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短視頻用戶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以抖音短視頻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1-23 23:01
抖音短視頻自2016年9月上線以來熱度便高居不下,它作為近幾年大火的短視頻平臺,迅速引爆移動短視頻市場,其用戶增長速度、活躍度、滲透率都遠超其他短視頻軟件。所以本文以分析抖音用戶的群體特征為切入點,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視角,從用戶感知和使用行為角度對抖音短視頻進行探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抖音短視頻用戶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首先對移動短視頻、抖音APP以及“使用與滿足”理論展開論述,達到對以抖音APP為例的移動短視頻有全方位的認識;然后對抖音短視頻的用戶群體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主要包括其用戶的社會學特征、使用頻率、功能偏好、使用動機、滿足程度等方面展開,借此對抖音用戶群體有一定了解;其次根據(jù)“使用與滿足”理論將抖音用戶的使用動機和需求滿足情況進行劃分;最后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總結抖音短視頻所帶來的社會效應,并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對以抖音APP為代表的移動短視頻的未來發(fā)展建言獻策。根據(jù)495份有效調查問卷結果得到以下結論:在抖音用戶的大學生群體中,女性用戶較多于男性用戶,且以本科生居多;抖音用戶大部分接觸該軟件一到兩年,大部分用戶的使用頻率為一周一到三次;包含搞笑娛樂和風景旅游類型的抖音視頻是最受...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聞傳播學科2002-2019年對短視頻探究發(fā)文量
1.7.2.3 使用與滿足理論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受政治、社會意識形態(tài)、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等多方面的影響,使用與滿足理論在我國的起步較晚,直到 2010 年之后學者們才開始站在受眾的立場進行研究①。但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給受眾創(chuàng)造了更多接觸媒體媒介的機會,擴大了受眾的選擇范圍,因此,以“使用和滿足”理論為基礎研究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的文獻案例也愈來愈多,在 CNKI 上以“使用與滿足”為主題進行檢索,共有 1404 條檢索結果,其中新聞與傳媒學科領域的共 1004 條結果(占比 71%)?梢,該理論在國內的應用正在逐漸拓展和深入。在國內的對“使用與滿足”理論的相關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將其與其他理論相結合,研究用戶的使用行為和動機,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互聯(lián)網、手機、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領域。
二行是球形假設檢驗,Sig 值小于 0.05,得出球形假設被拒絕,各個指標之間并非獨立,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數(shù)據(jù)表明各變量間具有相關性,結構效度良好,問卷通過效度檢驗,收集的數(shù)據(jù)資料有較高的可靠性,各變量之間與整體問卷之間存在內在一致性。2.4 抖音用戶的社會學特征本研究以使用抖音移動 APP 的在校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屬于能夠熟練使用手機并且對互聯(lián)相當熟悉的群體,通過 495 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抖音用戶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喜愛偏好上并不是均勻分布,而是有所偏重。在本次有效的問卷當中,男性有243人,女性有252人,分別占比49.09%、50.91%從這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抖音 APP 的用戶在性別上女性占據(jù)優(yōu)勢,但是男女比例的差距不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抖音短視頻APP的發(fā)展與研究[J]. 李晨璐. 記者搖籃. 2018(06)
[2]短視頻社交APP中的“戲精”現(xiàn)象——以抖音為例[J]. 羅蘭.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8(05)
[3]移動短視頻的創(chuàng)新、擴散與挑戰(zhàn)[J]. 鄧建國,張琦. 新聞與寫作. 2018(05)
[4]從擬劇論視角看短視頻的發(fā)展——以抖音APP為例[J]. 王東. 新聞研究導刊. 2018(02)
[5]淺談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的歷史沿革[J]. 封文凱,劉天旭. 新聞研究導刊. 2017(19)
[6]音樂社交短視頻軟件何以走紅——以抖音App為例[J]. 吳佳妮. 新媒體研究. 2017(18)
[7]從梨視頻看移動短視頻內容轉變方向——從娛樂到資訊[J]. 何國勝. 新聞研究導刊. 2017(14)
[8]移動端短視頻APP“使用與滿足”研究——以快手APP為例[J]. 高存玲. 新聞知識. 2016(12)
[9]基于UGC短視頻模式下的企業(yè)網絡市場營銷探析[J]. 馮蕾. 商場現(xiàn)代化. 2016(07)
[10]移動短視頻的傳播特性和媒體機遇[J]. 嚴小芳. 東南傳播. 2016(02)
博士論文
[1]大學生角色認同實證研究[D]. 周永康.西南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使用與滿足”研究在我國大陸傳播學界的本土發(fā)展與反思[D]. 陳文靜.華東師范大學 2016
[2]移動社交媒體微視頻的即時傳播研究[D]. 華潔.天津師范大學 2015
[3]微視頻的現(xiàn)狀研究[D]. 謝菁.山東師范大學 2014
[4]移動社交網絡用戶隱私安全問題及保護研究[D]. 徐曉露.重慶大學 2014
[5]非正式學習背景下中國微視頻發(fā)展研究[D]. 劉巨男.上海師范大學 2014
[6]社會化閱讀平臺用戶的使用動機與行為[D]. 康梅花.電子科技大學 2014
[7]論微視頻的個體表達及其文化意義[D]. 張佰娟.東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96073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聞傳播學科2002-2019年對短視頻探究發(fā)文量
1.7.2.3 使用與滿足理論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受政治、社會意識形態(tài)、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等多方面的影響,使用與滿足理論在我國的起步較晚,直到 2010 年之后學者們才開始站在受眾的立場進行研究①。但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給受眾創(chuàng)造了更多接觸媒體媒介的機會,擴大了受眾的選擇范圍,因此,以“使用和滿足”理論為基礎研究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的文獻案例也愈來愈多,在 CNKI 上以“使用與滿足”為主題進行檢索,共有 1404 條檢索結果,其中新聞與傳媒學科領域的共 1004 條結果(占比 71%)?梢,該理論在國內的應用正在逐漸拓展和深入。在國內的對“使用與滿足”理論的相關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將其與其他理論相結合,研究用戶的使用行為和動機,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互聯(lián)網、手機、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領域。
二行是球形假設檢驗,Sig 值小于 0.05,得出球形假設被拒絕,各個指標之間并非獨立,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數(shù)據(jù)表明各變量間具有相關性,結構效度良好,問卷通過效度檢驗,收集的數(shù)據(jù)資料有較高的可靠性,各變量之間與整體問卷之間存在內在一致性。2.4 抖音用戶的社會學特征本研究以使用抖音移動 APP 的在校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屬于能夠熟練使用手機并且對互聯(lián)相當熟悉的群體,通過 495 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抖音用戶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喜愛偏好上并不是均勻分布,而是有所偏重。在本次有效的問卷當中,男性有243人,女性有252人,分別占比49.09%、50.91%從這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抖音 APP 的用戶在性別上女性占據(jù)優(yōu)勢,但是男女比例的差距不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抖音短視頻APP的發(fā)展與研究[J]. 李晨璐. 記者搖籃. 2018(06)
[2]短視頻社交APP中的“戲精”現(xiàn)象——以抖音為例[J]. 羅蘭.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8(05)
[3]移動短視頻的創(chuàng)新、擴散與挑戰(zhàn)[J]. 鄧建國,張琦. 新聞與寫作. 2018(05)
[4]從擬劇論視角看短視頻的發(fā)展——以抖音APP為例[J]. 王東. 新聞研究導刊. 2018(02)
[5]淺談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的歷史沿革[J]. 封文凱,劉天旭. 新聞研究導刊. 2017(19)
[6]音樂社交短視頻軟件何以走紅——以抖音App為例[J]. 吳佳妮. 新媒體研究. 2017(18)
[7]從梨視頻看移動短視頻內容轉變方向——從娛樂到資訊[J]. 何國勝. 新聞研究導刊. 2017(14)
[8]移動端短視頻APP“使用與滿足”研究——以快手APP為例[J]. 高存玲. 新聞知識. 2016(12)
[9]基于UGC短視頻模式下的企業(yè)網絡市場營銷探析[J]. 馮蕾. 商場現(xiàn)代化. 2016(07)
[10]移動短視頻的傳播特性和媒體機遇[J]. 嚴小芳. 東南傳播. 2016(02)
博士論文
[1]大學生角色認同實證研究[D]. 周永康.西南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使用與滿足”研究在我國大陸傳播學界的本土發(fā)展與反思[D]. 陳文靜.華東師范大學 2016
[2]移動社交媒體微視頻的即時傳播研究[D]. 華潔.天津師范大學 2015
[3]微視頻的現(xiàn)狀研究[D]. 謝菁.山東師范大學 2014
[4]移動社交網絡用戶隱私安全問題及保護研究[D]. 徐曉露.重慶大學 2014
[5]非正式學習背景下中國微視頻發(fā)展研究[D]. 劉巨男.上海師范大學 2014
[6]社會化閱讀平臺用戶的使用動機與行為[D]. 康梅花.電子科技大學 2014
[7]論微視頻的個體表達及其文化意義[D]. 張佰娟.東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96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99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