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播學視野下的尬文化傳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10:33
尬文化源于網(wǎng)絡脫口秀節(jié)目,借助網(wǎng)絡媒介迅速風靡全國,成為當下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網(wǎng)絡魔幻劇中美少女的“尬舞”,到社交場合里只顧自己而忽視他人感受的“尬聊”;從各種廣告商在大眾傳播內容里的“尬植”,到當紅明星為了吸引注意力故意做出的尬行為;從大街上隨時跟著音樂節(jié)奏翩翩起舞的年輕人,到廣場上大爺大媽的抽筋舞、搖擺舞……可以說,尬文化已經(jīng)以極快的速度走進了觀眾的視野,成為了當前社會的流行文化。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尬文化有明顯的文化符號內涵,在廣泛的傳播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符號體系和意義集合,對網(wǎng)絡受眾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同時,在其傳播過程中呈現(xiàn)出了網(wǎng)絡時代的新特征,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從傳播過程學和符號學的角度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尬文化的傳播者、受眾、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學效果以及符號意義,依托使用與滿足、狂歡理論和符號學理論等傳播學理論,對尬文化進行深層次解析。文章落腳于尬文化的影響和反思,辨證的分析了尬文化具有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個體心情的愉悅和社會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也警醒于網(wǎng)絡亞文化對青少年成長和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警惕類似文化思想對主流文化的侵蝕和破壞...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抗日神劇《抗日奇?zhèn)b》的優(yōu)酷網(wǎng)友評論截圖
圖 1.2 2016 年下半年嗶哩嗶哩網(wǎng)站上《舞法天女》的視頻(注意:這些視頻的播放數(shù)量非常大)2、尬文化代表——“尬舞”的流行“尬舞”作為尬文化的代表形式,是產(chǎn)生最早、傳播最廣泛、影響最大的的產(chǎn)生不得不提起 2018 年 5 月因侮辱英烈被全網(wǎng)“拉黑”的《暴走大事件
傳播視野下的尬文化傳播研究挪用、拼貼等形成了尬文化表情包。通過分類來解讀:首先,是單純的對現(xiàn)實生活情景照搬,直接改編成表情。這些圖片中的已經(jīng)存在符號形象,本意有代表可愛、萌、有趣、活潑等含義。通過符號的重將原來表情上文字替換掉,那么原來的圖像就變成了一個冗余非常高,表意號,也就意味這類符號被誤解的程度相當?shù)。不但如此,這類表情的使用也同因為這以生活實踐為基礎的表情很容易獲得人們心理上的認同而加速傳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拘謹違和與放飛自我: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尬”文化解讀[J]. 吳佳玲,薛可. 新聞研究導刊. 2018(02)
[2]淺論網(wǎng)絡流行語“尬X”[J]. 白永霞.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7(12)
[3]尬文化發(fā)展路徑及媒體傳播分析[J]. 田丹.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6)
[4]“尬”字新用[J]. 趙曉馳. 語文建設. 2017(35)
[5]尬文化:殺馬特的逆襲[J]. 曾于里. 黃金時代. 2017(10)
[6]當代亞文化的生成、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向[J]. 于濤. 學術交流. 2017(10)
[7]城市文化的時空癥候分析——由尬舞說開去[J]. 蔣進國. 城市學刊. 2017(05)
[8]微博傳播部落化:后現(xiàn)代倫理的視角[J]. 周文娟,楊先順. 新聞界. 2014(23)
[9]從混沌理論認識互聯(lián)網(wǎng)群體傳播特性[J]. 隋巖,曹飛. 學術界. 2013(02)
[10]論群體傳播時代的蒞臨[J]. 隋巖,曹飛.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博士論文
[1]互聯(lián)網(wǎng)與文化生產(chǎn)、推廣和消費研究[D]. 王爽.山東大學 2016
[2]亞文化的風格:抵抗與收編[D]. 胡疆鋒.首都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大學生群體微信朋友圈的傳播特征[D]. 何君.黑龍江大學 2018
[2]喪文化及其傳播研究[D]. 尤怡丹.南京師范大學 2018
[3]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文化認同與疏離[D]. 徐國君.中共中央黨校 2016
[4]網(wǎng)絡時代萌文化傳播研究[D]. 文秋萍.重慶工商大學 2016
[5]當代傳播學視野下我國的萌文化現(xiàn)象研究[D]. 黃瑤.湖南大學 2016
[6]亞文化視角下的彈幕研究[D]. 盛淮瑾.南京師范大學 2016
[7]基于“5W”模式的網(wǎng)絡文學傳播研究[D]. 謝易霖.廣西大學 2015
[8]網(wǎng)絡文化傳播視域下的萌文化研究[D]. 胡靜.北京郵電大學 2015
[9]當代傳播學視野下的小清新現(xiàn)象探究[D]. 丁曉星.浙江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25751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抗日神劇《抗日奇?zhèn)b》的優(yōu)酷網(wǎng)友評論截圖
圖 1.2 2016 年下半年嗶哩嗶哩網(wǎng)站上《舞法天女》的視頻(注意:這些視頻的播放數(shù)量非常大)2、尬文化代表——“尬舞”的流行“尬舞”作為尬文化的代表形式,是產(chǎn)生最早、傳播最廣泛、影響最大的的產(chǎn)生不得不提起 2018 年 5 月因侮辱英烈被全網(wǎng)“拉黑”的《暴走大事件
傳播視野下的尬文化傳播研究挪用、拼貼等形成了尬文化表情包。通過分類來解讀:首先,是單純的對現(xiàn)實生活情景照搬,直接改編成表情。這些圖片中的已經(jīng)存在符號形象,本意有代表可愛、萌、有趣、活潑等含義。通過符號的重將原來表情上文字替換掉,那么原來的圖像就變成了一個冗余非常高,表意號,也就意味這類符號被誤解的程度相當?shù)。不但如此,這類表情的使用也同因為這以生活實踐為基礎的表情很容易獲得人們心理上的認同而加速傳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拘謹違和與放飛自我: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尬”文化解讀[J]. 吳佳玲,薛可. 新聞研究導刊. 2018(02)
[2]淺論網(wǎng)絡流行語“尬X”[J]. 白永霞.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7(12)
[3]尬文化發(fā)展路徑及媒體傳播分析[J]. 田丹.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6)
[4]“尬”字新用[J]. 趙曉馳. 語文建設. 2017(35)
[5]尬文化:殺馬特的逆襲[J]. 曾于里. 黃金時代. 2017(10)
[6]當代亞文化的生成、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向[J]. 于濤. 學術交流. 2017(10)
[7]城市文化的時空癥候分析——由尬舞說開去[J]. 蔣進國. 城市學刊. 2017(05)
[8]微博傳播部落化:后現(xiàn)代倫理的視角[J]. 周文娟,楊先順. 新聞界. 2014(23)
[9]從混沌理論認識互聯(lián)網(wǎng)群體傳播特性[J]. 隋巖,曹飛. 學術界. 2013(02)
[10]論群體傳播時代的蒞臨[J]. 隋巖,曹飛.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博士論文
[1]互聯(lián)網(wǎng)與文化生產(chǎn)、推廣和消費研究[D]. 王爽.山東大學 2016
[2]亞文化的風格:抵抗與收編[D]. 胡疆鋒.首都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大學生群體微信朋友圈的傳播特征[D]. 何君.黑龍江大學 2018
[2]喪文化及其傳播研究[D]. 尤怡丹.南京師范大學 2018
[3]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文化認同與疏離[D]. 徐國君.中共中央黨校 2016
[4]網(wǎng)絡時代萌文化傳播研究[D]. 文秋萍.重慶工商大學 2016
[5]當代傳播學視野下我國的萌文化現(xiàn)象研究[D]. 黃瑤.湖南大學 2016
[6]亞文化視角下的彈幕研究[D]. 盛淮瑾.南京師范大學 2016
[7]基于“5W”模式的網(wǎng)絡文學傳播研究[D]. 謝易霖.廣西大學 2015
[8]網(wǎng)絡文化傳播視域下的萌文化研究[D]. 胡靜.北京郵電大學 2015
[9]當代傳播學視野下的小清新現(xiàn)象探究[D]. 丁曉星.浙江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25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92575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