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跨信號轉導作用與其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IL-6跨信號轉導作用與其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白細胞介素 跨信號轉導 經典信號轉導 相關疾病 進展
【摘要】:IL-6在機體內具有重要作用,其信號轉導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即經典信號轉導和跨信號轉導途徑進行。經典信號轉導主要與IL-6膜特異性受體結合激活下游信號,跨信號轉導是IL-6與游離的s IL-6R結合激活下游信號。由于經典信號轉導途徑IL-6受體的局限性,其作用并不廣泛,本文主要就IL-6跨信號轉導途徑在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簡單綜述。
【作者單位】: 貴州醫(yī)科大學;貴州省人民醫(yī)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81260200)
【分類號】:R363
【正文快照】: 白細胞介素6(IL-6)是一種含有184個氨基酸的螺旋蛋白,1986年由Kishimoto等首先從T細胞中獲取c DNA克隆。它主要由抗原遞呈細胞如B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分泌,另外某些非專業(yè)性抗原遞呈細胞如神經膠質細胞、上皮細胞、內皮細胞、某些腫瘤細胞等也可進行分泌。IL-6在機體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書訊[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0年04期
2 張平;Wnt信號轉導及其生物效應[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1年04期
3 楊進華;郭志軍;;心肌組織中G蛋白信號轉導調節(jié)蛋白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6年12期
4 朱敏;孫振學;;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號轉導通路[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5 張韶輝;高東升;;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的信號轉導研究進展[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09年01期
6 方德健;梁偉國;沈雁;;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5信號轉導通道研究的最新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2年01期
7 段聚寶,王嘉璽;白介素6的信號轉導及其相關疾病的治療策略[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97年01期
8 ;美科學家繪出蛋白質信號轉導圖[J];國外科技動態(tài);2001年02期
9 ;第一屆上海國際信號轉導與癌癥學術會議[J];生命科學儀器;2004年03期
10 鄭素軍,林汝仙 ,王升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及其信號轉導作用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濤;李洪;周志遠;段承剛;戴榮陽;;神經元EGF信號轉導動力學特征分析[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二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論文集[C];2004年
2 郭曉強;;科學史在信號轉導教學中的應用[A];細胞—生命的基礎——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3年全國學術大會·武漢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劉志民;;受體及信號轉導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發(fā)展態(tài)勢[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腫瘤和免疫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舒紅兵;;細胞抗病毒反應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英文)[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青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迪潯;;肺動脈細胞對缺氧的感受和信號轉導[A];湖北省暨武漢市病理生理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6 曹亞;;關注腫瘤研究中的幾個問題[A];2008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第十一屆腫瘤和第十二屆免疫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楊少麗;林秀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信號轉導及表達調控[A];2007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張捷;郭毅;孫大業(yè);;胞外鈣調素信號轉導的蛋白質組學研究[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二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論文集[C];2004年
9 王紅陽;;腫瘤信號轉導及信號轉導藥物研發(fā)[A];2006年全國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雨生;;缺氧誘導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可能涉及的信號轉導通路[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編譯 伊遙;信號轉導抑制劑[N];中國醫(yī)藥報;2012年
2 章米力;我國血栓形成機制研究獲新突破[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3 海 霞;用分子生物學解讀中醫(yī)奧秘[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徐峰;阻斷腫瘤推進步伐[N];醫(yī)藥經濟報;2001年
5 朱深銀;G蛋白偶聯(lián)受體信號體的組裝 Modular Assembly of G-protein Couple Receptor Signalosome[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號轉導通路在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中性粒細胞活化中的作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鄭山紅;信號轉導pathway重構和組成要素識別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霍海蓉;脂質筏/質膜微囊在細胞膜受體信號轉導中的作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3年
4 趙琰;咪唑啉I_1受體穩(wěn)定表達系統(tǒng)的建立及其功能和信號轉導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3年
5 王芬;中藥糖耐康干預KKAy小鼠胰島素抵抗信號轉導的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6 尚振川;MAPK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信號轉導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機理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7 張玲玲;膠原性關節(jié)炎大鼠成纖維樣滑膜細胞G蛋白-AC-cAMP與Ras-Raf-MEK-ERK信號轉導的交叉對話及芍藥苷的調節(jié)作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趙心剛;SARS-CoV核衣殼蛋白調控TGF-β信號轉導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7年
9 鐘波;MITA介導的細胞抗病毒反應信號轉導及其調節(jié)機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趙赫男;CT-1致心肌細胞肥大的機制探討及相關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延莉;Gs-AC-cAMP-PKA信號轉導通路的表達與氟性骨損傷的關聯(lián)[D];貴陽醫(yī)學院;2015年
2 胡巧霞;VLGR1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及其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羅妙旋;ERK信號轉導通路在SLE表觀遺傳學基因表達調控機制及骨橋蛋白在SLE腎損害中的作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王尚念;草魚IRAK-4介導IL-1β細胞信號轉導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5 王清華;NF-κB信號轉導通路在PAH形成過程中的實驗研究[D];皖南醫(yī)學院;2015年
6 尹錄錄;冷脅迫誘導青蒿素合成基因表達及其鈣依賴信號轉導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7 石太德;人工膜上氨基酰類脂的仿生信號轉導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侯倩倩;六神丸通過Wnt信號轉導通路抗腫瘤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李一豪;HSP70在TGF-β信號轉導中的作用[D];河北大學;2011年
10 朱春蓮;TTF1調控ERK信號轉導通路的實驗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49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114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