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yè)媒介融合實驗室建設思考(2)
本文關鍵詞:管窺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介融合課程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以南加州大學新聞系的試錯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三、建設媒介融合實驗室的思考
無論是購買成型的媒介融合實驗系統(tǒng),還是請人開發(fā)系統(tǒng),目前來說都不是一個合適的時候。一方面目前可供選擇的成型系統(tǒng)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價格極昂貴,且不成熟;另一方面,請人開發(fā)也非常困難。目前國內具備開發(fā)媒介融合系統(tǒng)實力的公司極少,少數幾家公司開發(fā)的產品在業(yè)界才開始試用,很難照搬在學校實驗室使用。
雖然困難很多,但這并不意味著高校就無法建設媒介融合實驗室。究竟如何建設,從哪入手,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回到建設該實驗室的目的。為達到該目的,筆者認為建設媒介融合實驗室沒必要一步到位,可以分為兩步走:
第一步,應該建設自己的多種媒體的信息發(fā)布平臺。如果沒有信息發(fā)布平臺,即使花費巨資購買一套媒介融合系統(tǒng),也遠遠不能發(fā)揮出它的功效。這里所說的信息發(fā)布平臺,指的是各種媒體的信息發(fā)布媒介,如報紙、電視臺、網站等。比如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有九大實踐基地:《哥倫比亞密蘇里人》日報及其網絡版、《VOX》周刊及其網絡版、KOMU-TV(美國國家廣播電視臺NBC下屬地方電視臺)及其網絡、KBIA-FM(美國公共廣播NPR下屬地方電臺)、《IPI全球記者》(IPI Global Journalist)、MOJO廣告社、Radio Adelant(西班牙語廣播電臺)、MDN(密蘇里數字新聞)、和Newsy.com (新聞網站)。學生在校的日常實踐即可在各種媒體開展,主要由學生制作的新聞節(jié)目有各種不同的發(fā)布渠道,,這無疑使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目標落在了實處。
我國部分重點高校的新聞院系目前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新聞媒體,如院報、網站等。如何將這些媒體打造成信息量大、關注度高、新聞院系學生高度參與、具有一定影響的媒體,這是我們應下大力氣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問題。從成本上來講,創(chuàng)建小型的學生報社、新聞網站、學生網絡電視臺、學生廣告公司的投入并不高,關鍵在于后期的經營管理問題上。
第二步,在建設好第一步的基礎上,建設媒介融合實驗室才有實質意義,能夠讓學生在實驗室內進行多媒體新聞的制作編輯和發(fā)布。否則,光有一套先進的系統(tǒng),卻沒有各種信息發(fā)布的渠道,僅能讓學生在實驗室內做一些簡單的模擬演示,其實際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第一步做好了,學生能在各種媒體得到應有的鍛煉,即便是沒有建設媒介融合實驗室,其影響也不大。筆者認為,就高校新聞院系而言,在各種已有媒體基礎上建立的媒介融合實驗室,其意義僅僅是“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是應下大力氣去建設各種信息發(fā)布平臺。
總之,新聞院系在建設媒介融合實驗室的時候,應明確該實驗室的建設目的,現階段應下大力氣建設好、使用好自己的各種信息發(fā)布渠道,同時應盡量利用社會上現有的各種免費資源。在此基礎上在將來建設媒介融合實驗室才有實質意義。(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 文華學院)
參考文獻:
[1]鄧建國.管窺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介融合課程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以南加州大學新聞系的試錯為例[J].新聞大學,2009(1).
[2]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J].今傳媒,2009(1).
[3]言靖.媒介融合時代的人才培養(yǎng)[J].新聞大學,2009(9).
【1】 【2】
本文關鍵詞:管窺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介融合課程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以南加州大學新聞系的試錯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11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1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