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學視域下的《文心雕龍》研究
本文關鍵詞:闡釋學視域下的《文心雕龍》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心雕龍》作為一部"體大而慮周"的中國古代文論巨著,其蘊含的極其豐富和深刻的文學、美學、邏輯學內涵根植于中國文學悠久的歷史土壤中。以西方現代文學闡釋學理論(對話論、閱讀論、意義論、空白論)為整體參照系,具體運用視域融合、效果歷史、闡釋范式等理論要點,繪制《文心雕龍》的闡釋路線圖,將西方現代闡釋學思想與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文論思想進行比較研究,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上探析有關《文心雕龍》研究走過的足跡,是中西比較詩學研究方法的有益實踐,為《文心雕龍》的闡釋研究開啟了新的視閾。
【作者單位】: 陜西理工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文心雕龍》 視域融合 效果歷史 闡釋范式
【基金】:陜西理工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SLGYCX1604)
【分類號】:I206.2
【正文快照】: 對《文心雕龍》闡釋史的梳理,就是以文學闡釋學的相關理論對一部古典文論的研究史進行再闡釋。海德格爾認為任何理解和解釋都依賴于理解者和闡釋者的前理解,他在《存在與時間》中寫道:“把某某東西作為某某東西加以解釋,這在本質上是通過先有、先見和先把握來起作用的。解釋從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道國;;符號闡釋的視域融合[J];裝飾;2008年11期
2 遲學旺;;游戲·理解·視域融合——試論伽達默爾的文藝思想[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10期
3 朱健平;;“視域融合”對譯作與原作關系的動態(tài)描述[J];外語教學;2009年02期
4 張燕;;“視域融合”關照下的翻譯策略反思[J];時代文學(上);2010年06期
5 蔡瑞珍;;從視域融合視角看關聯翻譯的本質屬性[J];隴東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蔡瑞珍;;關聯翻譯的交際本質:視域融合的對話過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7 楊華;;從視域融合角度分析譯者翻譯策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8 劉_g;;視域融合下的翻譯過程[J];科技視界;2012年11期
9 尹丕安;梁珊;;從視域融合視角看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的英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9期
10 劉溪;;伽達默爾的視域融合和中國哲學的經典詮釋[J];衡水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毛嘉岳;宋詞英譯中的視域融合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2 趙慧;視域融合下《趙氏孤兒》在歐洲的闡釋[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3 匡雅茹;[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6年
4 劉彥;視域融合與游戲[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濤;論視域融合的內涵及其對中西比較史學的重要意義[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蔣知洋;視域融合導向下《易經》英譯本三維對比解讀[D];中南大學;2012年
7 柴jZ;“視域融合”概念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09年
8 王云瀟;《莊子》四英譯本中的視域融合現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9 雷志梅;從視域融合視角看《論語》英譯[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10 鄧哲;“視域融合”視角下《紅字》兩個中譯本的對比分析[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闡釋學視域下的《文心雕龍》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3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403618.html