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傳教士中文報刊對殖民活動的辯護行為研究 ——《中西聞見錄》“各國近事”的深層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1-08-22 00:26
1815年8月5日,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在馬六甲創(chuàng)辦了《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這是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報刊,中國的近代報刊亦由此發(fā)端。隨著傳教士中文報刊在中國不斷地進行本土化革新,原本在刊物中直接宣傳基督教的部分逐漸被淡化,同時開拓了一個讓中國人了解西方文明的新的途徑——科技傳播。這也使得這一類報刊在晚清“西學東漸”的運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而且也促進了國人的思想啟蒙和中國近代新聞業(yè)的產(chǎn)生。《中西聞見錄》正是這類刊物的代表之一,它是在北京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報刊,是偏重于介紹西方科學技術(shù)的綜合性刊物。主編丁韙良等人在刊物中介紹了大量的西方科學技術(shù),并為讀者展示了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近期所發(fā)生的新聞事件,不僅有力地支持了洋務運動的開展,同時也開拓了國人的眼界。本文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文章著眼于《中西聞見錄》的新聞報道部分,以求從各國的新聞動態(tài)的分析中探討丁韙良等人對新聞選擇的態(tài)度與傾向性。第一章是緒論部分。主要內(nèi)容是介紹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并對相關(guān)的文獻進行梳理和綜述。第二章是概述部分。通過對《中西聞見錄》的自然信息、編者、作者的概述,以統(tǒng)合該刊的整體...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問題的提出
二、相關(guān)文獻綜述
(一)關(guān)于近代傳教士中文報刊的研究綜述
(二)關(guān)于《中西聞見錄》的研究綜述
(三)關(guān)于近代來華傳教士身份及代表利益的研究綜述
(四)關(guān)于傳教士與殖民主義的研究綜述
(五)辯護的定義
三、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xiàn)實意義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西聞見錄》的基本信息及編、作者分析
一、《中西聞見錄》基本信息概述
(一)《中西聞見錄》的創(chuàng)辦與經(jīng)營
(二)《中西聞見錄》的裝幀與編輯
(三)《中西聞見錄》的內(nèi)容簡介
二、《中西聞見錄》的編者
(一)丁韙良
(二)艾約瑟
(三)包爾騰
(四)德貞
三、《中西聞見錄》的作者
(一)外國作者
(二)中國作者
(三)其他作者
第三章 《中西聞見錄》各國近事中辯護行為的文本分析
一、《中西聞見錄》對宗主國新聞報道的文本分析
(一)社會新聞
(二)政治新聞
(三)教科文衛(wèi)新聞
(四)經(jīng)濟新聞
(五)軍事新聞
(六)司法新聞
二、《中西聞見錄》對殖民地新聞報道的文本分析
(一)社會新聞
(二)政治新聞
(三)教科文衛(wèi)新聞
(四)經(jīng)濟新聞
(五)司法新聞
(六)軍事新聞
三、《中西聞見錄》新聞體裁與報道方式分析
(一)消息和通訊
(二)新聞評論
(三)深度報道
第四章 《中西聞見錄》中主要國家形象的議程設置及其辯護目的
一、《中西聞見錄》中英國形象的議程設置
(一)近乎完美的“超級強國”
(二)“完美者”形象文本建構(gòu)的辯護目的
二、《中西聞見錄》中日本形象的議程設置
(一)想當“霸主”的努力“學生”
(二)“學生”形象文本建構(gòu)的辯護目的
三、《中西聞見錄》中中國形象的議程設置
(一)回光返照的“衰弱病人”
(二)“病人”形象文本建構(gòu)的辯護目的
第五章 影響傳教士主動選擇為殖民活動進行辯護的深層原因
一、現(xiàn)實動因——傳教士身份的復雜性
(一)基督教傳教士——傳播善意的神圣工作者
(二)傳教士外交官——披著“善意”外衣的國家利益維護者
二、思想動因——西方意識形態(tài)與價值觀支配下的“自然選擇”
三、文化動因——不了解中國的“中國通”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19世紀傳教士報刊對中國近代民族報刊業(yè)的影響[J]. 田峰. 傳播與版權(quán). 2016(07)
[2]論傳教士報刊對近現(xiàn)代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傳播示范[J]. 張弢.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09)
[3]《中西聞見錄》編者與作者述略[J]. 金淑蘭,段海龍.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 2014(06)
[4]殖民主義與全球化——殖民主義與全球化進程及其消極影響[J]. 張紅菊. 史學理論研究. 2013 (04)
[5]新教傳教士與中國教育的早期近代化[J]. 吳雪玲. 東岳論叢. 2013(08)
[6]傳教士中文報刊的儒學態(tài)度——從附儒到既附儒又批儒的轉(zhuǎn)變[J]. 趙曉蘭.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3 (01)
[7]論傳教士中文報刊對中國近代民族報刊的催生作用[J]. 趙曉蘭.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4)
[8]辯護與譴責:試析近代來華傳教士的中外沖突觀——以鴉片戰(zhàn)爭和鴉片貿(mào)易為中心[J]. 李穎.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9]《中西聞見錄》與其數(shù)學傳播[J]. 張必勝,姚遠.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5)
[10]傳教士中文報刊辦刊宗旨演變分析[J]. 趙曉蘭.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5)
博士論文
[1]19世紀媒介形態(tài)下的美國來華傳教士群體建構(gòu)的中國形象與美國形象研究[D]. 王以芳.山東大學 2013
[2]美國傳教士與19世紀的中美外交關(guān)系(1830-1899)[D]. 陳才俊.華中師范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中西聞見錄》研究[D]. 朱世培.安徽大學 2013
[2]基督教傳教士來華辦報動機辨析[D]. 高小淞.山東師范大學 2012
[3]中國語境下的后殖民理論[D]. 郭根秀.蘭州大學 2011
[4]丁韙良對京師同文館發(fā)展的貢獻[D]. 徐兆強.西北師范大學 2009
[5]晚清來華傳教士德貞研究[D]. 馬飛.山東大學 2009
[6]《中西聞見錄》研究[D]. 段海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06
[7]交流還是侵略[D]. 羅安平.四川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56625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問題的提出
二、相關(guān)文獻綜述
(一)關(guān)于近代傳教士中文報刊的研究綜述
(二)關(guān)于《中西聞見錄》的研究綜述
(三)關(guān)于近代來華傳教士身份及代表利益的研究綜述
(四)關(guān)于傳教士與殖民主義的研究綜述
(五)辯護的定義
三、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xiàn)實意義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西聞見錄》的基本信息及編、作者分析
一、《中西聞見錄》基本信息概述
(一)《中西聞見錄》的創(chuàng)辦與經(jīng)營
(二)《中西聞見錄》的裝幀與編輯
(三)《中西聞見錄》的內(nèi)容簡介
二、《中西聞見錄》的編者
(一)丁韙良
(二)艾約瑟
(三)包爾騰
(四)德貞
三、《中西聞見錄》的作者
(一)外國作者
(二)中國作者
(三)其他作者
第三章 《中西聞見錄》各國近事中辯護行為的文本分析
一、《中西聞見錄》對宗主國新聞報道的文本分析
(一)社會新聞
(二)政治新聞
(三)教科文衛(wèi)新聞
(四)經(jīng)濟新聞
(五)軍事新聞
(六)司法新聞
二、《中西聞見錄》對殖民地新聞報道的文本分析
(一)社會新聞
(二)政治新聞
(三)教科文衛(wèi)新聞
(四)經(jīng)濟新聞
(五)司法新聞
(六)軍事新聞
三、《中西聞見錄》新聞體裁與報道方式分析
(一)消息和通訊
(二)新聞評論
(三)深度報道
第四章 《中西聞見錄》中主要國家形象的議程設置及其辯護目的
一、《中西聞見錄》中英國形象的議程設置
(一)近乎完美的“超級強國”
(二)“完美者”形象文本建構(gòu)的辯護目的
二、《中西聞見錄》中日本形象的議程設置
(一)想當“霸主”的努力“學生”
(二)“學生”形象文本建構(gòu)的辯護目的
三、《中西聞見錄》中中國形象的議程設置
(一)回光返照的“衰弱病人”
(二)“病人”形象文本建構(gòu)的辯護目的
第五章 影響傳教士主動選擇為殖民活動進行辯護的深層原因
一、現(xiàn)實動因——傳教士身份的復雜性
(一)基督教傳教士——傳播善意的神圣工作者
(二)傳教士外交官——披著“善意”外衣的國家利益維護者
二、思想動因——西方意識形態(tài)與價值觀支配下的“自然選擇”
三、文化動因——不了解中國的“中國通”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19世紀傳教士報刊對中國近代民族報刊業(yè)的影響[J]. 田峰. 傳播與版權(quán). 2016(07)
[2]論傳教士報刊對近現(xiàn)代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傳播示范[J]. 張弢.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09)
[3]《中西聞見錄》編者與作者述略[J]. 金淑蘭,段海龍.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 2014(06)
[4]殖民主義與全球化——殖民主義與全球化進程及其消極影響[J]. 張紅菊. 史學理論研究. 2013 (04)
[5]新教傳教士與中國教育的早期近代化[J]. 吳雪玲. 東岳論叢. 2013(08)
[6]傳教士中文報刊的儒學態(tài)度——從附儒到既附儒又批儒的轉(zhuǎn)變[J]. 趙曉蘭.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3 (01)
[7]論傳教士中文報刊對中國近代民族報刊的催生作用[J]. 趙曉蘭.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4)
[8]辯護與譴責:試析近代來華傳教士的中外沖突觀——以鴉片戰(zhàn)爭和鴉片貿(mào)易為中心[J]. 李穎.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9]《中西聞見錄》與其數(shù)學傳播[J]. 張必勝,姚遠.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5)
[10]傳教士中文報刊辦刊宗旨演變分析[J]. 趙曉蘭.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5)
博士論文
[1]19世紀媒介形態(tài)下的美國來華傳教士群體建構(gòu)的中國形象與美國形象研究[D]. 王以芳.山東大學 2013
[2]美國傳教士與19世紀的中美外交關(guān)系(1830-1899)[D]. 陳才俊.華中師范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中西聞見錄》研究[D]. 朱世培.安徽大學 2013
[2]基督教傳教士來華辦報動機辨析[D]. 高小淞.山東師范大學 2012
[3]中國語境下的后殖民理論[D]. 郭根秀.蘭州大學 2011
[4]丁韙良對京師同文館發(fā)展的貢獻[D]. 徐兆強.西北師范大學 2009
[5]晚清來華傳教士德貞研究[D]. 馬飛.山東大學 2009
[6]《中西聞見錄》研究[D]. 段海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06
[7]交流還是侵略[D]. 羅安平.四川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566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3566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