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變遷語境下《人民日報》(海外版)話語研究 ——以“中國制造”報道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1-30 16:41
《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下簡稱《海外版》)作為國家外宣媒體和海外華文媒體,從改革開放創(chuàng)刊至今,始終見證著中國的社會變遷,始終忠誠地為海外讀者服務。40年來,《海外版》經(jīng)歷了多次改版,不同時期的報道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本文以《海外版》“中國制造”的報道為例,選取了1985年7月-2017年7月以“中國制造”為關鍵詞的報道作為研究對象,共篩選出633篇有效報道。通過對樣本內(nèi)容進行通讀,將其分為四個發(fā)展時期,主要圍繞四個時期進行話語分析,尋求新聞報道與社會變遷之間的關系。論文采用了梵·迪克的話語理論和費爾克拉夫的“文本——話語實踐——社會實踐”三向度的話語理論。在文本分析中,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對“中國制造”的報道概況進行梳理:報道數(shù)量總體保持均衡,報道主題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主,報道版面集中在頭版,報道體裁主要以消息為主,修辭手段和表達方式日益生動化;在話語實踐分析中,主要研究報道主題的多樣化和議程設置的多樣化,話語在社會語境中被建構(gòu)并根據(jù)社會屬性、國家立場、傳播者意圖、受眾需要的變化而進行報道內(nèi)容調(diào)整;在社會實踐分析中,尋求社會發(fā)展和報道變化之間的關系。社會變遷與話語變化具有相互建構(gòu)的關系,具體...
【文章來源】:新疆財經(jīng)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85年7月1日《海外版》創(chuàng)刊
《海外版》中國制造報道的主題分布單位:篇
《海外版》中國制造報道的版面分布單位: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觀念及其基本關系[J]. 楊保軍. 新聞大學. 2017(04)
[2]交往理論視閾下中國對外傳播理念重構(gòu)[J]. 李欣人,何明敏. 當代傳播. 2017(04)
[3]對外傳播的新使命:“一帶一路”與“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J]. 白貴,曹磊. 新聞戰(zhàn)線. 2017(09)
[4]對外傳播中國聲音的媒體策略分析[J]. 沈正賦. 新聞戰(zhàn)線. 2017(07)
[5]融媒時代,我們的角色和擔當——人民日報海外版建設對外傳播能力的探索[J]. 王樹成. 青年記者. 2016(28)
[6]被建構(gòu)的“自由行”:新聞話語的宏觀語義、符號方式與權(quán)力關系[J]. 陳薇. 國際新聞界. 2016(07)
[7]“正確義利觀”指引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新合作[J]. 陳向陽. 對外傳播. 2015(05)
[8]文化與話語:“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傳播[J]. 李秋楊,王國平. 學術論壇. 2014(02)
[9]以《人民日報》社論透視中國主流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變遷[J]. 李明. 新聞大學. 2013(06)
[10]“中國制造”與國家形象傳播——美國主流媒體報道30年內(nèi)容分析[J]. 王秀麗,韓綱. 國際新聞界. 2010(09)
博士論文
[1]傳播的話語分析理論[D]. 胡春陽.復旦大學 2005
[2]試論新聞話語[D]. 曾慶香.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3
碩士論文
[1]國際傳播的“海味”與“中國味”[D]. 史哲.天津師范大學 2016
[2]《人民日報》海外版對外宣傳的嬗變和發(fā)展[D]. 張冀北.河北大學 2016
[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夢”報道話語分析[D]. 李誠付.西南大學 2016
[4]從《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的話語分析看中國社會變遷[D]. 李建楠.中國海洋大學 2013
[5]《人民日報海外版》對外報道框架分析[D]. 魯夢昕.廣西大學 2013
[6]《人民日報》雷鋒報道的話語分析[D]. 段豪杰.中央民族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09234
【文章來源】:新疆財經(jīng)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85年7月1日《海外版》創(chuàng)刊
《海外版》中國制造報道的主題分布單位:篇
《海外版》中國制造報道的版面分布單位: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觀念及其基本關系[J]. 楊保軍. 新聞大學. 2017(04)
[2]交往理論視閾下中國對外傳播理念重構(gòu)[J]. 李欣人,何明敏. 當代傳播. 2017(04)
[3]對外傳播的新使命:“一帶一路”與“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J]. 白貴,曹磊. 新聞戰(zhàn)線. 2017(09)
[4]對外傳播中國聲音的媒體策略分析[J]. 沈正賦. 新聞戰(zhàn)線. 2017(07)
[5]融媒時代,我們的角色和擔當——人民日報海外版建設對外傳播能力的探索[J]. 王樹成. 青年記者. 2016(28)
[6]被建構(gòu)的“自由行”:新聞話語的宏觀語義、符號方式與權(quán)力關系[J]. 陳薇. 國際新聞界. 2016(07)
[7]“正確義利觀”指引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新合作[J]. 陳向陽. 對外傳播. 2015(05)
[8]文化與話語:“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傳播[J]. 李秋楊,王國平. 學術論壇. 2014(02)
[9]以《人民日報》社論透視中國主流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變遷[J]. 李明. 新聞大學. 2013(06)
[10]“中國制造”與國家形象傳播——美國主流媒體報道30年內(nèi)容分析[J]. 王秀麗,韓綱. 國際新聞界. 2010(09)
博士論文
[1]傳播的話語分析理論[D]. 胡春陽.復旦大學 2005
[2]試論新聞話語[D]. 曾慶香.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3
碩士論文
[1]國際傳播的“海味”與“中國味”[D]. 史哲.天津師范大學 2016
[2]《人民日報》海外版對外宣傳的嬗變和發(fā)展[D]. 張冀北.河北大學 2016
[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夢”報道話語分析[D]. 李誠付.西南大學 2016
[4]從《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的話語分析看中國社會變遷[D]. 李建楠.中國海洋大學 2013
[5]《人民日報海外版》對外報道框架分析[D]. 魯夢昕.廣西大學 2013
[6]《人民日報》雷鋒報道的話語分析[D]. 段豪杰.中央民族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092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00923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