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如何適應社會[N];光明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蔡穎;心理彈性與壓力困擾、適應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彈性的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范方;留守兒童焦慮/抑郁情緒的心理社會因素及心理彈性發(fā)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5 張帆;三峽庫區(qū)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楊海;軍校新生心理彈性因素及心理訓練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7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愛華;意外創(chuàng)傷者的心理彈性及其發(fā)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63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126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